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ustrian Yellow
奥地利黄
2) Austria
[英]['ɔ:stri:ə] [美]['ɔstriə]
奥地利
1.
Enlightenment on Characteristics of Austrian Medicare;
奥地利医疗保健特点的启示与思考
3) Austriazismen
奥地利化
4) Riodipine
利奥地平
6) Austria
[英]['ɔ:stri:ə] [美]['ɔstriə]
n.奥地利
补充资料:奥地利
奥地利 Austria 位于中欧南部的共和国。全称奥地利共和国。面积8.39万平方千米。人口790.96万(1992),99%为奥地利人,其他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匈牙利人 ,约占人口的0.53%。官方语言为德语。8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维也纳。
地理 东界匈牙利,南邻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接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接壤。山地占全国面积70%,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 ,大格罗克纳山海拔3797米,为全国最高峰。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北部和东南部多为丘陵和高原。多瑙河流经北部境内,长约 350千米。湖泊有与德 、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奥匈边境的新锡德尔湖。属海洋性向大 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平均气温1 月-2℃ ,7月19℃。年均降水量约700毫米。全国划分为9个州、15个市。
历史 公元前400年克尔特人进入。公元前2世纪建立诺里孔王国。公元前15年被罗马帝国占领。公元376年,西哥特人入侵。日耳曼人、匈奴人 、阿尔瓦人和马扎尔人交替统治。1156年巴奔堡家族统治时期形成公国。1246年巴奔堡家族绝嗣,领土被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瓜分。从1278年开始,由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80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宣布自己为奥地利皇帝,1806年弗兰茨二世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奥地利被称为奥地利帝国。1860 ~1866年向君主立宪制过渡。1866年普奥战争中被普鲁士击败。次年与匈牙利达成妥协,奥皇兼匈牙利国王,组成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帝国瓦解。1918 年11月奥地利宣布成立共和国(史称第一共和国)。1938年被希特勒德国吞并,第一共和国灭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参战。战后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1945年4 月成立临时政府,发表独立宣言,建立第二共和国。1955年5月15日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条约确认1938年的奥地利的领土完整。10月占领军撤走,10月26日奥地利宣布永久中立法 。奥地利自 1947年起一直由人民党、社民党或单独或联合执政。1987年社民党和人民党组成联合政府。1990 年 10月奥地利大选后两党继续联合执政。在1991年下半年举行的州选举中,两党在4个州中得票比上届下降,自由党和绿党则取得长足进展。 政治 奥地利宪法于1920年10月1日通过,同年11月生效。1925年和1929年通过两项附则,对宪法作了修订。1934年宪法被废除。1945年奥地利重建后宣布1920年宪法和两项附则继续有效。宪法规定,奥地利为联邦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由普选产生,任期6年。1992年5月,T.克莱斯蒂尔当选为总统。总理为政府首脑。奥地利议会分国民议会和联邦议会。国民议会共有议员183席,按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任期4年。它有权制订法律,主持新政府就职仪式,通过不信任表决以罢免联邦政府或它的成员。1990年10月产生的国民议会,议长海因茨·费舍尔。联邦议会有议员63人,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派;它代表各州的利益,有权将国民议会通过的法律提案驳回,但如国民议会坚持原案,联邦议会不能再提异议。其议长由各州多数党议员轮流担任,任期仅半年。1990年12月17日成立的政府由社民党和人民党联合组成 ,共20人。其中,社民党10人,人民党9人,无党派人士1人。1997年1月,维克托·克利马被任命为总理。 主要政党有:①奥地利社民党。执政党,1889年成立。主席弗朗茨·弗拉尼茨基。②奥地利人民党。执政党。其前身为1887年建立的基督教社会党,1945年改现名。主席艾尔哈德·布塞克。③奥地利自由党。1955年成立,前身是“独立者联盟”。主席尤尔根·海德尔。④绿党。主要组织是“绿色选择”和“联合绿党”,主席马德莱娜· 彼特罗维奇。⑤奥地利共产党。1918年成立,瓦尔特·伯尔为联邦理事会主席。 经济 奥地利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多年来政局稳定,经济稳步发展。费拉尼茨基政府1987年执政后,对经济和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强调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竞争,并采取措施整顿经济,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等。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0286亿先令。1992年汇率10.99先令兑1美元。
矿产主要有石墨和镁,还有褐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等。森林、水力资源均富。森林覆盖率44.2%,有林场370万公顷,木材蓄积量7.6亿立方米。主要工业部门有采矿、钢铁、石化、造纸和纺织等。奥地利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农产品自给率达 112%。全国可耕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0%,牧场占28.8%。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玉米、马铃薯、甜菜等。饲养牲畜主要有马、猪、牛等。 奥地利旅游业发达 。主要旅游点为蒂罗尔、萨尔斯堡、克恩顿、维也纳。旅客主要来自德、荷、英、法等国。交通运输业较先进。奥地利地处欧洲中心,为欧洲交通枢纽。铁路总长5641千米,其中54.4%已电气化。公路总长3.46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406千米。内河航线长350千米,客运量49.1万人次,货运量915万吨。航空公司有奥地利航空公司、私营蒂罗尔航空公司和私营劳达航空公司3家。主要国际机场是维也纳施威夏特机场。奥地利有3条输送油、气的国际管道。对外贸易在奥地利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主要出口产品为钢铁、机械、交通工具、化工制品和食品;进口主要为能源、原料和消费品。最重要的贸易对象是欧共体。奥地利向坦桑尼亚、卢旺达、佛得角、布隆迪、加纳、尼加拉瓜、不丹等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文化教育 学龄儿童享受9年义务教育,凡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均由国家负担。凡持有高中毕业文凭者可免试入大学。高等学校18所,最著名的是维也纳大学。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7.2%。政府设科研部。日报21家,主要有《新皇冠报》,1900年创刊;《信使报》,1945年创办;《维也纳日报》,为官方报纸,1703年创办;《工人日报》、《新闻报》等等。奥地利通讯社创建于1946年。奥地利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用德、法、英、西4种语言对外广播。 对外关系 奥地利为“永久中立国”。奉行积极的中立政策。冷战结束后,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奥地利对中立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声明完全同意欧共体的一体化政策,谋求早日加入欧共体;积极参与东欧事务;充分利用1990年以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机会,积极谋求在国际上发挥作用。 奥地利与中国于1971年5月28日建立外交关系。1992年6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辟了北京—维也纳航线。£ 奥地利与欧共体关系密切。1993年元旦加入欧洲联盟。1991年奥地利向欧共体国家的出口额为3010亿先令,进口额为3800亿先令。奥地利与东欧国家有传统的密切关系。积极支持这些国家实行多党制,在这些国家办有450个合资企业。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