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嘉华国际财务有限公司
1)  Ka Wah International Merchant Finance Limited
嘉华国际财务有限公司
2)  IBA Credit Limited
港基国际财务有限公司
3)  IBU International Finance Limited
IBU国际财务有限公司
4)  Juroku International Finance Limited
十六国际财务有限公司
5)  Dharmala International Finance Limited
大马国际财务有限公司
6)  Henders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Limited
恒基国际财务有限公司
补充资料:十六国
十六国(304~439)

    从西晋末年始至北魏统一北方为止,在中国北方及巴蜀地区出现的各族割据政权的总称。自汉魏后,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广泛分布于长城南北和黄河流域。西晋末年,各种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各族人民纷起反抗,而少数民族贵族乘机建立割据政权。从永安元年(304)至太延五年(439)的一百余年间,先后有22个割据政权更相迭起。北魏史学家崔鸿将其中的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等16个割据国家载入《十六国春秋》,是为“十六国”名称由来。此外, 这一时期还有代、冉魏、西燕、翟魏、蜀及割据仇池的氐族杨氏等政权,但习惯上不在十六国之列。参与这些政权割据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史称五胡。汉人、賨人也参与角逐。
   
   

表:十六国简表

表:十六国简表


    兴亡概要 ①汉和前赵。晋惠帝永安元年(304),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北)称汉王。永嘉二年(308)自称皇帝,建都平阳(山西临汾西北)。四年刘渊死,刘聪继位。晋愍帝建兴四年( 316)汉将刘曜攻陷长安,灭西晋。刘曜即位后迁都长安 ,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共传四主。占据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各一部。晋成帝四年(329)为后赵所灭。②  成汉。晋惠帝永康元年(301),巴氐族首领李特率西北流民在四川起义,称大将军。李特死后,其子李雄于晋惠帝永安元年(304)称成都王。二年后称帝,国号成,都成都。李雄在位30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成国较其他地区安宁。晋成帝咸康四年(338),李雄侄李寿篡杀自立,改国号为汉,占据今四川东部及云南、贵州的一部分。共传五主。晋穆帝永和三年(347),东晋桓温伐成汉,破成都,国遂亡。③代。晋愍帝建兴三年(315),鲜卑族拓跋猗卢被封为代王,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辖今山西北部及内蒙古一部分。晋成帝咸康四年(338),拓跋什翼犍正式建代国。传六主。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为前秦苻坚所灭。④前凉。西晋曾任命汉族大姓张轨为凉州刺史,接纳大批来自关中和中原的避难民众。西晋亡后的第二年,即317年,张寔自立,都姑臧(今甘肃武威)。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张骏称假凉王,占据今甘肃西部、新疆东部。共传七主。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为前秦苻坚所灭。⑤后赵。羯人石勒原为前赵大将,被封赵王。晋元帝大兴二年(319)自立为帝,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史称后赵。晋成帝咸康元年( 335)石勒侄石虎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占据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辽宁,势力曾及于淮、汉。共传六主。晋穆帝永和六年(351)为冉魏所亡。⑥冉魏。晋穆帝永和六年( 350),后赵大将冉闵(汉族)杀君夺位,改国号魏,都邺。曾下令滥杀羯人。占据今河北、山西一部分。永和八年被前燕慕容儁灭亡。⑦前燕。西晋初年,鲜卑贵族慕容廆曾在辽河流域建立部落国家。其子慕容儁于晋成帝咸康三年(337)称燕王,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灭冉魏后,迁都于蓟(今天津蓟县),慕容皝子慕容儁称皇帝。后再迁都于邺。统辖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 、江苏及辽宁的一部分 。共传三主 。晋废帝太和五年(370)为前秦苻坚所灭 。⑧前秦。氐族贵族苻洪自称三秦王,割据关中。晋穆帝永和七年(351)苻洪子苻健自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建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次年称帝。苻坚在位时,国力强盛,相继灭前燕、前凉和代,曾经一度统一中国北方。淝水之战失败后,原归附的各族乘机反叛割据,前秦国势渐衰。共传六主。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 394)为后秦所亡。⑨后秦。淝水之战后,羌族姚苌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据北地(今陕西富平)称秦王  。次年姚苌杀苻坚,取长安,登基称帝。其子姚兴继位后,国势发展,先后灭前秦、后凉,败西秦。占据今陕西、甘肃、河南。传三主。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为东晋所灭。⑩后燕。淝水之战后,归附前秦的各族纷起割据。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鲜卑贵族慕容垂称王,恢复燕国。二年后称帝,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史称后燕。后为北魏所败,徙都龙城。占据今河北、山西及山东、河南、辽宁的一部分。凡传六主。晋安帝义熙五年(409)被北燕灭亡。西秦 。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陇西鲜卑贵族乞伏国仁乘前秦战败不振,据陇西,自称大单于。十三年其弟乞伏乾归称河南王,又改称秦王,建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史称西秦。占据今甘肃西南部。共传四主。北魏太武帝神四年(431 )为夏所灭。后凉。前秦苻坚曾派大将吕光(氐族)率军攻西域,征服西域30余国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吕光东归。十一年吕据凉州,称酒泉公,国号凉,都姑臧。后曾改称三河王、天王等。占据今甘肃西部及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共传四主。晋安帝元兴二年(403)亡于后秦。西燕  。鲜卑贵族慕容泓于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立 ,都长子(今山西长治南)。占据今山西一带。十九年为后燕所亡。南凉。晋安帝隆安元年(397),河西鲜卑族首领秃发乌孤摆脱后凉,称西平王,建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后迁乐都(今青海乐都)。占据今甘肃、青海一带。共传二主。晋安帝义熙十年(414)被西秦灭亡。南燕。北魏军队攻占后燕都城中山后,后燕丞相慕容德率众迁滑台(今河南滑县),并于晋安帝隆安二年(398)称王。两年后称帝,迁都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据有今山东、河南一带。传二主。义熙六年(410)为东晋所亡。西凉。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凉州大姓李暠(汉族)乘后凉分裂,占敦煌割据,自称凉公,史称西凉。五年后迁都酒泉  。占据今甘肃西部。  传三主。421年被北凉灭亡。北凉。后凉时 ,匈奴族沮渠蒙逊起兵割据,拥吕光部将段业为建康公。晋安帝隆安五年(401),沮渠蒙逊杀段业,称张掖公,都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义熙八年(412)沮渠蒙逊占姑臧,自称河西王。占据今甘肃西部。传二主。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为北魏所灭。夏。匈奴族赫连勃勃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自称大夏天王,强征民众筑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牘作为国都。后取长安称帝。据有今陕西北部及内蒙古一部分。共传三主。北魏太武帝神四年( 431)被北魏属国吐谷浑所灭。北燕。晋安帝义熙五年( 409)汉族冯跋据龙城,称燕天王。据有今河北东北部及辽宁。传二主。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436)亡于北魏。
    氐族杨氏割据仇池(今甘肃西部和西南部),自东汉末建安元年(196)至南朝梁承圣元年(552)间屡亡屡兴,盛时占有今四川、甘肃、陕西一带。丁零族翟辽在滑台( 今河南滑县南)建政权,称翟魏,统辖今河南一带。谯纵在成都建政权,称后蜀,统辖今四川。
    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在这个历史时期里,各族之间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经常变换,民族压迫与反压迫斗争反复进行。长期的动乱 ,给各族人民带来巨大灾祸,北部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是不同区域、不同时期,情况也不尽相同。成汉政权地处西南,李雄统治的益州成为全国最安定的地区。在北方,前凉统治的河西走廊和前燕统治下的辽河流域,都比较安定。西晋末年乱时,中原人民南下江南;关中秦、雍地区人民小部分南流巴蜀、荆州,大部分西迁河西走廊;河北人民北入辽东、辽西。前凉、前燕地处边远,地广人稀,大量人民的流入提供了开发荒地的劳动力,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凉州州城姑臧成为国际、国内东西使节、商旅往来的枢纽。黄河南北与关中地区遭受战祸最剧,但在战事间歇期间,社会经济仍有所发展。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政治比较清明,苻坚抑制氐族权贵,奖励关心农业生产的清廉官吏,平定前燕后,“关陇清晏,百姓丰乐”。继前秦的后秦姚兴统治时也注意政治,并注重刑罚,惩治贪污,有利于前秦末年大乱后关中经济的恢复。
    教育与文化 为了获得人才,十六国时期的统治者重视教育,设置学校。前赵刘曜设置太学、小学,选拔百姓1500人为学生,通过考试授予官职。 前燕慕容皝设置官学,入学达千余人,他还自著开蒙读物《太上章》和《典诫》作为教材。后秦姚兴设置律学,召集地方上没有专职的散吏入学,其中学得好的便派回原来郡县主管刑狱。律学的设置使不太安定的南凉也设立学校,教导贵族大臣子弟。设学授经,固然为了统治者的需要,但客观上有利于遭到严重破坏的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播,而且促使少数民族统治者加快接受汉文化,对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前燕王慕容卬能够著书作教材,前秦苻坚弟苻融、从子苻朗都读书能文,通晓佛学、玄谈。苻朗的著作《苻子》,今还有片断流传。姚兴能讲佛教经典,又通晓佛学。他们接受传统文化,表明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汉化的深度。
   
   

十六国耙地壁画(甘萧酒泉十六国墓地出土)

十六国耙地壁画(甘萧酒泉十六国墓地出土)


   
   

后燕鸭形玻璃水注(辽宁北票出土)

后燕鸭形玻璃水注(辽宁北票出土)


   
    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在这个动乱的时代里,佛教获得巨大的发展。佛教引导人们把希望寄托在佛天保佑与来生福报上,统治者也需要从佛教教义里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因而积极提倡佛教。石勒、石虎尊崇来自西域、善于法术的佛图澄,据说曾立寺800余所,并下令不论华夷贵贱,都可以出家。佛图澄收了许多徒弟,其中有释道安  ,在整理和翻译佛经,编制佛经目录,制订仪轨、戒律,特别在宣传佛法方面,对于当时佛教的兴盛起了很大的作用。和道安同时稍后的,还有鸠摩罗什,后秦姚兴对他十分尊敬,待以国师之礼,在他主持下译出佛教经论近300卷。当时僧人群聚长安,参加译经的数以千计。前、后秦时,长安是北方的佛教中心,关中佛学达到十六国时期的最高峰。佛图澄的法术,释道安的传教,鸠摩罗什的译经,为佛教奠定了大发展的基础。前凉自张轨以来一向信仰佛教,早就有译出的佛经流传内地。北凉沮渠蒙逊尊崇中天竺(今印度)僧人昙无谶,他在姑臧译出佛教经论多种。当时凉州(今甘肃境内)继长安之后成为北方译经中心。
    东西交通   十六国时期常有僧人西行求经,留下东西交通最可靠的记录。河西走廊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建立于此地的政权接待来自国内外的使节、僧人、商旅,并继续管理国内西域各族事务。通过河西走廊和西域,通往天竺 、波斯(今伊朗)、大秦(即罗马帝国)等国的通道在这个动乱时期仍然通行,西域和内地、中国和西方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继续进行,中国的丝和纺织物以及蚕桑丝织技术这时传到高昌、焉耆、龟兹等地,并有可能传到波斯、大秦。随着佛教东来,西方雕塑艺术传入,世界艺术宝库——敦煌石窟,就是在这时开凿的。
    分裂与融合 十六国时期是一个民族分裂时期,同时又是各族大融合的时期。由于各族统治者的暴行和暴政,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但被破坏的经济在不同时期有所恢复,西南、西北、东北几个地区在不同程度上还有所发展。被破坏的传统文化终于保存下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部和北部各族文化,甚至还吸收了外来文化。经由这场动乱,内迁各族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族成员逐渐与汉族地主和农民融合,有的种族名称基本上消失,例如匈奴、羯、巴氐、河西鲜卑,都已成为汉族的组成部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