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鹿川
1)  Kanokawa
鹿川
2)  Cervus nippon szchuanicus
四川梅花鹿
1.
Preliminary Dissection of Splanchnic System of Cervus nippon szchuanicus
四川梅花鹿内脏系统初步解剖
3)  deer [英][dɪə(r)]  [美][dɪr]
鹿
1.
Sero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the infection of hepatitis E virus in deer and cattle in partial regions of China;
我国部分地区鹿、牛群中戊型肝炎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
Partial cDNA Sequence Cloning of Two Housekeeping Genes from Sika Deer;
梅花鹿两个管家基因部分 cDNA序列的克隆
3.
Development of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cting deer serum antibodies against 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paratuberculosis;
鹿副结核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4)  Chuan
1.
Using the character of "Chuan川" as the source,it refers to the meaning of continued flow without any stop.
以「川」字为源,取其川流不息之意。
5)  Lu Yilu
鹿忆鹿
1.
An Open Horizon,A Minute Comparison——On Lu Yilu s the Study of Dai Epos;
开阔的视野 细致的比较——评鹿忆鹿《傣族叙事诗研究》
6)  venison [英]['venɪsn]  [美]['vɛnəsṇ]
鹿肉
1.
Changes of ultrastructure in different part of venison during postmortem aging;
不同部位鹿肉在宰后成熟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
2.
Survey about Nutritional Value and Initial Processing of Venison;
鹿肉的营养价值及初加工概况
3.
Processing property of recombinant product made of venison and pork;
重组鹿肉制品的加工特性
补充资料:鹿
      哺乳纲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动物的通称。野生动物中经济价值较高而又较易驯养的一类草食性反刍兽。中国有10属19种。未骨化的角称鹿茸,俗称"茸角",是名贵的中药材,常用作滋补强壮剂。鹿的其他部分如鹿胎、鹿鞭和鹿茸血等也是制药原料。鹿皮制革柔软耐用。鹿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味鲜美的食品。养鹿业较发达的国家有中国和苏联、新西兰等。
  
  主要种类 凡茸角有药用价值的鹿称茸鹿。种类很多,已经驯养的有真鹿属(Cervus)的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其中以前二者的驯养历史最久。
  
  梅花鹿(C.nippon) 最主要的茸鹿。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日本和中国的东北、华北、华南等地。东北梅花鹿 (C.nippon hortulorum)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的长白山和黑龙江省的张广才岭、完达山一带,野生数量已很少,现列为中国第二类保护动物(见彩图)。体型中等,成年公鹿肩高和体长约100厘米左右,体重80~160千克;母鹿肩高90厘米左右,体长在100厘米以内,体重50~90千克。头不大,耳直立。眼下均有一对泪窝,眶下腺比较发达,呈裂缝状。公鹿有角,母鹿无角,四肢匀称,主蹄细小。夏毛稀短无绒,红棕色;冬毛厚密、灰棕色。身上有白色斑点,呈星状散布如梅花,故名。由颈部到尾基沿脊柱有一条2~4厘米宽的棕色或黑褐色背中线。臀部着生扇形白色长毛,尾毛粗而长,由黑、白、褐三色组成。野生梅花鹿喜在平旷的灌木林和森林边缘栖息,以野草、嫩树叶、树枝为食。中国驯养梅花鹿以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最多。海南引进东北梅花鹿饲养也已成功。
  
  
  马鹿(C.elaphus) 也称赤鹿。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有 7个亚种,产区在东北、内蒙古、西北和西藏等地区。产于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的称东北马鹿;产于天山南麓塔里木河流域的称新疆马鹿或天山马鹿;产于西藏的称寿鹿。东北马鹿成年公鹿肩高130~150厘米,体长127~154厘米,体重230~300千克;成年母鹿分别为120~130厘米,130~140厘米和160~200千克。肩高背直,尾扁平粗短,尾尖钝圆。眶下腺发达。公的有角,母的无角。冬毛厚密,背部和腰部为灰褐色,头、颈、腹部和四肢的毛色较深。夏毛为红棕色,毛色较一致。背中线为黑棕色,臀部有一黄斑或白斑,大而明显。初生仔鹿体躯两侧有白色斑点,与梅花鹿相似。白斑随成长而逐渐模糊,至5~6月龄基本消失。天山马鹿体形较小,头长而大,额宽平,尾较长,主蹄不大,副蹄发达,毛色黄褐,性情较温顺。野生马鹿多栖息于高山森林或森林草原中,采食的植物种类很广,多食树木枝叶。原为珍贵狩猎动物,现作为药用动物驯养。梅花鹿和马鹿可杂交,杂交后代生长正常,并可繁殖后代。
  
  繁殖 梅花鹿和马鹿在15~18月龄性成熟。16月龄以上发育正常的母鹿可以初配。公鹿 3岁以后可选作种用。9~11月是配种季节。发情周期12~13天,持续期12~36小时。梅花鹿妊娠期229~241天,马鹿为242~248天。每产一仔,偶有双胎。梅花鹿初生体重约6千克,生长迅速,90日龄断乳,1岁体重达50~60千克。人工驯养的鹿群仍保持某些野性,在发情配种期公鹿极度兴奋,颈部皮肤增生,显著变粗,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情狂暴,经常磨角吼叫。公鹿之间为占有母鹿常进行激烈争斗。配种期内人不易接近,多为自由交配。但在小群母鹿中放入一头公鹿可做到一定程度的选配,并便于管理。
  
  饲养管理 鹿的食性广,耐粗饲,适应性强。可放牧饲养,适当补饲精料。寒冷地区的鹿场一般冬季舍饲,春、夏、秋三季放牧。每天放牧后补充一定的饲料。梅花鹿每天平均饲喂青粗料4~5千克,精料(豆饼、谷物和糠麸等)1.5~2.0千克。马鹿饲料量较梅花鹿几乎多一倍。日喂3~4次;因鹿喜夜间活动,还需夜饲。饮水要充足。适应鹿合群性强的特点,一般根据性别、年龄和体况等以30头左右为一群进行群养。调教可与放牧相结合。从幼鹿开始,通过饲养人员每天定时接近鹿群,经常抚摸、呼唤、补饲时先吹口哨后给料等,形成条件反射,使之逐步听从呼唤和驱赶。在此基础上再使鹿群熟悉更为复杂的环境,如接近人、拖拉机和汽车等。经30~50天的调教,即可放牧。公鹿在配种期和母鹿临产前不放牧。放牧群以80~100头鹿为宜,由人管理或利用放牧犬控制鹿群活动。
  
  收茸和加工 13~14月龄公鹿开始长角,鹿茸由茸根、主干和若干侧枝(俗称杈)构成。梅花鹿有2~3个侧枝,马鹿有3个以上。茸的外皮生有茸毛。梅花鹿的茸皮多为肉红色、杏黄色,亦有黑褐色的。马鹿的为灰色、褐色或红褐色。鹿茸生长到一定时期就开始骨化,并在第2年4~5月间自动脱落后重新生长,每年1次。鹿茸必须在骨化前适时取茸。梅花鹿头次一般锯收二杠茸(主干上有一个侧枝),3~4岁的能生产三杈茸。马鹿多收四杈茸。锯茸以后长出的再生茸(二茬茸)也有商品价值。梅花鹿鲜茸重量有的可达4~5千克,马鹿鲜茸可达8~10千克。锯鹿茸时须对鹿加以保护。鹿茸锯下后宜在 3小时内通过煮沸、烘烤、风干、整形等工序进行加工,以利保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