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旧石器时代(舍利时代)
1)  chellean age
旧石器时代(舍利时代)
2)  paleolithic age
旧石器时代
1.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 early as 700 Ka ago,Chinese men in the early paleolithic age had already adopted heat treatment metho.
对我国旧石器时代30处有关用火遗迹所得到的研究结果进行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当时所用的主要材料是石质、骨质、角质和木质材料。
3)  Paleolithic [英][,peiliə'liθik]  [美][,pelɪə'lɪθɪk]
旧石器时代
1.
The Ranjialukou Paleolithic site (29°55′14″-36″N,107°44′11″-56″E, 170-174 m a.
2005年度重庆市丰都县冉家路口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三次发掘,出土石制品202件,可以鉴定为器物的标本31件,其中加工较为精细的制品6件。
2.
It covers several aspects of lithic studies over Chinese materials,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of Paleolithic sites and their taphonomic features,lithic technology,typology,morphology,function,raw material exploitation strategy,regional cultural traditions,and developmental trends.
文章在对中国境内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时空分布、埋藏情况、石器制作技术与使用功能、石制品类型—形态特征与演化趋势、对石器原料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方式、区域文化传统的划分和特点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古人类“综合行为模式”,并以此对本地区古人类演化过程和文化特点的成因进行分析和阐释;提出该区域古人类于更新世的大部分时期内在生物进化与行为演化上具有连续性、稳定性、高频迁徙性、务实简便性、灵活机动性、因地制宜性和与环境的和谐性;在文化发展方面表现为保持传统与进取创新相交织;从考古学角度支持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
3.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result of a series of Paleolithic reconnaissance conducted in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n North China by t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nd the Ningxia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rcheology in 2002 and 2003.
2002年4—5月在宁夏开展的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时代地点30余处。
4)  the old stone age
旧石器时代
1.
Ancient human,ancient culture and ancient environment of the Old Stone Age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东北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古文化与古环境
2.
Through archaeological references,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old stone age to the new stone age are researched,the reason of wearing hat is analyzed.
通过大量的考古资料,研究了中国古代首服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不同形制,分析了当时佩带首服的原因,让人们对中国古代首服早期的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3.
Almost all the marriages in ancient mythology committed incest,which was common before the middle of the Old Stone Age,but not at the end of it.
乱伦婚姻普遍存在于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前 ,到了旧石器时代末期 ,乱伦婚姻已不复普遍存在。
5)  the Paleolithic Age
旧石器时代
1.
On the Paleolithic Age Belonging to the Research Span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旧石器时代可纳入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
2.
Based on areaeological materials, it considered that the prehistory music of China germinated at the medium period, and formed at the late period of the Paleolithic Age.
本文将原始音乐分为形体艺术、时间艺术和造型艺术三种艺术形态,从考古学的角度对音乐起源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中国史前音乐萌芽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形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6)  Old Stone Age
旧石器时代
1.
Old Stone Age Culture in Dongshan Island of Fujian Province;
福建东山岛旧石器时代文化
补充资料: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距今约1万年)
Palaeolithic

   
以使用打制石器( 见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其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见智人)。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欧洲 欧洲旧石器时代的考古工作开展得早,发现遗址多,研究也深入,19世纪以来已建立起旧石器文化分期的序列。欧洲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手斧文化系统,包括阿布维利文化和阿舍利文化;一是没有手斧的石片石器文化系统,如克拉克当文化。两者大体是平行发展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以莫斯特文化为代表,其主要特征是修理石核技术(勒瓦娄哇技术和盘状石核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典型器物是比较精致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旧石器时代晚期有奥瑞纳文化、梭鲁特文化和马格德林文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石器主要用石叶制作,有端刮器、雕刻器和钝背刀等;骨角器很发达,出现了鱼叉、骨针、标枪、投矛器等新工具;还出现了装饰品和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西亚 西亚是欧亚非3洲的接触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期人类可能正是通过西亚跨洲迁徙的。西亚与欧洲、非洲在文化上的关系很密切,石器的分类和命名多采用欧洲的标准。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以砾石砍斫器和手斧为主要特征。有类似奥杜韦文化的类型和阿舍利文化。中期以石片石器文化为主要特征,广泛使用勒瓦娄哇技术,称为勒瓦娄哇-莫斯特文化,与欧洲莫斯特文化接近。晚期遗存主要是石叶文化,与欧洲的奥瑞纳文化和格拉韦特文化比较相似,最后出现了细石器。

    非洲 非洲旧石器时代考古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不仅发现了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人类化石和石器文化,而且是世界上已知的人类各发展阶段没有缺环、年代前后相继的地区。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器发现于东非肯尼亚的科比福拉,以及埃塞俄比亚的奥莫和哈达尔地区,年代距今约250万~200万年。旧石器时代早期在非洲存在两大石器文化传统:奥杜韦文化和阿舍利文化。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北非有莫斯特文化和阿替林文化;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有中非的石核斧类型文化,如山果文化和卢本巴文化,南非的彼得斯堡文化、奥兰治文化、斯蒂尔贝文化和班巴塔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非洲气候极为干旱,发现的遗存数少,在北非有与欧洲石叶文化相似的代拜文化,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则有奇托利文化等。

    东南亚 考古学家一般把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文化称为“砾石和石片石器传统”或“砍斫器传统”。在这个传统之下,又可分出若干地方类型,如分布于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安雅辛文化,分布于泰国西部芬诺河流域的芬诺伊文化,发现于马来西亚西北部霹雳河流域哥打淡地方的淡边文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南部海岸巴索卡河河谷的巴芝丹文化,分布于菲律宾巴拉望岛西南海岸的塔邦文化等。目前,这一地区的旧石器材料,虽然从早期到晚期都有,但很不完备,存在许多地区和时间上的空白,不少遗址缺乏可靠的年代学证据。人类化石的发现也不平衡,除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外,其他地区十分稀少。

    中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工作,在中国已经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的遗址,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旧石器考古材料,初步建立起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框架。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分布已很普遍。距今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文化有西侯度文化、元谋人石器、匼河文化、蓝田人文化以及东谷坨文化(见东谷坨遗址)。距今100万年以后的遗址更多,在北方以周口店第1地点的北京人文化为代表,在南方以贵州黔西观音洞的观音洞文化为代表。总起来看,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基本上是类似于奥杜韦文化的类型,似乎没有西方的阿舍利手斧文化。但有的学者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旧石器文化和西方阿舍利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着交流。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可用山西襄汾发现的丁村文化(见丁村遗址)为代表。另外比较重要的有周口店第15地点文化和山西阳高许家窑人文化。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基本上保持了早期文化的类型和加工技术。即使类型稍有变化,技术稍有进步,也都是缓慢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修理石核技术(如勒瓦娄哇技术)没有得到什么发展。
   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数量增多,文化遗物更加丰富,技术有明显进步,文化类型也更加多样。在华北、华南及其他地区,都存在时代相近但技术传统不同的文化类型。在华北,有继承前一个时期的小石器传统,其重要代表有萨拉乌苏遗址、峙峪文化、小南海遗址、山顶洞遗址(见山顶洞人)等;有石叶文化类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的水洞沟文化为代表,它与西方同期文化有较多的相似处;还有70年代后发现的典型细石器工艺,如山西沁水的下川文化,河北阳原虎头梁遗址的虎头梁文化等。在东北地区,属于这一时期的重要遗址有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和黑龙江哈尔滨阎家岗遗址等。在南方,这一时期出现了几个区域性文化,如以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遗址命名的富林文化类型,以四川省铜梁县张二塘遗址为代表的铜梁文化类型,以及最初在贵州省兴义县猫猫洞遗址发现的猫猫洞文化类型。另外,在西藏、新疆和青海地区也发现了一些属于这一时期或稍晚的旧石器文化地点。总起来看,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除少数地点外,石叶工艺和骨角器生产不很发达。
   
   

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燧石、鹿角和骨头所制成的各种工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