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布伦塔诺,F.
1)  Franz Brentano (1838~1917)
布伦塔诺,F.
2)  Franz Brentano
布伦塔诺
1.
Franz Brentano s Philosophy and the Principles of Mahayana;
布伦塔诺哲学与大乘佛教原理
2.
Franz Brentano and Wilhelm Windelband separately hold psychologism and antipsychologism in their value thoughts,which shows that some psychology foundation is necessary to axiology.
布伦塔诺和文德尔班在哲学价值论的开端上形成了心理主义与反心理主义的对比,表明对价值的哲学探究与心理学有着内在的联系,价值哲学需要一定的心理学基础。
3)  Buentano
布伦塔诺
1.
The different opinions of wundt and Buentano about act and content have a great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 20th century.
冯特与布伦塔诺的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之争对20世纪的心理学影响巨大。
2.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structuralism and functionalism began with different opinions of Wundt and Buentano about act and content, which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 20th century.
布伦塔诺和冯特关于意动与内容之争开创了随后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对立之先河,对20世纪的心理学影响巨大。
4)  Brentano
布伦塔诺
1.
The Ground of Ethics and the Principle of Good——From Hume, Kant to Brentano;
伦理学的基础与善的原则——从休谟、康德到布伦塔诺
2.
On Brentano's Distinguishing of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and Physical Phenomenon in the Field of Consciousness and Its Significance
试析布伦塔诺在意识领域区分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及其意义
3.
Firstly, the life of Dharmakirti and of Brentano are introduced, the differences of academic mission between them are also researched, and the backgrounds and methods about the two logic system.
本文首先对法称与布伦塔诺的生平经历进行了介绍,并揭示出二者学术使命的不同,分析了其各自创立逻辑体系的背景及途径。
5)  Ludwig Joseph Brentano (1844~1931)
布伦塔诺,L.
6)  Brentanoss illusion
布伦塔诺大小错觉
补充资料:布伦塔诺,F.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1838年1月16日生于马林贝格,1917年3月17日卒于苏黎世。16岁时开始受神父的训练。以后在柏林、慕尼黑和蒂宾根大学学习哲学。186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被任命为神父。1866年任维尔茨堡大学讲师,教哲学、写作和讲授亚里士多德的哲学。1873年梵蒂冈委员会接受了教皇无过失的教义,布伦塔诺不同意这一点,便辞退了神父的职务。1874~1894年担任维也纳大学教授。1894年退休,在意大利和瑞士从事研究和写作。他在心理学方面最著名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学》(1862)、《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1874)、《论心理现象的分类》(1911)。他的学生,如C.施通普夫、C.von埃伦费尔斯和S.弗洛伊德在心理学史上都是重要人物。
  
  布伦塔诺是天主教徒,他的思想深受经院哲学的影响,以为灵魂就是心理现象,研究灵魂也就是研究心理现象。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的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的活动。他称这种活动为心理的活动或意动。但是意动不是离开客体和内容而独立存在的;它一定要指向一个客体,涉及一种内容。譬如看必有所见,听必有所闻,思维必有所思及的对象。所见、所闻和所思之物是内容,见、闻、思维等就是意动。并认为内容不是心理学的对象而是物理学的对象,意动才是心理学的对象。他指出,意动也要有内容,无内容的意动是不存在的。意动必有所指向,它指向着一定的对象。而这个对象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存在于内在世界,所以称作"内在的对象性"。布伦塔诺以为心理现象就是以内在对象性为它的特征的。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的区别就在于此。他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和爱憎的意动。三类之中以表象的意动最为根本。其他的两类是在这一类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当意动本身成为意动的对象时,心理现象的研究就越来越为复杂,越来越看出意动心理学的思辨性了。
  
  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内省,即自我观察。内省是把经验回忆起来加以观察。他认为这种观察不必要实验室,虽然他不反对在实验条件下进行内省。另外,他还主张利用对别人的言语、动作和其他表现进行观察,并对动物、儿童、变态的人以及不同阶段的文化进行研究。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对后来的哲学家,如A.von迈农、E.胡塞尔和M.海德格尔等人的影响相当大。他的学说为英国的J.沃德和G.F.斯托特所利用,成为抗衡联想主义心理学的武器。20世纪以后,符兹堡学派的思维过程的研究以及以后C.E.斯皮尔曼的"认识原理"的研究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