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标准大都市地域
1)  standard metropolitan area
标准大都市地域
2)  Chengdu quasi-geoid
成都市似大地水准面
1.
The modeled geoid heights are tested with observed 20 GPS/ leveling data that were not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gdu quasi-geoid.
利用成都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探测和分析了两个传统高程控制网中可能存在的系统偏差。
3)  standard metropolitan area
标准都市区
4)  standard metropolitan area
标准大城市地区
5)  Metropolitan Area
大都市地区
1.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n Key Points of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Abroad;
国外大都市地区规划重点内容剖析和借鉴
2.
This thesis compares Shanghai with other metropolitan areas worldwide in the first hand by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n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e problems in it, the ways and the drive pattern of modern services industry in metropolitan areas.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的方法,以上海为主要研究地区,通过与其他地区的比较分析及借鉴国内外其他大都市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探索大都市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态势、发展问题、实现途径和驱动模式等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现途径和驱动模式,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合理发展方向和创新发展策略,为学科创新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e of Tianjin New Countryside Layout Pla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ryside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identifies the idea and target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xplores the contents and system of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结合《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在认清大都市地区农村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明确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路与目的,探索大都市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和体系,突出了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
6)  metropolis [英][mə'trɔpəlɪs]  [美][mə'trɑpḷɪs]
大都市地区
1.
The Relative Impartiality and the Maximal Holistic Interests:The problems and outlet of urban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Shanghai metropolis;
相对公平与整体效益最大化——上海大都市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的问题与出路
2.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metropolis, the senior form of urban development, has been taking shape in China.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都市地区——这一大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在中国已经初步形成。
补充资料:成都


成都
Chengdu

  Chengdu成都(chengdu)中国西南地区战略要地,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北部。辖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骚、青白江7区,金堂、双流、温江、卑卜县、新都、崇庆、大邑、邓味、蒲江、新津10县。面积9 762平方千米,人口816.11万,其中市区面积1 382平方千米,人口293.35万(1993)。成都因汉代为全国织锦中心,故有“锦城”美称。五代后蜀主孟袒命人遍植芙蓉于城垣,又得“蓉城”佳号。 战国时为蜀国首府。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秦灭蜀,置成都县。周赦王四年(前311),秦筑成都城,此后即为历代中央王朝统治四川和西南的军、政中心。王莽末年公孙述建“大成国”。三国蜀汉、五代前蜀、后蜀以及北宋李顺、明末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先后在此建都。两汉至隋朝为益州、蜀郡治。唐改蜀郡为成都府。开元七年(719)置剑南节度使,领益、彭等25州。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驻躁成都,时称“南京”。唐代后期,为防御南诏,大规模扩建城池,成 都以砖砌城壁取代土筑城墙。宋为成都府路、成都府治。元改成都府路为成都路,为四川行中书省省治。明改路为府。明末清初,城区被战乱破环,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城池,为四川省、成都府治。1928年设市,为四川省省会。 成都地处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属龙门、邓峡两山的南段东缘,由高山向低山、丘陵、平原递缓,海拔800米以上;东南部为成都平原主体,海拔750米以下,龙泉山屏障于东,长丘山拱卫于南。全境有分属西南部崛江、东北部沱江两大水系的河流40多条,其中青白江、毗河沟通两大水系,平原更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形成的纵横灌渠,河网密度大,通航河道少。府河、南河(锦江)穿流交汇于城区,为城区内水障。境内大部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湿度大,风速小,云雾多,日照少。年平均气温16℃,1月平均气温5.7℃,7月平均气温24.7℃。无霜期280天左右。雾日近60天,阴天250天左右。雨热同期,冬春少雨,夏多暴雨,秋多绵雨,年平均降水量967毫米。物产富饶,素有“天府”之称。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籽、蔬菜等农作物,以生猪为主的养畜业发达,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菜籽、生猪生产基地。钙芒硝、蛇纹石等非金属矿储量丰富,居全国之冠。全市拥有机械、电子、冶金、化工、食品、建材、轻纺为主的14个工业门类,是西南地区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陆、空交通发达,成都一重庆、宝鸡一成都、成都一昆明3条铁路千线交会于此。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