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oninvolved psoriatic skin (NIPS)
未患牛皮癣的皮肤
3) dermatophyte
[英]['də:mətəfait] [美]['dɝmətə,faɪt]
皮肤癣菌
1.
In vitro proteinase activity of dermatophytes;
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测定
2.
Isolation of dermatophytes from toe webs in patients with tinea cruris;
股癣患者致病菌与足趾间分离皮肤癣菌的同源性分析
3.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KANE/FISHER system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dermatophytes;
改良的KANE/FISHER系统对常见皮肤癣菌的鉴定
4) dermatophytes
皮肤癣菌
1.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 to distinguish common species of dermatophytes;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对皮肤癣菌进行鉴别
2.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n Antidermatophytes Action of Euphorbia humifusa Extract;
地锦草提取物抗皮肤癣菌的电镜观察
3.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dermatophytes treated by itraconazole
伊曲康唑对皮肤癣菌形态学影响研究
6) parapsoriasis
类牛皮癣
补充资料:牛皮癣
以皮肤瘙痒、苔藓化,形如牛皮,坚硬顽固,难以治愈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此病虽名曰癣,其实并非癣菌引起,现代认为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壮年,多见于颈、肘、骶等受摩擦的部位,患者往往有精神过度兴奋、忧郁、失眠、神经衰弱或更年期症状。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临床上有局限性和播散性两种。
此病在隋代《诸病源候论》称摄领疮,明代《外科正宗》命名为牛皮癣。
牛皮癣初起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硬衣领等外来的机械刺激所引起;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所致;血虚肝旺、情志不安、过度紧张、忧愁烦恼者,更易诱生,且多复发。搔抓、摩擦、日光照射、多汗或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因素等可诱发本病。
牛皮癣的皮肤损伤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是此病的特征。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平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亮。日久丘疹融合成片,逐渐扩大,皮肤增厚干燥呈席纹状,稍有脱屑。自觉阵发性瘙痒,入夜更甚,情绪波动时,瘙痒加剧。有越抓越痒,皮损加重越发瘙痒,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特点。好发于颈部、肘窝、俼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处。但大多数在颈项部,称局限型;在身体多处发病者,称播散型。病程缠绵,可迁延数年,虽可治愈,也容易复发。
临床常见证型有:①风湿热型。除有成片丘疹、局部皮肤肥厚外,并伴有潮红、糜烂、湿润、结痂、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治宜疏风清热利湿,用消风散加减;②血虚风燥型。病程长,局部皮肤肥厚、干燥、脱屑,苔薄白,脉濡细,治宜养血祛风润燥,用四物汤加减。
外治:①风湿热型用三黄洗剂外搽,每日三四次。②血虚风燥型用Ⅱ号癣药水外搽,每日两次;或风油膏涂一层,热烘10~20分钟,再将药膏擦去,每日一次,4周为一疗程。
针灸:①针刺。适用于播散型者,取曲池、血海、大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隔日一次。②艾卷灸。适用于局限型者,艾卷灸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一二次。③梅花针。适用于苔藓化明显者,用七星针在患处来回移动击刺,每日一次。④耳针。取肾上腺、交感穴,留针固定。
此病在隋代《诸病源候论》称摄领疮,明代《外科正宗》命名为牛皮癣。
牛皮癣初起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硬衣领等外来的机械刺激所引起;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皮肤失去濡养所致;血虚肝旺、情志不安、过度紧张、忧愁烦恼者,更易诱生,且多复发。搔抓、摩擦、日光照射、多汗或其他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因素等可诱发本病。
牛皮癣的皮肤损伤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是此病的特征。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平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亮。日久丘疹融合成片,逐渐扩大,皮肤增厚干燥呈席纹状,稍有脱屑。自觉阵发性瘙痒,入夜更甚,情绪波动时,瘙痒加剧。有越抓越痒,皮损加重越发瘙痒,而形成恶性循环的特点。好发于颈部、肘窝、俼窝、上眼睑、会阴、大腿内侧等处。但大多数在颈项部,称局限型;在身体多处发病者,称播散型。病程缠绵,可迁延数年,虽可治愈,也容易复发。
临床常见证型有:①风湿热型。除有成片丘疹、局部皮肤肥厚外,并伴有潮红、糜烂、湿润、结痂、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数,治宜疏风清热利湿,用消风散加减;②血虚风燥型。病程长,局部皮肤肥厚、干燥、脱屑,苔薄白,脉濡细,治宜养血祛风润燥,用四物汤加减。
外治:①风湿热型用三黄洗剂外搽,每日三四次。②血虚风燥型用Ⅱ号癣药水外搽,每日两次;或风油膏涂一层,热烘10~20分钟,再将药膏擦去,每日一次,4周为一疗程。
针灸:①针刺。适用于播散型者,取曲池、血海、大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隔日一次。②艾卷灸。适用于局限型者,艾卷灸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一二次。③梅花针。适用于苔藓化明显者,用七星针在患处来回移动击刺,每日一次。④耳针。取肾上腺、交感穴,留针固定。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