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第斯多惠,F.A.W.
1)  Friedrich Adolf Wilhelm Diesterweg (1790~1866)
第斯多惠,F.A.W.
2)  Diesterweg
第斯多惠
1.
Diesterweg s Modern Educational Ideology;
第斯多惠的现代教育思想
3)  Sir Charles Wheatstone
惠斯通
4)  huygens
惠更斯
1.
Introduction of Huygens Achievements in Qing Dynasty;
惠更斯的科学成就在中国清代的传播
2.
Huygens just took advantage of analogy to establish optics wave doctrine.
惠更斯充分利用了类比法的创造性作用提出了光的波动学说 ,但惠更斯在将声与光进行类比时有其成功的一面 ,同时也具有其失误的一面 。
5)  Huygens pendulum
惠更斯摆
6)  James Mcnell Whistler
惠斯勒
1.
James Mcnell Whistler was a painter with strong characteristics in nineteenth century while European art was changing from classicalism to modernism.
惠斯勒是十九世纪欧洲艺术由古典时期向现代时期转型阶段一位非常有特色的画家。
补充资料:第斯多惠,F.A.W.
      德国教育家。生于威斯特伐利亚省锡根市一个法官的家庭。1808年入黑博恩大学,一年后转入蒂宾根大学。1811年毕业,不久得博士学位。1813~1818年,在法兰克福市模范学校任教时,即在瑞士教学家J.H.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影响下,开始改革教育的试验。1820年起,先后任默尔斯城师范学校和柏林师范学校校长。他在任职期间,制订教学计划,扩大学科范围;设立附属小学,应用裴斯泰洛齐教学原理改进教学,使两校都成为师范学校的模范。他在柏林创立 4个研究教育的团体,宣传民主教育思想。因此,1847年被反动政府免职。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兴起,他任全德教师联合会主席。革命失败后,于1850年被迫退休,但仍继续担任全德教师联合会的工作。他终身从事师范教育,致力于发展国民教育,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第斯多惠还从事教育著述和教学法研究。1827年他创办《莱茵教育杂志》,1851年出版《教育年鉴》。通过这些刊物,他抨击教会对学校的控制,反对学校的等级制度,揭露1854年初等学校《法规》中加强宗教灌输和封建专制的倒行逆施;主张学校与教会分离,实行统一学制;主张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他编写了20多种教科书和教学指导书,曾被中、小学广泛采用。1834年出版的《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是系统阐述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著作。1857年他又写了《教育的理想与可能性》一书。
  
  第斯多惠的主导思想是"全人教育"。他说:"德国的教育学首先要求人的教育,然后才是公民的和民族成员的教育。"这是对当时德国教育上狭隘民族主义的强烈反抗,体现了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第斯多惠全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为真、善、美而自觉活动的完人。他把这一目的与自动性、自然适应性、文化适应性三项基本教育原则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自动性是人类生而俱有的渴望发展的特性,是一切自由活动的泉源,是人生目的的主观因素。真、善、美表示生活的内容,随时代而发展变化,是人生目的的客观因素。教育应充分发展人的主动性,以达到真、善、美的人生最终目的。
  
  第斯多惠受 J.-J.卢梭、裴斯泰洛齐的影响,认为人的素质是自然赐予的,因而提出自然适应性原则。他强调教育必须符合"人类一般的和特殊的天性","遵循成长着的人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他还提出文化适应性原则。他指出任何教育都必须注意"全部现代文化,特别是学生祖国的文化",只有把教育提到人类现代文化成就的高度,才能使教育符合现实生活的需要。
  
  第斯多惠发展了裴斯泰洛齐的教学理论。在教学任务方面,他认为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他把教学的"实质的目的"与"形式的目的"统一起来,指出两者不是彼此排斥,而是相互促进的。他还认为"业已壮大起来的能力",不仅能使学生独立学习教材,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增强意志,培养性格。因此,他强调形式教育应占"优势和统治的地位"。他反对当时学校中呆读死记、压制智力发展的现象。
  
  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当时盛行的教师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教条式地讲述的方法,认为它不符合儿童的天性。他把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的启发式谈话法提到首位。在他看来,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以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运动的中心",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诱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独立掌握知识,它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
  
  第斯多惠希望通过教育促进德国进步。他教育思想中的民主精神和教学法理论中的一些见解,对当时和后世都发生过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