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指挥,控制,支配
1)  control [英][kən'trəʊl]  [美][kən'trol]
指挥,控制,支配
2)  command and control
指挥控制
1.
Therefore, Harbin Railway Administration has built up a command and control platform for safe production after a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achieving better results for site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a.
为此,哈尔滨铁路局工务系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搭建了安全生产指挥控制平台,对施工生产作业现场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建立新体制下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2.
The author introduced a command and control method of fast transportation of the wounded at wartime based on a linear programming.
本文介绍了基于线性规划的快速卫勤保障伤员后送的指挥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接收和运送伤员的接收量和运送量、后送路径的长度和实施后送的后送工具的运载能力,建立一个以后送总时间为最小的线性规划模型。
3.
Command and control of fast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components in the operational command and control.
在战场的供求双方之间实施快速物资运输的指挥控制是作战指挥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供求双方的物资供应量和需求量、运输路径的长度和运输工具的能力等参数,制订一个使物资总运载量以及耗费时间为最小的运输指挥控制计划是战场指挥员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3)  command control
指挥控制
1.
Research on airborne fire and command control system;
论航空火力指挥控制系统
2.
In this paper,the overall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command control system of the multifighters cooperative Air combat composed of MAS(MultiAgent System)is built up together with the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signal agent based on the BDI(Belief,Desire,Intention)architecture.
建立了由多个智能体(Multi-AgentSystem)组成的多机协同空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型及基于信念、期望、意图(BDI)结构的单个智能体的结构模型,并针对多机协同空战指挥控制的特点,对基于BDI框架的智能体结构、智能体的内部行为、触发事件和结合作战效能的BDI解释器等形式化建模问题进行了研究。
3.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ommand control effectiveness of surface ship, according to command contents and command process of single surface ship, the paper establishes a complete index system of command contro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single surface ship.
为定量评估舰艇指挥控制效能,在全面考察水面舰艇单舰指挥控制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确立了较为完备的水面舰艇单舰指挥控制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估的指挥控制效能评估模型,对水面舰艇的指挥控制效能进行了综合的定量分析和计算。
4)  command & control
指挥控制
1.
In this paper,cloud model adapted to reliability analysis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mmand & control system.
根据指挥控制系统的特点及作战应用的具体情况,从指挥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出发,提出了适合指控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云模型。
2.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atural process on command and control decisio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quirement and structure of decision support in command & control .
在分析指挥控制决策自然过程的基础上 ,探求了指挥控制中的决策支持需求和决策支持模型结构 ,提出了RIHOPOT决策模型。
5)  C2
指挥控制
1.
Study on Digital C2 System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数字化战场指挥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2.
The old grid coordinate adopted in manual or semiautomatic C2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automatization C2 system.
在以往的人工或半自动化指挥中所采用的方格坐标已不能适应自动化指挥控制的需求,根据地面防空武器坐标系的设置方法,提出适合地空导弹旅(团)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的坐标方案,主要包括:地心直角坐标系、地理坐标系、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
3.
,then focuses on USA military strategy C2 system,tactic C2 system,information reconnaissance & early-warning detection system,communication and EW.
研究了美、俄、日等国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美军的战略指挥控制系统与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情报侦察与预警探测系统、通信系统、电子战系统。
6)  command and control
指挥与控制
1.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s are the kernel parts of command, control,communi-cation,and inteligence(C ̄3I)systems.
指挥与控制(C~2)系统是C~3I系统的核心部分。
2.
From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point of view,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tion background,object and method of study for complicated command and control discipline,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to related domain,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concerning how develop a study of command and control in crossing,infiltrating and fusing between disciplines.
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阐述了指挥与控制复杂科学的产生背景、研究对象与方法,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就如何在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中开展指挥与控制这一新兴学科研究提出了建议。
补充资料:指挥
      演奏演唱等音乐专业团体的艺术领导者。常见的音乐指挥有交响乐指挥、歌剧指挥、舞剧指挥、合唱指挥、民乐指挥和军乐指挥等。作曲家的创作(如歌剧、舞剧、交响乐、管弦乐、大合唱等)通过指挥的再创作,集中、统一、完善地表达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而使作品的演出成为公认的、权威性的解释。一名优秀的指挥,往往具备能指挥各种不同体裁和不同风格作品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
  
  作为一名指挥,首先应该具备高度的音乐修养和文化修养,要精通音乐的基础理论(和声、 复调、 配器、音乐史、作品分析等),要有非凡的听觉和记忆力,还要能自如地演奏一种乐器(钢琴或小提琴等),并熟练地阅读总谱。各种不同专业类型的音乐指挥,对自己所指挥的专业团体的艺术规律更需有独到的见解。在排练作品的过程中,他能指明每一个声部所应掌握的节奏、力度、音准和感情,并使各声部的演奏或演唱融为一体。
  
  专业指挥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不同的演奏、演唱专业团体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关的。
  
  17世纪前后,欧洲的巴罗克音乐时期(1600~1750),室内乐十分盛行。这是一种演奏者人数最多不超过12人的小型演出,多以重奏为主,每个声部一般只有一件乐器。巴罗克管弦乐队就是在重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乐队规模不大,以弦乐器为主,辅之以数字低音声部,加上几件木管,有时也用小号或法国号,甚至还用一对定音鼓。合奏时通常由作曲家本人坐在乐队之中,看着数字低音,在键盘乐器上即兴演奏乐曲,他一边演奏,一边不断地向周围的乐手们暗示乐曲的速度和情绪,起着指挥的作用,实际上他是领奏。为了解决合奏时所需要的统一节拍,曾经用过多种方式,如用脚击拍、颔首示意、用单手或双手打拍子,或用一卷谱子、手杖打拍子等等。
  
  1820年,德国作曲家兼指挥家L.施波尔第一个开始使用指挥棍。这种以棍来指挥的方式,从此流行起来。今天,指挥棍已成为指挥家会"说话"的工具。当然,也有一些指挥家根本不用或少用指挥棍的。
  
  18世纪~19世纪中叶,许多歌剧、交响乐作品往往都是作曲家本人指挥演出。如 W.A.莫扎特、L.van贝多芬、C.M.von韦伯、F.门德尔松、H.柏辽兹等人,都是他们自己作品的杰出指挥者。
  
  随着交响乐、歌剧的大发展,具有高度音乐修养和精湛指挥艺术的专业指挥家不断涌现。第一次赢得世界公认的指挥家是德国著名的钢琴家H.von彪罗,他接受了R.瓦格纳的学说,即要求指挥对乐曲具有精确、细致的理解,要在力度和节奏方面达到更大的对比,更多注重乐曲结构的完整。在彪罗的训练下,乐队演奏进入一个崭新的完美的境界,准确、敏感而灵活。更为重要的是,他把19世纪时期已经相当复杂的交响乐作品予以权威性的阐述和充分地加以发挥。继彪罗之后,欧洲各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指挥家,A.尼基什、W.富特文格勒等,A.托斯卡尼尼和H.von卡拉扬等,是现代指挥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许多著名的指挥家,亦是国际音乐活动家。在中国,音乐指挥艺术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中国指挥界的老一辈黎国荃、杨嘉仁、黄贻钧、李德伦、严良堃、韩中杰、马革顺、司徒汉、黄飞立、陈传熙、杨桦等人,为中国指挥艺术事业作出了一定贡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