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福利经学
1)  Welfare economics
福利经学
2)  welfare economics
福利经济学
1.
Congestion charge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and its welfare economics analysis: a case study on London;
伦敦的“交通收费”及其福利经济学解释
2.
On Scientific Nature and Limits of Best Financial Income Sca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lfare Economics
论福利经济学分析最优财政收入规模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3.
In the practice, both welfare economics and extra-welfare economics became the guidance of the CEA.
福利经济学被认为是成本效果分析的理论基础 ,福利经济学观点与超福利主义观点相结合则是现实的理论指导。
3)  non-dense-town region
空间福利经济学
1.
Th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non-dense-town region involves both spatial equity and general efficiency.
空间福利经济学研究空间消费形态与空间效用分配之间的关系;基于空间福利经济学的区域空间结构创新意在寻求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态优化和层次提升,以实现空间公平与总体效率兼容发展。
4)  old welfare economics
旧福利经济学
1.
The creator of welfare economics is Arthur·,a great dispute in 1930s make western welfare economics transfer:old welfare economics is replaced by new welfare economics.
庇古,20世纪30年代的一场大争论使西方福利经济学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旧福利经济学被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
5)  new welfare economics
新福利经济学
1.
The creator of welfare economics is Arthur·,a great dispute in 1930s make western welfare economics transfer:old welfare economics is replaced by new welfare economics.
庇古,20世纪30年代的一场大争论使西方福利经济学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旧福利经济学被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
2.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when new welfare economics prevails the Bergson\|Samuelson social welfare function is the dominant theory.
西方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古典效用主义时期的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看作是所有社会成员的福利或效用的简单加总;转折时期,新福利经济学流行,其主要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伯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由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提出,西方社会福利函数理论的研究进入了困惑时期;对阿罗社会福利函数的研究导致在现代出现了古典效用主义的复兴,而这种复兴并不是对古典效用主义的简单回
6)  forepart welfare economics
早期福利经济学
补充资料: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welfare economics

   西方经济学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即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作出社会评价,回答“好”或是“不好”的问题。
   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出版《福利经济学》一书,标志福利经济学的产生。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英美经济学家对福利经济学进行修改和补充,形成新福利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经济学又经历新的发展和变化。
   福利经济学以J.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为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V.帕雷托的“最优状态”和A.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帕雷托的最优状态指,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一项改革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是有利的。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商品价格超过他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的差额,这个差额使消费者得到额外的满足。庇古在这些概念基础上提出两个基本福利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化,社会福利就愈大。他主张在自由竞争下,使边际社会纯产品等于边际私人纯产品,从而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通过累进所得税把向富人征得的税款用来举办社会福利,实现收入均等化,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
    N.卡尔多、J.R.希克斯、A.P.勒纳等人建立新福利经济学,运用序数效用论提出新的福利命题:①个人是他本人的福利的最好判断者。②社会福利取决于组成社会的所有个人福利。③如果至少有一个人的境况好起来了,而没有一个人的境况坏下去,那么整个社会的境况就算好起来了。他们反对将高收入阶层的货币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穷人,认为经济效率是最大福利的内容。他们研究福利标准和补偿原则,认为如果任何改变使一些人的福利增加而使另一些人的福利减少,那么,只要增加的福利超过减少的福利,就可以认为这种改变增加了社会福利。
    
A.伯格森、P.萨缪尔森先后对社会福利函数进行了论述,形成社会福利函数论派。他们认为,经济效率是最大福利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最大福利的充分条件,社会无差异曲线和效用可能性曲线的切点代表受到限制的社会福利的最大值。
    此外,西方还讨论了外部经济理论、次优理论、相对福利学说、公平和效率交替学说、宏观福利理论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