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TSS Members Of The Same Sex
同性别会员
3) screening committee
甄别委员会
5) Parliamentary Select Committee
国会特别委员会
补充资料:同盟会
同盟会 中国清末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简称。孙中山联合黄兴、宋教仁等人,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8月20日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本部暂设于东京。本部机构在总理之下设执行、评议、司法3部。国内在上海、重庆、汉口、香港、烟台分别设东、西、中、南、北5个支部,国外在新加坡、布鲁塞尔、旧金山、檀香山分别设南洋、欧洲、美洲、檀岛4个支部,支部之下则为各省区分会。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在黄兴离开日本期间,曾接任或代理庶务并暂行主持本部工作者,先后有张继、朱炳麟、孙毓筠、宋教仁、刘揆一等。同盟会以《民报》作为机关刊物。张继、章太炎、陶成章、汪精卫等先后任《民报》编辑人。1906年秋冬之间,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等共同制订《革命方略》,规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程序、规章、制度和纪律,使各地武装起义有所遵循。同盟会作为全国革命运动的中心,其领导体制渐形完备。在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同盟会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的激烈论战,批判和清除保皇派君主立宪主义的影响,向人民广泛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二是举行多次武装起义。如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的防城和镇南关起义、惠州七女湖和潮州黄冈起义,1908年的河口起义、钦廉上思起义,1910年(宣统二年)的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的广州黄花岗之役。这些起义虽然由于孤立无援和指挥失当而先后失败,但不断扩大了影响。
同盟会作为一个不够成熟的资产阶级政党,其组织比较松懈,内部政见亦多分歧。其本部虽然设立执行、评议、司法3部,但一年以后即形同虚设,使之很难维持会员步调的一致。不过,国内和海外各地的同盟会分支机构和广大会员仍然积极主动地从事革命活动,促进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同盟会本部由沪迁宁,并于1912年3月3日召开会员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总章草案,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人:总理孙中山,协理黄兴、黎元洪。由于南京临时政府旋即结束 ,同盟会本部于1912年4月25日迁往北京,同盟会从秘密转为公开以后,成员渐趋复杂,政治素质亦明显下降。辛亥革命因为袁世凯的篡窃政权而宣告夭折,但同盟会的领导人并未立刻完全看清袁的真实面目。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员更加复杂。同盟会固有的革命性质因此消磨殆尽。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