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rock-hewn churches of lalibela
编号:421-001
相关联接:[[1]]
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埃塞俄比亚中心地带的山区,坐落着13世纪“新耶路撒冷”的11座窑洞教堂。这些教堂位于一处由环形住宅组成的传统村落附近,用11块中世纪的整块石料敲凿而成。
简介:
拉利贝拉的石头教堂是在形成拉斯塔高原的大片红色火山石灰华上开凿而成的,是12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
基督教在公元330年前后进入埃塞俄比亚的阿克苏姆王国。五世纪末,基督教在来自安蒂奥克的僧侣的努力下开始传播,但埃塞俄比亚的基督徒却忠诚于科普特教会。
到九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在伊斯兰和贝贾人入侵的压力下解体。随着拜占廷帝国的逐渐衰落,信仰基督教的埃塞俄比亚愈来愈孤立。继阿克苏姆王国瓦解后发生的起义及其政治与宗教中心的南移,导致了12世纪扎格王朝的出现,该王朝加强了与科普特教会的联系,并鼓励传教活动。
王国的新首都建于拉斯塔地区一座山的旁边,它现在是坐落在纬度2600米处的一个小镇,是拉利贝拉的隐修中心,是以在那里开凿教堂的扎格国王的名字命名的,意在将它建成一个新“圣城”。
拉利贝拉有11个中世纪的教堂和小教堂,它们在一条大部分干涸的溪流——约旦河两边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几乎没有高出地平面。其中四个是在整块石头上开凿的,其余的则要小些,要么用半块石头凿成,要么开凿在地下,用雕刻在岩石上的立面向信徒标示其位置。每个群体都是一个由某种围墙围绕着的有机整体,游客在里面可沿着在石灰划上开凿的小径和隧道网四处漫游。
独石教堂矗立在7~12米深的井状通道的中央,是在由深沟将高原的其他部分与之分离出来的岩石上直接雕刻出来的。雕刻自顶部(穹顶、天花板、拱门和上层窗户)始,一直延续到底部(地板、门和基石)。为了使夏季影响这一地区的滂沱大雨能通畅地排掉,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空间平面呈轻度倾斜状。建筑物的突出部分,如屋顶、檐沟、飞檐、过梁和窗台的突出程度视雨水的主要方向而定。
开凿工程显然分几个阶段进行,这样,建筑师、工人和手工艺人可平视工作,不用树脚手架。一些人负责开凿独石,将它与周围岩石分离,别外一些人则负责制作成型。碎石是通过开口(如窗户和门)搬运的,使用的工具很简单——用镐和杠杆挖掘,用小斧和凿子进行细部加工。
拉利贝拉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耶稣基督教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支撑。这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个有五个中殿的教堂,据16世纪葡萄牙使馆派往所罗门宫廷的神父弗朗西斯科·阿尔瓦雷斯教父说,过去的阿克苏姆大教堂也有五个中殿。
根据基督教的惯例,有三个分别面向东、北和南的门通向教堂内部。这是按长方形廊柱大厅式基督教堂修建的。呈东西向,隔成八间,28根支撑半圆形拱顶的支柱成行排列其间。
相邻的圣玛丽亚教堂比耶稣基督教堂的面积小些,高度为九米。墙上的窗户为阿克苏姆风格,里面有三个中殿,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从上到下都覆盖着代表几何图案(希腊十安、万字饰、星形和圆花饰)和动物(鸽子、凤凰、孔雀、瘤牛、大象和骆驼)的装饰性绘画及按福音书描绘耶稣和玛丽亚生活场景的壁画,但大多均已损坏。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绘画可追溯到扎拉·雅各布国王(公元1434~1465)统治时期。主门之上是一个描绘两个骑手杀死一条龙的浅浮雕,由于埃塞俄比亚的圣所中很少有动画雕刻(实际上,在基督教的中东地区都是这样),所以这幅雕塑属珍品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