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orn
[英]['eɪkɔ:n] [美]['ekɔrn]
①橡实 ②尖端 ③橡实管
2) rubber tip
橡胶尖端
3) acorn valve
橡实管
4) acorn
[英]['eɪkɔ:n] [美]['ekɔrn]
橡实
1.
The results show: time,temperature,water content or moisture and so on have very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starch modification of acorn.
通过对湿热处理淀粉粘度的测定,揭示了湿热处理对橡实淀粉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湿热处理的时间、温度和含水率等因素对橡实淀粉的改性的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时间、温度、含水率,湿热处理淀粉的改性程度大小随处理时间、温度和含水率增加而加强。
2.
The viscosity property of acorn starches was affected by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salt and food additives.
研究了淀粉乳质量浓度、pH值、温度、盐和常用食品添加剂等对橡实淀粉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质量浓度增加,橡实淀粉的粘度呈幂次方上升;酸碱都能不同程度地降低橡实淀粉的粘度;温度升高,橡实淀粉的粘度逐渐降低;不同盐、添加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对橡实淀粉的粘度有极显著影响;测试转速的加快,各种橡实淀粉的粘度均迅速下降;橡实淀粉糊是非顿流体。
3.
Highly purified amylose and amylopectin can be successively separated from acorn starch through 1 butnol precipitation and re crystallization.
以茅栗等 9种橡子为原料 ,提取出橡实淀粉 ,并分别用碘电位滴定法和 Juliano比色法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 ,然后用正丁醇沉淀并经多次重结晶即可分离得到较高纯度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
5) acorn
[英]['eɪkɔ:n] [美]['ekɔrn]
柱头橡实管
6) shoebutton tube
鞋钮管;橡实管
补充资料:橡实
【通用名称】
橡实
【其他名称】
橡实 (《雷公炮炙论》)
【异名】
芧栗(《庄子》),橡栗(《吕氏春秋》),梂(《尔雅》),皂斗(《吕氏春秋》高诱注),橡子(《庄子》司马彪注),杼斗(《唐本草》),橡斗子(《日华子本草》),柞子(《纲目》),栎子(《医林纂要》),麻沥果(《纲目拾遗》)。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麻栎的果实。
【植物形态】
麻栎,又名:栩、栎(《诗经》),橡(《庄子》),杼(《毛诗传》),柞树(《尔雅》郑玄注),柞栎(陆玑《诗疏》),枥(《本草拾遗》),橡栎(《本草图经》),橡子树(《救荒本草》),紫栎、橡碗树、青刚、黄麻栎、栎子树。 落叶乔木,高15~20米,直径约60厘米。树皮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小枝暗灰褐色,无毛,具多数浅黄色皮孔;幼枝黄褐色,有绒毛;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9~15厘米,宽2.5~3.6厘米,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锯齿,侧脉12~17对,直达齿尖,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叶柄长2~3厘米,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成柔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长6~12厘米,被柔毛,花被通常5裂,雄蕊4,罕较多;雌花1~3集生新枝叶腋,子房3室,花柱3;壳斗杯状,包坚果约1/2弱,鳞片狭披针形,呈覆瓦状排列,反曲,被灰白色柔毛,坚果卵球形或卵状长圆形,淡褐色。花期5月。果期次年9~10月。 生于丘陵或山坡疏林中。分布湖南、湖北、四川、广东、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江苏、江西、浙江、台湾等地。 本植物的根皮或树皮(橡木皮)、壳斗(橡实壳)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贮放通风干燥处。
【化学成分】
种子含淀粉50.4%,脂肪油约5%。产于江苏西南部的含油量达15~20%。壳斗含鞣质19~29%。树叶含鞣质5~10%。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橡实,去粗皮一重,取橡实蒸,从巳至未出,锉作五片用之。"
【性味】
苦涩,微温。 ①《唐本草》:"味苦,微温,无毒。" ②《玉楸药解》:"味苦,气涩,平。"
【归经】
《本草经疏》:"入手阳明、足太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
涩肠固脱。治泻痢脱肛,痔血。 ①《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 ②《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 ③《本草经疏》:"涩精。" ④《纲目拾遗》:"治胎疝。"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醋磨涂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宜忌】
痢疾初起,有湿热积滞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湿热作痢者,不宜用。" ②《本草汇》:"病齿匿及火病人忌之。"
【选方】
①治水谷痢,日夜百余行:橡实二两,干楮叶一两(炒炙)。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一钱,不计时候,煎乌梅汤调下。(《圣惠方》神妙橡实散) ②治小儿红白痢疾:橡实、生姜、红糖,煎水服。(《南京民间药草》) ③治痔疮出血:橡子粉、糯米粉各一升。炒黄,滚水调作果子,饭上蒸熟食之。(《怪证奇方》) ④治下痢脱肛:橡斗子烧存性研末,猪脂和敷。(《仁斋直指方》) ⑤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栎子一枚,以醋于青石上磨之,以涂肿上,干更涂。(《千金方》) ⑥治婴儿眙疝,小儿初生,止见啼哭,不见病形,后至一、二岁,始知是疝:用麻沥树上之鸳鸯果一对,一对可治三人,加荔枝核七枚(杵碎),平地木三钱。同煎饮。外用柏香熏洗。(《养生经验合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