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mire of poverty.
贫困的困境
3) Reduced to poverty;poverty-stricken.
贫困的;赤贫的
4) accumulation of poverty
贫困的累积
补充资料:贫困
贫困 poverty 某些人、某些地区、某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生活状况低于规定标准。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把无产阶级的贫困看作是一种客观过程,提出了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马克思认为,在剩余价值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表现为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加速、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扩大的过程,同时也表现为无产阶级趋于贫困的过程。马克思把无产阶级贫困化区分为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相对贫困化是指无产阶级每年所创造出来的国民收入( 即社会总产品的 价值中v+m的总和)中,无产阶级得到的工资收入所占的比重,同资产阶级获得的剩余价值所占的比重相比,日趋下降。绝对贫困化是指无产阶级物质生活状况的恶化,即无产阶级后一个时期的生活水平低于前一个时期。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贫困化是指整个阶级的贫困化。 从某些家庭、某些人来说,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为确定贫困人口规定了贫困线。贫困线一般是根据每人或每户家庭(一个3口或4口之家)对食品、衣着、住房等的最低生活需求量进行估算,以满足这些基本要求的最低收入水准为界限的。凡年收入低于规定标准的家庭均属贫困户。美国的贫困线是由政府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的单个人家庭最低食物开支乘以3得出的 。贫困线是随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变动不断调整的。 在中国,一般将人均年收入低于200元、生产能力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勉强自给自足、维持生计的地区视为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类型主要有:①只贫不困地区,即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瘠,农业生产能力差,可供利用的资源少,但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②只困不贫地区,即自然资源丰富、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优越,但交通阻塞、信息闭塞的地区。③又贫又困地区,即自然资源、交通等条件都无优势的地区。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