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1)  Classification for Library of the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2)  Library of the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3)  Classification for Libra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4)  China Library Classification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1.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lass of the "China Library Classification,4th ed."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solution;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医类目设置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
Probe into the Set-up of Opera Category in <China Library Classification>;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戏剧类类目设置的探讨
3.
The class systems of medical schemes of China Library Classification (CLC) (4th ed.
从类目范围和类目设置 2个方面 ,对《杜威十进分类法》(DDC)第 2 1版医学类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分类法》(NLMC)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 4版医学类表的类目体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总结它们各自的特色和差异 ,以期对《中图法》医学类表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5)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1.
Paper classification should use Subject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Not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论文分类宜用《学科分类与代码》不宜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
The Measurement of Index of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2,3,4 edition;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2、3、4版索引测评
3.
An Appraisal of Ethnology Categories in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 (The 4th edition);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民族学类目述评
6)  CLC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1.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Automatic Mapping System Between CLC and DDC;
文献分类法自动映射系统的构建——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与《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例
2.
Principle of the Automatic Mapping System of Library Classifications——Take CLC and DDC as the Example;
图书分类法映射系统设计原理——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杜威十进分类法》为例
补充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集体编著,张照、程德清主编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简称《人大法》。1952年编成草案,1953年出版。1954年出版初稿第 2版,1955年出版增订第2版,1957年出版增订第 3版,1962年增订第4版,1982年出版第5版。
  
  体系结构  《人大法》根据毛泽东关于知识分类的论述和图书本身的特点,设立了总结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图书等 4大部类,总共17个大类。该分类表的大类见表。
  
  
  结构  《人大法》包括主表和复分表两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基本类目表和详表。复分表有9个:综合复分表、中国民族复分表、中国时代复分表、中国地区复分表、苏联加盟共和国复分表、国家复分表、国际时代复分表、世界地区复分表。另有"书次号使用方法说明"和"文别号使用方法说明"两个附录。第1~4版编有类目索引。
  
  标记符号  《人大法》的类目标记符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记制度为展开层累制。用一位数字或两位数字(10除外)后加小圆点表示大类。根据类目的需要,依次增加号码构成各级类号。一个类号中同时存在并列和从属关系。如"15.12.10314煤的气化"类号由"15."、"12."、"10"、"3"、"1"、"4"等6节号码组成,以号码节数的多少表示等级关系(层累制),以号码的数序表示并列关系(顺序制,如下表中中"15."表示第15大类,"15.12."表示"化学工业"为"工程技术"大类中第12个二级类)。
  
  特点  ①《人大法》是中国第一部试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而编制的分类法,首次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著作"列为第一大类(第5版改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在中国分类法中首次使用展开层累制的标记制度,用双位数字加下圆点的办法,使类目的展开不受十进号码的限制。③类目注释较多,特别是增订第4版,几乎所有重要的类目都加了注释。
  
  《人大法》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及该校各系资料室采用外,1949~1956年间曾被中国新建立的一些图书馆采用。1956年 4月至1987年12月期间,中国的"统一书号"曾采用该分类法的大类号码标识新出版图书的学科类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