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pplier requirement
供应厂商需求
3) demand and supply
供应和需求(供求)
4) supply and demand
供应与需求
5) supplier
[英][sə'plaɪə(r)] [美][sə'plaɪɚ]
供应者,供应厂商
6) commercial house supply and demand
商品房供给需求
补充资料: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需求
经济运行中一对密切相关的宏观变量。
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供求的对比关系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对比关系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对象,而对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对比关系的调控又主要是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来实现的。其间的因果关联主要是:在短期(如一个以年度为单位的考察期)内,总供给主要是由资源投入数量与投入构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艺上的进步,以及组织制度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但这三个因素在短期内都具有稳定性,其变动幅度甚微。因此,对总需求与总供给对比关系的调控不宜着眼于总供给的变动,而应立足于总需求的变动。而总需求本身,从存量上看,是由各种具体形态的货币供应量所体现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构成;从流量上看,又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总支出流量,等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这样,在一个考察期内,如果以总供给为一定,那么总需求调控实际上就是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形成和变动是调控总需求与总供给对比关系的着力点。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关系,这是短期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在西方国家,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理论主要有:
凯恩斯的理论 短期宏观需求管理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首创的。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就业量决定于产出量,产出量决定于社会总需求即有效需求。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最终则由收入水平、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这五个因素决定。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决定消费需求,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资本的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应量决定利率,而预期利润率和利率决定投资需求。在这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通过流动性偏好途径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通过投资的利率弹性途径影响投资支出,投资支出通过有效需求的变化影响产出和就业量,进而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在这种理论体系中,虽然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来刺激总需求,进而促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但调控机制的有效性往往要受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是所谓"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二是利率对投资支出影响的不唯一性。其结果,在一般衰退时期,调控机制的有效性较高,在严重衰退时期,调控机制很难奏效。
弗里德曼的理论 M.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有三个中心命题:①货币最重要,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出、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②货币存量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最可靠的测量标准;③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加以调节。因此,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中,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总需求,促成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的机制不但是有效的,而且是唯一的。
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凯恩斯的经济学是一种"萧条经济学",他对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机制的分析,是建立在总需求不足的前提下,即侧重于如何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张有效需求,以对付经济萧条。至于如何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有效需求以对付通货膨胀,他并没有阐述。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作了相应的补充分析。
他们首先区分了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他们认为,对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当因工资推进或利润推进产生通货膨胀时,整个经济可能尚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紧缩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总需求,就会限制投资,使失业增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放慢,从而出现货币工资率的增长更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通货膨胀反而更加严重。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的紧缩则有一定的作用,但相当有限。因为,在一个给定的考察期内,总需求等于货币供应总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货币当局所能调控的只是货币供应量,为了适时适度地抑制总需求,成功地对付通货膨胀,货币当局必须对货币流通速度作合理正确的估算。但困难之处在于,对货币流通速度将会发生的变动进行估算时,如果发生一个小差错,在所采取的调控行动中就有可能犯一个大的错误。因此,货币当局如果对货币流通速度中一个相当小的变动未曾预料到并加以考虑,就有可能悖离本来正确的货币政策。然而,即使假定货币当局能够以适当的精确性预见到紧缩货币供应量条件下可能会出现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效应也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只有大幅度紧缩才能起抑制作用。但问题在于,如果货币供应量的紧缩幅度过大,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又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致使生产活动急剧下降,经济运行更加不稳定。
参考书目
J.M.凯恩斯著,徐毓枬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北京,1983。(J.M.Keynes,The Generɑ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ɑnd Money ,Macmillan and Co.,Ltd.,London, 1936.)
E.J.夏皮罗著,杨德明等译:《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 E.J.Shapiro,Mɑcroeconomic Anɑlysis ,4th ed.,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New York,1978.)
货币供应量与社会总供求的对比关系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对比关系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对象,而对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对比关系的调控又主要是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来实现的。其间的因果关联主要是:在短期(如一个以年度为单位的考察期)内,总供给主要是由资源投入数量与投入构成、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艺上的进步,以及组织制度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的,但这三个因素在短期内都具有稳定性,其变动幅度甚微。因此,对总需求与总供给对比关系的调控不宜着眼于总供给的变动,而应立足于总需求的变动。而总需求本身,从存量上看,是由各种具体形态的货币供应量所体现的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构成;从流量上看,又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总支出流量,等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这样,在一个考察期内,如果以总供给为一定,那么总需求调控实际上就是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形成和变动是调控总需求与总供给对比关系的着力点。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关系,这是短期宏观需求管理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在西方国家,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需求的理论主要有:
凯恩斯的理论 短期宏观需求管理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首创的。在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中,就业量决定于产出量,产出量决定于社会总需求即有效需求。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最终则由收入水平、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这五个因素决定。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决定消费需求,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资本的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应量决定利率,而预期利润率和利率决定投资需求。在这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通过流动性偏好途径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通过投资的利率弹性途径影响投资支出,投资支出通过有效需求的变化影响产出和就业量,进而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在这种理论体系中,虽然可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来刺激总需求,进而促进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但调控机制的有效性往往要受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是所谓"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二是利率对投资支出影响的不唯一性。其结果,在一般衰退时期,调控机制的有效性较高,在严重衰退时期,调控机制很难奏效。
弗里德曼的理论 M.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有三个中心命题:①货币最重要,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出、就业和价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②货币存量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最可靠的测量标准;③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来加以调节。因此,在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中,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总需求,促成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的机制不但是有效的,而且是唯一的。
后凯恩斯学派的理论 凯恩斯的经济学是一种"萧条经济学",他对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机制的分析,是建立在总需求不足的前提下,即侧重于如何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张有效需求,以对付经济萧条。至于如何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抑制有效需求以对付通货膨胀,他并没有阐述。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作了相应的补充分析。
他们首先区分了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他们认为,对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当因工资推进或利润推进产生通货膨胀时,整个经济可能尚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紧缩货币供应量来抑制总需求,就会限制投资,使失业增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放慢,从而出现货币工资率的增长更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通货膨胀反而更加严重。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的紧缩则有一定的作用,但相当有限。因为,在一个给定的考察期内,总需求等于货币供应总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货币当局所能调控的只是货币供应量,为了适时适度地抑制总需求,成功地对付通货膨胀,货币当局必须对货币流通速度作合理正确的估算。但困难之处在于,对货币流通速度将会发生的变动进行估算时,如果发生一个小差错,在所采取的调控行动中就有可能犯一个大的错误。因此,货币当局如果对货币流通速度中一个相当小的变动未曾预料到并加以考虑,就有可能悖离本来正确的货币政策。然而,即使假定货币当局能够以适当的精确性预见到紧缩货币供应量条件下可能会出现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货币供应量的紧缩效应也是相当有限的。因为,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只有大幅度紧缩才能起抑制作用。但问题在于,如果货币供应量的紧缩幅度过大,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又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致使生产活动急剧下降,经济运行更加不稳定。
参考书目
J.M.凯恩斯著,徐毓枬译:《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北京,1983。(J.M.Keynes,The Generɑ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ɑnd Money ,Macmillan and Co.,Ltd.,London, 1936.)
E.J.夏皮罗著,杨德明等译:《宏观经济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5。( E.J.Shapiro,Mɑcroeconomic Anɑlysis ,4th ed.,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New York,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