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tivismempiricism controversy
先天与经验争议
3)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天性与教养争议
5)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
天真与经验之歌
1.
The two concepts find expression in his earlier lyrics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 and his later poetic works like those "Prophetic Books" composed in the 1790s.
布莱克基于"两个相反状态"这一概念在《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中发展成为辩证观,进而发展成"对立面"和"反面"这两个体现其辩证观的重要概念,从宏观的角度可以看出这两个重要的论说体现在其前期的诗作《天真与经验之歌》和完成于18世纪90年代的"预言诗"之中。
6)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先天后天争论
补充资料:先验的和超验的
西方的宗教或唯心主义哲学的一般术语。欧洲中世纪经院哲学就已使用过,I.康德第一次把这两个术语作了区分。在康德哲学中,这两个术语是不能相互替换的。所谓"先验的",在认识论中有先于经验的意思。康德用来表示在先天可能的范围内,关于认识方式的知识。康德所说"先验的",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知识:它不涉及对象,而只涉及我们认识对象的形式,并且在这种形式中也只限于先天可能的形式。康德借此企图说明,先天知识为什么是经验之所以可能的一般条件以及为什么只能限于经验的使用。这种理论知识的体系就是康德的先验哲学,即所谓观察先天知识的限界、本性与可能性的一门科学。
所谓"超验的",一般指思维或意识的一种活动性质,即超出经验世界的界限而进入超经验的领域。在康德的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超验的"是理性的辩证本性的表现。与知性不同,理性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即无条件者,而经验的东西只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即有条件者。因此,理性所追求的无条件者就超出了经验的界限,它在经验世界中没有相应的对象。康德指出,理性这种对经验世界的超越是必然的,问题在于对这种理性的必然性要有批判的认识。康德认为理性超越经验界而必然形成的只是"理念",它们只具有规范性的意义,不存在于经验界,因而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物自体"。理性的理念有三种:"心灵",是主体的绝对统一;世界或宇宙,是客体的绝对统一;上帝,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康德认为,旧的形而上学正是对于理性自身超越作用的必然性没有批判的认识,因而陷入了"假相",即把"物自体"当作了可认识的对象,产生一系列谬误推理和二律背反。康德认为,知识是"内在的",不能超出主体可能的经验,理性的超越作用是必然的,但要予以批判的考察即规定它的正当地位。
所谓"超验的",一般指思维或意识的一种活动性质,即超出经验世界的界限而进入超经验的领域。在康德的先验唯心论体系中,"超验的"是理性的辩证本性的表现。与知性不同,理性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即无条件者,而经验的东西只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即有条件者。因此,理性所追求的无条件者就超出了经验的界限,它在经验世界中没有相应的对象。康德指出,理性这种对经验世界的超越是必然的,问题在于对这种理性的必然性要有批判的认识。康德认为理性超越经验界而必然形成的只是"理念",它们只具有规范性的意义,不存在于经验界,因而不是认识的对象,而是"物自体"。理性的理念有三种:"心灵",是主体的绝对统一;世界或宇宙,是客体的绝对统一;上帝,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康德认为,旧的形而上学正是对于理性自身超越作用的必然性没有批判的认识,因而陷入了"假相",即把"物自体"当作了可认识的对象,产生一系列谬误推理和二律背反。康德认为,知识是"内在的",不能超出主体可能的经验,理性的超越作用是必然的,但要予以批判的考察即规定它的正当地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