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哈萨克斯坦(域名)
1)  kz Kazakhstan
哈萨克斯坦(域名)
2)  Kazakstan [英][,kɑ:zɑ:k'stɑ:n]  [美][kə'zɑk,stɑn, -zʌū'stɑn]
哈萨克斯坦
1.
A Tentative Study on Problems in the Utilization of Kazakstan Crude Oil Resources;
利用哈萨克斯坦原油资源有关问题浅析
2.
Analysis on Kazakstan and Central Asia Bus and Coach Market;
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地区客车市场分析
3.
Survey on animal husbandry in Kazakstan;
哈萨克斯坦畜牧业考察纪实
3)  Kazakhstan [英][,kɑ:zɑ:k'stɑ:n]  [美][,kɑzɑk'stɑn]
哈萨克斯坦
1.
Cooperation Perspectives in Oil & NG,Chemical Industries and so on between Xinjiang and Kazakhstan;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油气和化工等产业合作前景研究
2.
Geology and Metallogenic Model of the Altay Large Metallogenic Belt in Kazakhstan;
哈萨克斯坦阿尔泰巨型成矿带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型
3.
Primary technic issues and measures in processing Kazakhstan crude oil;
加工哈萨克斯坦原油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4)  Kazakh language in kazakstan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语
5)  North Kazakhstan
北哈萨克斯坦
1.
Zonation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 in low-temperature sodic metasomatites in the uranium orefields of North Kazakhstan;
北哈萨克斯坦铀矿田低温钠交代岩中铀矿化的分带性
6)  Kazakhstan Plate
哈萨克斯坦板块
1.
The discovery of this formation provides new data for reconstructing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Kazakhstan Plate.
该组的确定为恢复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补充资料:哈萨克
      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位于苏联亚洲部分的西南部,东与中国的新疆接壤,南邻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土库曼各加盟共和国,西濒里海,北与俄罗斯联邦相连接。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面积12%强,仅次于俄罗斯联邦。人口约1500万(1985),平均每平方公里仅 5.6人,远低于苏联平均水平。俄罗斯人占40.8%,哈萨克人占36%,乌克兰人及德国人各占6.1%,余为鞑靼人、乌兹别克人及白俄罗斯人等。加盟共和国由19个州组成,习惯上分为东、南、西、北、中 5部分。首都阿拉木图。
  
  
  地处苏联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向南部山地的过渡地带。最北部为平原;中部为东西长约1200公里的哈萨克丘陵,海拔一般300~500米,最高点达1565米;东缘多山地;西南部属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半荒漠和荒漠地带占全境面积的60%。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7月平均气温北部19℃,南部28~30℃,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北部-18℃,南部-3℃。热量和阳光充足,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干旱少雨,北部年降水量300毫米,属草原带;中、南部年降水量100~200毫米,为大面积半荒漠带和荒漠带。西南部山谷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高山区可达800~1000毫米。全境大部分属内流流域。主要河流有锡尔河、乌拉尔河、恩巴河、伊犂河和额尔齐斯河等,大部分注入内陆湖泊。多咸水湖,除里海和咸海部分湖区位于境内外,尚有巴尔喀什湖,斋桑泊和阿拉湖等。 
  
  矿产资源丰富。铜、铅、锌、铬的储量居苏联首位,多分布于东半部。煤、铁、石油、天然气、铝土矿、磷灰石等储量也很丰富,煤、铁及铝土矿多分布于中北部,石油、天然气多集中于里海沿岸低地,磷灰石矿多在南部。
  
  大部分地区原为哈萨克汗国领土,19世纪上半叶逐渐被沙俄吞并。十月革命前工矿业有所发展。1920年建立苏维埃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1936年改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工业以冶金、煤炭、石油开采、机械制造为主。铜、铅、锌产量居全苏首位;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生产和镁、钛、钒、钨以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开采与冶炼,在苏联均占重要地位。苏联第五大钢铁基地,生铁和钢产量均占苏联4%强,商品铁矿石产量占苏联10%左右。苏联第三大煤炭生产基地,年产量1亿吨以上,占苏联15%左右。机械工业以为当地采矿、加工服务的重型机械制造为主。苏联主要商品粮食基地之一,以春小麦种植为主,多分布于北部草原地带,粮食产量占苏联的13%,还产棉花、甜菜和烟草等。苏联重要的放牧业基地,牧场占农业用地的80%,羊的总头数和羊毛产量占苏联第二位,仅次于俄罗斯联邦。
  
  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1980年铁路营运里程14240公里。公路运输里程10.46万公里,其中硬路面7.6万公里。
  
  主要经济中心有阿拉木图(食品、纺织、机械)、卡拉干达(煤炭、钢铁、机械)、埃基巴斯图兹(煤炭、火电)和杰兹卡兹甘(有色金属冶炼)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