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佩里,R.B.
1)  Ralph Barton Perry (1876~1957)
佩里,R.B.
2)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1751~1816)
谢里丹,R.B.
3)  Robert Bruce Merrifield (1921~  )
梅里菲尔德,R.B.
4)  Perry Smith
佩里
5)  Petri net
佩特里网
1.
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ads of calculating its objective function,not only the overall production process has been divided into subprocesses but also the model has been simplifiedTo compensate the degradation of calculation accuracy resulted from simplification of the method,Petri net has been induced to verify the adequacy of the obtained .
为了补偿模型简化导致的精度下降,引入佩特里网验证上述算法所得到的优化计划,实例证明该方法是有效
6)  Petri nets
佩特里网
1.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detailed process on how to build timed color Petri nets model of single-robot dual-chamber cluster tools using CPN Tools developed by University of Aarhus.
文章阐述了如何利用Aarhus大学开发的CPN Tools对单臂双处理仓的自动组合装置建立赋时有色的佩特里网模型。
补充资料:佩里,R.B.
      美国哲学家、新实在论者。1876年 7月 3日生于佛蒙特州的波尔特尼,18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士学位,1897年和1899年先后获哈佛大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他曾短期在威廉斯和史密斯两学院任教,1902~1946年在哈佛大学任讲师、教授,1946~1948年任格拉斯哥大学吉福德讲座讲师。1920年曾被选为美国哲学学会东部分会主席。佩里的著作甚多,涉及哲学、科学、艺术、宗教等各个领域,主要的有:《自我中心的困境》(1910)、《实在论的独立性理论》(1912)、《现代哲学倾向》(1912)、《一般价值论》(1926)、《威廉·詹姆士的思想和性格》(2卷,1935)、《价值的领域》(1954)等。
  
  佩里批判了G.W.F.黑格尔式的客观唯心主义和G.巴克莱式的主观唯心主义。他指出,一个人在认识事物时,不能离开他和事物的认识关系,因而从认识关系上看,认识的客体总是和认识的主体同时存在的。他称这种情况为"自我中心的困境"。他说,唯心主义正是利用这种"困境"论证事物的存在依赖于对它们的认识,或论证事物不能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但这种论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困境"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是方法论上的困难,并不能为唯心主义的目的服务。佩里未提出克服这种"困境"的方法,他只指出,认识的对象不依赖"自我",是独立于意识或心灵的,是实在的。但他又认为,知识的对象并不是常识世界中独立实在的客体,而是"中性的实体",逻辑和数学便是这类实体的典型。
  
  佩里反对把认识看作对事物的反映,把反映论斥之为"二元论"。他主张"内在独立说",认为事物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当事物被认识时,可直接进入心灵而变成"观念",为意识所内涵;被认识的事物和观念是"合而为一"的,它们之间只是关系上的区别。
  
  佩里还提出价值兴趣理论,认为任何事物只要包含有兴趣便获得了价值,兴趣是本能、欲望、感情、意志等情感生活的特征,道德价值就在于各种兴趣的调和或结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