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
理县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先秦时为梁州之域,秦属湔氐道,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111年)设置广柔县,是为建县制之始。明洪武8年(1373年)改土归流,废杂谷土司,设杂谷厅。清嘉庆8年(1803年)设理番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改为理番县,属川西道。民国35年(1946年)改理番县为理县。1950年成立理县人民政府,属茂县专区,现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历史上著名人物有南宋谢方叔,官至宰辅,后封“惠国公”,著有《太极图说》;清代的扎克塔尔、桑吉斯塔尔、木泰尔、袁国璜皆因骁勇善战而分别被赐予“建威将军”、“骑都尉”、“宁都巴图鲁”、“博介巴图鲁”等称号。
理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全县共有林22412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9。理县的气候条件多样,成土母质复杂,土壤资源丰富,由于森林覆盖面积大,对空气起到净化、过滤作用,加之污染源趋于零,空气质量优。岷江的主要支流杂谷脑河贯穿全境,是县域内主河道,县境内共有天然湖泊95个,水能蕴藏量异常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9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80万千瓦,水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众多,植物资源有河谷半山暖温带干旱河谷旱生灌木丛草被、高山寒温带夏绿针阔叶混交林、高山寒温带针叶林、高山寒带草甸和极高山冻源带稀疏低等植被6类;动物资源主要有牛羚、金丝猴、灰金丝猴、野驴、盘羊、雪豹、兰马鸡等;名贵动物药材有麝香、熊胆、鹿茸、羌活鱼、腹蛇等;中草药资源有76科70种,土产100种,主要有虫草、贝母、羌活、独活、黄芪、当归、天麻、党参、大黄、柴胡等。矿产资源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铜、锡、铁、钾、锰等,以金、铜、锡含量较为丰富;非金属矿产有硅石,贮量在100万立方米以上,品位在99.42,最高达99.76,金刚砂矿,总贮量1000万吨以上,大理石总贮量在20亿立方米以上。
加里杂谷脑镇为理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杂谷脑系藏语“嘎相郎”的谐音,意为“吉祥之地”。1952年建杂谷脑镇,是藏羌、回、汉等民族的杂居区。历来是川西北的效能要冲和沟通成都与草地进出物资的商旅集散市场。是川西北旅游区的中继站。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宝殿寺、营盘街及老街石楼、维关等。
一、自然环境
理县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地处北纬30°54′43″—31°12′12″,东经102°32′46″—103°30′30″。国道317线沿杂谷脑河贯穿全境,东北与茂县、黑水接壤,西南与小金相连,东南与汶川相通,西北与马尔康、红原毗邻。全县总幅员面积为4313.42平方公里,距离省会成都202公里,距州府马尔康193公里。地质结构属龙门山断裂带中断,境内山峦起伏,平均海拔2700米,气候属山地型立体气候,春夏季降水量多,冬季无霜期短,年降雨量在650毫米—1000毫米之间,河谷地带年均气温6.9℃-11℃。全县土壤分为9个土类,15个亚类,17个土属,27个土种。
理县资源丰富,风光秀丽,资源优势主要有林、果、畜、椒、菜、药、电、矿等,开发潜力大。林业用地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1.8,活立木蓄积量2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0.07。经济林木以苹果、花椒、核桃为主,还有葡萄、樱桃、桃李、杏、石榴等。天然牧草地有161万亩,有效利用面积112万亩,提供较好的发展牧业前景。理县还盛产各种天然药材,如:虫草、贝母、天麻、黄芪、羌活、当归等,品质均好。理县商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是成都市主要秋淡季蔬菜基地之一,蔬菜主要有大白菜、莲花白等。
理县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水电可开发量达104万余千瓦,矿藏资源初步探明有铜、锡、铁、铅、锌、金、银、铝、钛等,非金属有大理石、硅石、金刚沙、石英石、云母、花岗石、硫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