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保加利亚文
1)  Bulgarian [英][bʌl'gɛəriən]  [美][bʌl'gɛrɪən]
保加利亚文
2)  Bulgarian literature
保加利亚文学
3)  Bulgaria [英][bʌl'gɛəriə]  [美][bʌl'gɛrɪə]
保加利亚
1.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hidden danger of Kievan Russia to the north of Byzantine Empire, to weaken or even to conquer Bulgaria, a formidable enemy, NicephorusⅡ, the emperor of Byzantine Empire, provoked the war between Kievan Russia and Bulgaria and kept his eyes on it.
为消除来自北方的隐患——基辅罗斯、削弱乃至征服宿敌——保加利亚,拜占廷帝国皇帝尼基福尔二世成功地挑起了基辅罗斯-保加利亚战争,并时刻关注、引导着战争的进程。
4)  Bulgarian [英][bʌl'gɛəriən]  [美][bʌl'gɛrɪən]
保加利亚语
5)  Bulgarians
保加利亚人
6)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保加利亚乳杆菌
1.
The Primary Study on High Cell Density Culture of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保加利亚乳杆菌高密度培养的初步研究
2.
Bioconcentrating trace elements of selenium, chromium and zinc by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保加利亚乳杆菌对微量元素硒、铬、锌的富集
3.
Breeding Anti-postacidification Strain from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by UV Mutagenesis;
抗后酸化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紫外诱变选育
补充资料:保加利亚文学
      保加利亚民间流传着丰富的口头文学。885年基里尔、麦托迪兄弟创造斯拉夫文字之后,出现第一批斯拉夫文的东正教书籍,这可看作保加利亚最早的文学作品。保加利亚文学的发展可分为古代文学(9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和新文学(18世纪中叶至当代)两个阶段。基里尔兄弟的门徒克利门特(835~916)、康斯坦丁及同时代的赫拉伯尔和大主教约安等是保加利亚最早的作家。他们所写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反映了发展斯拉夫文化等重大社会问题,对斯拉夫各国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发展起来的还有异教文学,即"波戈米尔"教派文学,以及不同于圣经故事的"经外文学",它们比较直接地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从14世纪末开始,保加利亚被土耳其统治达500年之久,文学的发展受到阻碍。15世纪和16世纪的一些传记作品,反映了人民遭受异族统治、民族文化倍受摧残的事实,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18世纪后半叶,土耳其统治者所建立的封建采邑制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民族意识复苏。民族解放运动先驱者的著作中已表现出启蒙文学的新倾向:帕伊西(1722~?)的《斯拉夫-保加利亚史》(1762)是一部标志着民族觉醒的影响深远的历史和文学著作。索弗罗尼(1739~1814)的《罪人索弗罗尼的生平与苦难》(1861),描写了人民在当时社会动乱中所遭受的屈辱与痛苦。
  
  19世纪中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衰落,保加利亚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文学也得到空前的繁荣。诗歌、小说和戏剧等新的文学样式相继出现,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有多·钦图洛夫(1823~1868)的革命诗歌,格·拉科夫斯基(1821~1867)的长诗《森林的旅客》(1856),佩·斯拉维伊科夫(1828~1895)的诗歌《不要赞美我的诗神》、《我的凶狠见鬼去吧》等。诗人赫·波特夫 (1848~1876)的《哈吉·迪米特尔》、《离别》、《海杜特》、《瓦西尔·列夫斯基的绞刑》等诗,反映了民族解放斗争,吸取了民歌的表现手法,并有所发展和创新。瓦·德鲁麦夫(1840~1901)的剧本《伊凡科》(1872),对保加利亚戏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留·卡拉维洛夫(1837~1879)的小说题材宽广,他的代表作 《旧日的保加利亚人》(1872)、《宠儿》(1875)揭露了大财主的荒淫腐化和反人民的罪恶。
  
  1878年,保加利亚从土耳其统治下获得解放,但胜利果实很快落入资产阶级手中。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变化,文学也显示出复杂的局面。作家伊·伐佐夫(1850~1921)以民族解放斗争为题材,创作了小说《轭下》(1894)、《流亡者》(1883~1884)和诗集《被遗忘者的史诗》(1881~1884)等,展现了人民起义的宏伟场面,讴歌了起义者的英雄事迹,尤其是《轭下》获得了国际声誉。扎·斯托扬诺夫(1851~1889)的回忆录《保加利亚历次起义札记》(1884~1892),也是一部描写人民起义的重要作品。而作家米·格奥尔基耶夫(1852~1916)、斯·米哈伊洛夫斯基(1856~1927)、格·斯塔马托夫(1869~1942)、佩·雅沃罗夫(1878~1914)等,写出了许多不满现实、针砭时弊的作品。伐佐夫的诗集《琴》(1881)、讽刺剧《升官图》和中篇小说《米特罗凡和陶尔米道尔斯基》(1882)等,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黑暗与腐败。阿·康斯坦丁诺夫(1863~1897)的小说《巴伊·甘纽》(1895),塑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埃林·彼林(1877~1949)的短篇小说《安得列什科》、《在另一个世界里》等,反映了农民的苦难和他们的反抗。中篇小说《格拉克一家》(1911)表现了农村宗法制的解体过程,谴责了资产者的道德沦丧。安·斯特拉希米罗夫(1872~1937)也是揭露农村剥削者、表现农民疾苦的作家。
  
  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代表小生产利益的平民派文学倾向,其代表作家有托·弗拉伊科夫(1865~1943)和昌·采尔科夫斯基(1869~1926)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农民在资本主义打击下的破产与贫困化,但美化了宗法制并宣扬教育救国的思想,对某些现实主义作家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19世纪末,保加利亚工人运动逐步发展。社会民主党的建立(1891)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迪·波梁诺夫(1876~1953)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诗人,他的《死亡之树》(1905)等诗歌号召无产阶级为粉碎旧世界而斗争。作家格·基尔科夫(1867~1919)的杂文抨击了资产阶级政府。迪·布拉戈耶夫(1856~1924)是保加利亚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奠基人。格·巴卡洛夫(1873~1939)、托·巴甫洛夫(1890~1977) 等人在文艺理论方面的活动对文学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90年代末和20世纪初先后出现的资产阶级文学流派是个性派和象征派。个性派的代表人物克·克雷斯特夫博士(1866~1919)以《思想》杂志为阵地,宣扬建立在尼采哲学基础上的个性解放思想。象征派的代表人物是特·特拉扬诺夫 (1882~1945)和尼·利利耶夫(1885~1960)。这两个流派在作家中都产生过影响,如潘·佩·斯拉维伊科夫(1866~1912)、佩·雅沃罗夫(1878~1949)、迪·德贝梁诺夫(1887~1934)等,但他们也写出了不少不满现实、表现人民疾苦的作品。如斯拉维伊科夫的《叙事诗集》(1896~1898),雅沃罗夫的《诗集》(190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保加利亚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赫·斯米尔宁斯基的组诗《城市的孩子》、诗集《总有一天》(1922)等,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歌颂了受压迫者的反抗。他的诗作中已描写了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
  
  1923年,无产阶级举行的九月起义遭到镇压,这使一些受资产阶级文学流派影响的作家改变了立场。格·米列夫(1895~1925)写了著名长诗《九月》、阿·拉兹茨维特尼科夫 (1897~1951)、尼·富尔纳吉耶夫(1903~
  ) 、安·卡拉利切夫(1902~1972)、安·斯特拉希米罗夫(1872~1937)等作家都写了反映九月起义的作品。这些作品后来被称为"九月文学"。
  
  30年代,无产阶级文学以刊物《铁砧》、《工人文学阵线》等为核心,扩大了自己的阵地。"劳动战斗作家联盟"的建立(1932),进一步团结了反法西斯作家。赫·拉德夫斯基(1903~
  )继承了斯米尔宁斯基的传统。他的诗歌为新的革命高潮的来临而欢呼,诗集《心向党》歌颂了共产党的伟大。克·维尔科夫(1902~1960)写了著名小说《鲍罗沃村》。格·卡拉斯拉沃夫(1904~1980)反映农村革命斗争的短篇小说集《在岗位上》(1932)、中篇《农村信使》(1933)和长篇小说《曼陀罗》(1938)、《儿媳妇》(1942)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这时期一些持民主主义立场的作家,如约·约夫科夫(1880~1937)写了反对战争的《庄稼汉》,艾·斯坦涅夫(1907~1978)、埃·巴格梁娜(1893~ )、斯·明科夫(1902~?)等也写了许多独具一格的作品。著名反法西斯战士尼·瓦普察洛夫(1909~1942)的诗歌创作表明无产阶级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诗集《马达之歌》(1940)表现了无产阶级反对法西斯的殊死斗争和他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1945年以后,有不少作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产党所领导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以及战后人民的生活,如维·安得列耶夫(1918~
  )的诗集《游击队之歌》、迪·迪莫夫(1909~1966)的小说《烟草》(1951)、帕·维任诺夫(1914~ )的《在原野上》(1950)、多·加贝(1886~
  )的长诗《维拉》(1946)、卡·齐达罗夫(1902~ )的剧本《皇帝的恩惠》(1949)、奥·瓦西列夫(1904~1977)的剧本《警报》(1948),以及安·古利亚什基(1914~ )的《农业机械站》(1950)、斯·达斯卡洛夫(1909~ )的《自己的土地》(1952)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