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哲学的贫困》
1)  Misère de la philosophie.Réponse à la philosophie de la misère de M.Proudhon
《哲学的贫困》
2)  poor in geologic philosophical
地学哲学的贫困
3)  poorness in philosophy
哲学贫困
4)  The mire of poverty.
贫困的困境
5)  impoverished students
贫困学生
1.
Impoverished Students' Care-giving and Development Platform Establishment
关爱贫困学生 搭建成长平台
2.
The national loan to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main policy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China through science,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speeding the production of talents.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重大政策,是国家帮助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大举措。
3.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fast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the impoverished universiti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has become a big problem concerned by the school authority and the society.
本人选择了高职高专贫困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策略,希望为高职高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点新的思路、方法。
6)  poor students
贫困学生
1.
This paper analyzes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oor students by using the AHP method.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通过成对比较矩阵来确定各贫困因素指标的相应权重,最后通过加权得到学生的综合贫困度数据。
2.
"Green Channel" is a measure taken by the nation to assure poor students to enroll first and pay for the tuition later.
“绿色通道”是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入学而在高校推行的先入学、后缴费措施。
3.
As a special group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ew stage,for a variety of reasons,the poor students stands bigger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han the general students,thus the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appears easily.
本文侧重对高校贫困学生存在的几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补充资料:《哲学的贫困》
      马克思批判P.J.蒲鲁东的哲学思想和经济思想的论战性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的马克思的成熟作品。全名为《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1846年,蒲鲁东的《经济矛盾的体系,或贫困的哲学》问世,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蒲鲁东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及其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思想体系。同年12月底,马克思给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驻巴黎通讯委员安年柯夫写了一封长信,初步谈了他对这本书的印象和看法。这封信是马克思写作《哲学的贫困》的详尽提纲。1847年1~6月,《哲学的贫困》用法文写成,6月15日马克思为该书写了一个简短的序言,7月初该书正式出版。中文译本收入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卷。
  
  
  《哲学的贫困》是一部哲学兼经济学的著作。全书由两章构成。第一章主要是批判蒲鲁东自诩的伟大发现──价值理论,其标题"科学的发现"是讽刺性的。这时马克思已经意识到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初步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第二章主要是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的方法,进一步制定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时针对蒲鲁东的改良主义幻想,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论述了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策略以及有关共产主义的某些理论问题。
  
  蒲鲁东坚持唯心史观,他从G.W.F.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出发,认为现实的经济关系不过是经济范畴的体现。马克思在批判这种本末倒置的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深刻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指出,生产关系以及决定它的生产力是客观存在,是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的。经济学的范畴不过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马克思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相应地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时,马克思已不把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关系叫做"交往形式",而直接称为"生产关系"。同时,马克思在说明生产力这个概念时还指出,生产力不仅包括生产工具,而且还包括劳动者,"最强大的一种生产力是革命阶级本身"。
  
  蒲鲁东不懂辩证法,他在经济学中搬用了黑格尔矛盾学说的神秘的唯心主义形式,却阉割了这个学说的合理成分。在蒲鲁东看来,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它们加在一起就构成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而矛盾的解决或扬弃就在于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马克思批驳了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庸俗理解,指出:"两个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马克思的这个表述第一次科学地指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哲学的贫困》进一步发展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曾说:"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表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4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