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海洋板块
1)  oceanic plate
海洋板块
2)  thalassocraton [θə,læsə'kreitɔn]
海洋地块
3)  oceanic slab
大洋板块
4)  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
1.
Based on distribution of Mesozoic in East China Sea and magmatic-tectonic events in the eastern Fujian and Zhejiang provinces, Kula-Pacific plate would have relatively strong subduction toward China s mainland during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hus East China Sea and the area to the south should be of fore-arc basin.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
2.
Northeastern Asia is geologically composed by North China Block in south, Siberian Block in north and the orogenic belt between them, it was intensively influenced by the Pacific plate in Mesozoic-Cenozoic.
东北亚地区由南部的华北地块、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块和其间的造山带组成,古生代期间基本完成块体拼贴的造山作用过程,中新生代期间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
5)  Indian Ocean plate
印度洋板块
6)  sea or land block
海陆板块
补充资料:海洋
      地球上广大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为洋,边缘部分为海,海与洋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世界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近期人们又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围绕南极大陆的水域称为南大洋。海一般分为边缘海和地中海两类,前者指毗连大陆边缘的海,后者则是位于大陆之间,有海峡与海洋相通的海。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面积的71%。海洋总水量约13.38亿立方公里,其中太平洋水量最多,北冰洋最少。
  
  海洋是水分循环的水汽源地,也是供给大气热量的主要能源区,对大气圈和水圈中的水汽和热量交换起着决定作用。
  
  海水性质 海水由溶解盐类、有机化合物、气体,以及胶体和固体颗粒组成。各种化学物质共占海水总体积的3~4‰。目前已知海水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主要元素为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11种。海水中所含各元素的量几乎保持恒定。世界大洋的平均含盐量接近35‰。因受降水、蒸发的大小及洋流性质的差异和近岸径流的影响,海洋各处盐度分布是不相同的,而以赤道海域盐度较低,南、北纬20°附近海域最高,向高纬海域递减。
  
  海水物理性质包括水温、密度、水色和透明度等。全球大洋表面年平均温度为17.4℃,以太平洋最高,印度洋次之,然后依次为大西洋、北冰洋。整个大洋的平均水温为3.5℃。
  
  海水密度受盐度、水温和气压三者的影响,用表示,习惯上指海水比重。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温度为0℃,盐度为35时,海水的密度为1.02768。全球海水密度由赤道向高纬递增。
  
  水色和透明度是由海水光学性质与悬浮微粒的颜色决定的,通常浅海区由于泥沙多,浮游生物量大,水层混合强烈,温度变化大等原因,水色低,透明度小。大洋则相反,大洋的亚热带海区水色最高,透明度最大;热带次之;寒带更次之。寒流区和暖流区水色和透明度也不相同,暖流比寒流水色和透明度大得多。世界上透明度最大的海区为马尾藻海区。
  
  海水运动  海流、潮汐、波浪是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式。按成因不同,海流分为风海流、密度流两类。风海流由风切应力作用生成,密度流则由不同的压力梯度(由于水温、盐分分布不均引起)形成。世界大洋表层流主要为风海流,其环流系统与行星风系基本对应,并受海陆分布影响。巨大的洋流系统是高低纬度热交换的重要动力,也是地球上能量平衡的一种动力,影响和调节着沿岸地区的气候。
  
  潮汐为日月引潮力作用下的海水运动,包括垂直运动的潮汐和水平运动的潮流。潮汐类型分为全日潮、半日潮和混合潮。潮流在海洋中是旋转流,近河口渐变为往复流,潮流型与潮汐型相应。
  
  海洋中的波浪以由风力引起的风成波为主,波向与盛行风向密切相关,波高则与风力有关。大洋中太平洋的风浪较小,在南纬40°附近的三大洋区,因终年吹刮强烈而稳定的西风,风力很大,故常产生15米高的巨浪,有"咆哮四十度"之称。
  
  海洋资源 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据估计,世界海洋每年可提供的水产品可达2万亿吨,迄今人类从海洋中取得的渔获量只及此数的三分之一。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潜在资源还相当大。丰富的海洋浮游生物可作为人类食物的一个来源。发展海水养殖事业也是利用海洋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估计大陆架海底石油的可能储量接近2500亿吨,开发前景远大。大洋底的锰结核总储量达3万亿吨。锰结核中除含锰、铁外,并有镍、铜、钴等30多种金属和稀有元素。铀在海水中含量达40多亿吨。此外,还有海底砂矿、重金属软泥和基岩矿脉等。
  
  海洋拥有巨大的能源潜力。全球潮汐能约10亿千瓦,如能充分利用可得电12400万亿度/年。全球海洋中的波能约 10~100亿千瓦。海水温差能仅在南北纬20°间厚500米的水层内便可发电600亿千瓦。盐度差能全球可达300亿千瓦。海流能蕴藏量达1700亿度。
  
  此外,海水淡化设备也日益完善。可以展望,不久的将来海水也可成为有价值的淡水资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