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gyptian shell
埃及贝
2) Egypt,Egypt
埃及埃及
3) Egypt
[英]['i:dʒipt] [美]['idʒɪpt]
埃及
1.
Directional Drilling Technique of Big Hole in Egypt OSOCO Oilfield;
埃及OSOCO油田大井眼定向钻井技术的运用与探讨
2.
A special report on coated slow/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Part 3 A review on coated controlled release fertilizer(cont'd) (5)Israel, India, Egypt and other countries;
包裹型缓释/控制释放肥料专题报告 第三报 包膜(包裹)型控制释放肥料各国研究进展(续)5.以色列、印度、埃及等
3.
Survey of development of TCM and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Egypt;
中医针灸在埃及发展概况
4) edpetiline
埃贝母碱
5) Anne Hébert (1916~ )
埃贝尔,A.
6) Egypt flax
埃及麻
补充资料:埃及
埃及 Egypt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共和国。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面积100.2万平方千米。人口5516万(1992),主要为阿拉伯人,约占87%,信奉伊斯兰教;科普特人约占11.8%,信奉基督教;此外还有贝都因人和努比亚人。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
地理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历史 埃及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3100年,由南方的美尼斯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这时埃及文化已趋于成熟,开始使用象形文字,开创法老专制政治。历代王朝陆续建造了一批称为世界奇迹的金字塔以及狮身人面像和大量雕像。公元前525年被波斯人征服,建立了第27王朝。后本地人发动了起义,公元前343年波斯人再次侵入,建立了第31王朝。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击败波斯人,接管埃及,他被埃及人看成是解放者,拥戴他为法老。他建立了亚历山大城后去世,各将领形成割据局面。公元前305年,一个出身低微的马其顿人在埃及创立了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年罗马执政屋大维征服埃及,从此统治埃及长达600余年,使埃及成为主要的基督教国家之一。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埃及,埃及先后沦为倭马亚和阿拔斯王朝的一个省。后阿拉伯人虽多次更朝换代,但埃及的被统治地位依旧,且接受了伊斯兰教。1517年土耳其人入侵,又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798年法国拿破仑一世入侵,统治了3年。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成为英的殖民地,但名义上仍属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借口土耳其为交战国,取消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宗主权,并宣布埃及为英的“保护国”。由于埃及人民的抵抗,英国于1922年2月28日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政权。1953年6月18日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M.纳吉布出任第一任总统兼总理。1954年11月纳赛尔取代纳吉布任总统。1956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并挫败英、法、以联合军事干预。1958年埃及与叙利亚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阿联解体。1970年纳赛尔病逝,萨达特继任总统。1971年9月1日埃及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遇刺身死,穆巴拉克当选总统。穆巴拉克对原来的政策逐步调整,强调国内安定,适当开放民主,与反对党对话,同时加强社会治安,镇压制造恐怖活动的极端主义分子;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实行开放性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坚持国营和私营企业并举,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在外交方面重点改善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1990年10月12日,议长马哈古卜遇刺身亡,穆巴拉克当日宣布解散议会,并于11月举行议会选举,民族民主党获胜,继续执政。1991年政府提出“把国内稳定放在首位”,有限度开放民主,缓和与反对党的关系,坚决打击制造恐怖活动、暴力事件、暗杀等罪行;经济改革采取稳妥措施,注意照顾社会承受力。至1992年政局基本稳定。
政治 1971年9月11日经公民投票通过的永久宪法,规定埃及是“以劳动人民力量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经济上“国家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三种形式并存;总统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总统由人民议会提名,公民投票选出,任期6年。1980年5月22日经公民投票修改宪法,规定政治制度“建立在多党制基础上”;“总统可多次连选连任”,并增加了“建立协商会议”的条款。人民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议长、副议长每年选举1次。主要职能是:提名总统候选人;主持制订和修改宪法;决定国家总政府;批准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决算;对政府进行监督。1990年11月产生的议会,由各选区选出议员444人;另由总统任命10人。议长A.F.苏鲁尔博士,1990年12月13日当选,1991、1992年两次连任。1996年1月穆巴拉克总统任命组成的政府,总理卡迈勒·艾哈迈德·詹祖里。 埃及自1952年革命后,曾宣布解散一切政党。1976年萨达特宣布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6个:①埃及民族民主党,执政党。1978年7月成立,主席M.H.穆巴拉克,总书记即副总理瓦利。②埃及新华夫脱党,主要反对党。1978年 2月成立。主席F.萨拉基丁。③埃及社会主义工党 。1978年12月成立。主席易卜拉欣·舒克里。④埃及自由社会主义者工党。1976年1月成立,其前身是自由社会主义者论坛。主席M.K.穆拉德。⑤埃及民族进步统一集团党。前身是1975年成立的民族进步论坛,1976年11月改用现名。主席K.毛希丁。⑥乌玛党。1983年7月成立。主席A.萨巴希。 此外,尚有非法的埃及共产党和穆斯林兄弟会等。1990年穆巴拉克还批准了民主联盟党、新青年埃及党和绿党建党的要求。 经济 1952年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后,对原有较大的工商业、银行、保险业、运输业和进出口贸易实行国有化。1974年萨达特总统宣布实行“经济开放”政策,积极争取外援,大力引进外资,开发自由区和经济特区,发展私营企业,促进国营企业。1974~1982年,经济年增长率达8%。穆巴拉克执政后,继续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财政、经济和管理改革,实行“生产性开放政策”。在发展国营企业的同时,继续放宽对私营企业的限制。强调增产节约、提高效率、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以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经济困难,经济有所发展。1991年,由于埃及在海湾战争中持反对伊拉克侵吞科威特的立场,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赞赏,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向埃及提供贷款和紧急援助。另外,美国免去埃及所欠军债,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卡塔尔也取消了埃及所欠债务。同年5月,巴黎俱乐部债权国免除埃及约110亿美元的债务。埃及经济困难得到了缓解。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1391亿镑。1993年汇率:3.37埃镑兑1美元。 埃及资源丰富,初步探明储量:石油60亿桶,天然气3284 亿立方米,磷酸盐约12亿吨,铁矿1.82亿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滑石等。埃及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石油、铜、铁、电力、化肥、水泥 、机械等重工业有较大发展 ,石油工业发展尤为迅速,1990~1991年度石油产值达60亿美元,实现石油产品自给。1991~1992年度石油产量4400万吨,为非洲第4大产油国,出口额达12.85亿美元 。工业产品1992年出口额达20亿美元。 农业在埃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2%。1991年全国可耕地占全国面积的3.5%。政府极为重视农业发展和扩大耕地面积。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水稻、高粱、玉米、甘蔗、亚麻、花生、水果、蔬菜等。埃及文化灿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宏伟丰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极为优越的条件。主要旅游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王陵之谷、阿斯旺水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及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埃及的交通运输十分便利。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铁路全长7000千米。开罗第一条地铁全长 42.5千米,第一期工程已于1987年9月竣工通车。公路全长4万多千米。有海港7个,年吞吐量3050万吨,主港口有亚历山大、塞得港、苏伊士等。有国际机场5个,开罗机场是连结亚、非、欧的重要国际航空港。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大项收入。 由于出口商品品种少、量少,外贸年年逆差。随着工业的发展,出口商品逐渐起了变化,改变了以农产品为主的状况,石油及石油产品已成为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其次为棉花、马铃薯、柑橘、纺织品等。进口主要为机械、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牲畜及畜产品、粮食、蔬菜、油料等。 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贸易往来,它的主要贸易对象是美、法、德、意、英、日等国。埃及还较多地接受外国援助。美国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国。向埃及提供援助和贷款的国家和组织还有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0年海湾战争后,西方和海湾国家减免了埃及的债务共 255亿美元。此外,埃及还从海湾国家、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加拿大以及韩国获得了10亿多美元赠款或紧急援助。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正在拟订一项支持埃及经济的发展计划,承诺每年向埃及提供30~50亿美元经济援助 ,其中10~20亿美元为流动资金。 在人民生活方面,埃及政府长期实行家庭补贴制度。另外还对大米、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实行物价补贴。
文化教育 埃及实行普及义务小学教育制度。文盲占全国人口近一半。全国有综合性大学13所,包括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艾因·舍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等。 埃及现有日报7家,期刊70多种,分7个系统。主要为阿拉伯文,有少数法文和英文。报纸为:《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晚报》、《消息报》。以上均为阿拉伯文,较有影响的法文报2家:《埃及前进报》、《埃及日报》。期刊均为阿拉伯文,有《金字塔经济学家》、《最后一点钟》周刊、《图画》周刊、《鲁兹·尤素福》周刊。
中东通讯社为国家所办的唯一通讯社,1956 年成立,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纽约、波恩等地驻有10多名记者。国家广播电台创建于1928年,用30多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每天播出约170 小时,另有中东广播电台和亚历山大广播电台。埃及电视台为国营,建于1960年,共有3个频道。 对外关系 穆巴拉克执政后,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友好和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改善并加强了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1989年5月恢复了阿拉伯联盟成员国资格。1990年11月阿拉伯联盟的总部迁回了开罗,1991年5月,埃及前副总理兼外长马吉德当选为阿盟的秘书长。同年底,埃及对外关系副总理兼侨民和移民事务国务部长加利当选联合国秘书长。 埃及还强调自身的非洲属性,要努力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谊和合作,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但不结盟。苏联解体后,承认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不断发展同西欧和日本的关系。埃及已同150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埃及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并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国家,建交日期为1956年5月30日。1991年10月8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辟了北京—迪拜—开罗往返航线。 埃及同美国的关系有过曲折。1967年六·五战争后,埃及宣布同美国断交。1974年两国复交。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签订和约,美国每年向埃及提供经援、军援。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埃及重视美国的作用。 埃及同前苏联的关系也颇曲折。1971年5月埃苏签订“友好合作条约” 。1976年3月15日埃及宣布废除埃苏“友好合作条约” 。1981年9月埃及政府下令驱逐苏联驻埃及大使和全部苏联专家。穆巴拉克执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 ,双方签署了贸易、文化、渔业合作协定。1984年恢复大使级关系,9月互派大使。1991年12月22日,穆巴拉克电贺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12月31日,埃及与俄罗斯签订贸易协定。 埃及同西欧的关系,自1956年挫败英法联军干预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事件后,一直较冷淡。自1973年10月中东战争后 ,埃及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有较大发展。1982年6月,埃及与法国提出解决中东问题的共同方案草案。此后埃及在中东问题上多次与西欧国家协调行动。法、德、英、意等国向埃及提供财经、技术援助。1991年埃及同西欧国家的关系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埃及与邻国苏 丹有悠久的历史关系 ,两国先后签订了《政治和经济一体化协定》、《埃及-苏丹联合防御协定》。 埃及与叙利亚有特殊关系,1958年2月,两国曾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因叙国内发生政变而解体,两国间维持一般外交关系。1977年叙利亚因强烈反对戴维营协议和埃以和约于12月与埃及断交。1989年12月7日两国正式复交;海湾危机时,两国立场一致。双方过往甚密,在中东问题上协调行动。 埃及与利比亚曾因边界等问题断交。后双方都表示了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并采取了一些行动。1991年双方又致力于两国一体化进程,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里全面迅速发展。 埃及同以色列在1948、1956、1967和1973年先后4次爆发战争。1978年萨达特总统同以色列总理贝京、美国总统卡特在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1979年3月26日,萨达特和贝京在华盛顿签署了和平条约,宣布结束两国间的战争状态。1980年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埃及召回驻以色列大使。1984年佩雷斯任以色列总理后,两国关系开始松动。1986年9月佩雷斯访埃,埃以双方就塔巴地区归属的争端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一事达成协议,同年12月,埃及宣布向以色列派驻新大使,1988年9月29日国际仲裁委员会宣布,确认埃及对塔巴的历史、法律权利。1989年3月15日,以色列撤离塔巴,埃及收回包括塔巴在内的西奈半岛全部以占领土。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