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ynthesizer,music
音乐合成器
2)  music synthesizer
音乐合成器
3)  Music
音乐
1.
On Application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Elements of Music to Fashion Design;
浅议音乐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借鉴运用
2.
Effect of background music on spatial long-term learning and memory in rats;
背景音乐对成年大鼠空间长时学习记忆的影响
4)  music
“音乐”
5)  Music by…
音乐
6)  music conservatory
音乐学校;音乐厅
7)  music education
音乐教育
1.
Exploring mus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ies-based education;
以素质教育视野探索高校音乐教育
2.
Investigation of Effect of Music Education on Students Association Ability and Teaching Strategy;
音乐教育对学生交往能力影响的调查及教学策略
3.
The Function of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 Education;
试论音乐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Musician
音乐家
1.
Using newly developed technology and method, especially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people have accumulated some knowledge about the musical ability in normal human, the speciality of the musician, the emotional effect of music.
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尤其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已经对正常人的音乐能力、音乐家的特殊音乐才能、音乐的情绪效应等方面的神经基础有了一定的认识。
2.
Musicians in Western Region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Musical History of China;
中国音乐史是由各民族音乐历史构成的,然而,历来出版的中国音乐史著作中很少提到西域音乐家们的贡献。
9)  strip of a musical instrument
音乐琴片
10)  music therapy
音乐治疗
1.
Exploration tests on music therapy for improving some col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音乐治疗试验
2.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Digial Music in Chinese Music Therapy;
数字化音乐在中国音乐治疗中重要地位的阐释
3.
The Exploration of Theoretical Modal and Case Studies of Improvisational Music Therapy on Children with Autism;
自闭症儿童即兴音乐治疗的理论模型探索与个案研究
补充资料:音乐
音乐
music

   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音乐是人类所创造的诸多文化现象之一。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是混生性社会文化现象中的一个要素,到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音乐又同时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在中国,春秋战国以前,“音”和“乐”两个词一直是分别使用的。在古汉语中,把声、音、乐分为3个层次。声泛指一切声音,古代又称之为天籁、地籁、人籁等,其中包括各种噪声;音特指有秩序、有条理、有组织的声音,相当于由乐音缀合而成的音调、曲调、音响组合等;乐,在上古时代指的是诗歌、音乐、舞蹈三种因素混为一体、尚未分化的艺术活动。此后,音乐一词逐渐取代原先音一词的地位,用以指称音乐这一艺术门类。到后来,乐一词才作为音乐一词的简称而用来指称音乐  。在欧洲  ,拉丁文中的音乐一词Musica,起源于希腊神话中掌管文艺、科学的女神缪斯的名字,它的含义不像汉语中音乐一词那么明确。但是希腊神话中缪斯的职责是侍奉太阳神阿波罗,从这点看,借用缪斯的名字来转述音乐这一语义演化中,隐含着一种象征性的寓意:赞誉音乐令人心旷神怡的社会功能,并赋予她以高贵纯洁的形象。
   当人们将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时就会发现:①音乐的内容具有情感的确定性与对象的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点。②音乐所用的材料与结构是非语义性的,这也正是音乐与语言艺术的根本分界线。③从音乐与建筑艺术的对照比较中可以看出,建筑是在空间中展现的艺术(属于空间艺术),音乐是时间中展现的艺术(属于时间艺术)。
   简言之,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音乐的内容又充满情感与意志。音乐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活动,既表现了社会成员对客观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又显示了社会成员主观上的追求和愿望、意志和憧憬,它承担着传递社会信息与交流情感体验的职能,起着组织与协调社会成员意志行为的作用。
    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音乐 人类童年时期的音乐,作为混生性的原始文化现象中的一个要素,在从猿到人过渡的后期就开始萌发了。在音乐的萌芽中,有伴以手舞足蹈的节奏敲击,有或高或低或长或短的呼号,这些音乐萌芽的形态虽然简单,却是原始人类群体之间交流愿望与情感,表达要求与意志,协同进行劳动或战斗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从实用性交流手段的出现,到文化艺术现象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完成这一转变过渡的活动形式是:社会群体把规范化的劳动或战斗活动加以复现、演习、操练,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审美发生过程”。此外,在生存斗争社会化的基础上,男女求偶活动发展为超生的群体间智能、体魄、情感等方面互相展示的信息交流活动,在语义性符号形式的传达不能满足时,自然要求运用更强烈更直观的情感激发手段,音乐舞蹈与造型艺术都受到来自这方面的推动与促进。
   从语言起源和音乐萌芽,到社会成员分化为阶级之前,大约经历了100万年以上的岁月  ,音乐艺术手段的各种素材,是通过无数氏族在漫长岁月中的群众性创造,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社会发展到奴隶制阶段,氏族社会所创造的全民性音乐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由奴隶主阶级垄断了,发展了。氏族社会原有的宴饮音乐,在奴隶主的奢侈宴席上大为发展;乐曲比先前复杂了,乐器增多了,形成庞大的乐队;大量的专业音乐奴隶从事宴饮音乐的演唱、演奏,使音乐的娱乐性增强了。奴隶主阶级的最高统治集团为树立自己的权威,往往编演大型乐舞,例如中国夏代的《大夏》、《箫韶》,商代的《大濩》,周代的《大武》。另一方面,奴隶们也在创造自己阶级的音乐文化,奴隶阶级各成员之间也通过音乐来互相交流思想、感情与意志。同时,他们还在粗陋的木器、石器和瓦器上敲击出激动人心的节奏,以表达他们的情感,等等。当然,除了奴隶主和奴隶之外,还有自由民,对音乐也有需求和创造。社会转入封建制以后,社会分工和阶级层次繁复,音乐文化的阶级性形成斑驳缤纷的局面。在帝王的宫廷中,音乐生活更加豪华。除了从奴隶主阶级那里继承过来的祭祀占候音乐之外,还制订了各种礼仪制度中所用的仪典音乐和歌颂本朝帝王武功的音乐,并从全国各地征集乐工和乐曲供皇帝贵族消遣娱乐。例如中国汉代的乐府、唐代的教坊,就是承担后一类职能的宫廷机构。朝廷官员中不仅有人监制各种乐器,而且有人进行音乐理论的研究。地主阶级所创造的音乐文化,反映他们组织社会生活的实践活动和审美理想。这个阶级不仅自身参与艺术水平较高的歌曲与器乐曲的创造,而且以其精神生活的要求,协同市民阶级一起促进市镇商业性音乐活动的发展。相对于宫廷音乐的民间音乐,相对于宗教音乐的世俗音乐,都有了较快的发展。以自由民身分从事活动的职业音乐家,是这一社会阶段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对音乐艺术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其中除了一部分依附于宫廷、官府、教会和富户外,大多数流动在城市集镇,进行各种音乐表演活动。但是,整个封建社会音乐文化的最丰厚宽广的土壤却是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所创造的音乐文化,他们占社会人口的大多数,他们在自己的劳动生活和社交生活中随时随地创造音乐。由于没有严格的思想束缚,他们所唱出的曲调和敲出的节奏更富有创造性。当市民阶级雇佣劳动力组织生产,把手工业改造为机器工业,实行产业革命的时候,代表工业化生产力的新的市民阶级,把音乐艺术提高到新的水平。其情感内容的特征是表达了创造者挣脱神权淫威、争取个性解放的自觉意识;其结构形式的特征是作品的技术构成空前复杂。代表工业化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音乐文化,无论在多声部的和声手段、织体手段和节奏的多层次方面,还是在乐器音色的丰富多彩和乐器制作的工艺水平方面,无论是在记谱法的精确化立体化、乐理术语的周详化体系化和演唱演奏作曲规范的严格周密方面,还是在音乐事业内部各行各业分工的多侧、多层和细密方面,都显出了工业化生产力所特有的新面貌。人们常把这种新音乐文化称之为资产阶级音乐文化,这是出于对历史现象的表面观察。这一时期的音乐可以分为3个不同的部分  :①反映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音乐。②反映旧有生产关系残余及其思想的音乐。③反映新生产关系萌芽及其思想的音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在取得政权之后消除雇佣关系、技术异化和生产无计划性,最终实现工业文明的成熟,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达到世界大同。实现这个历史使命的意志必定也要反映在音乐文化中。与此相对照,某些醉心于一两件“新技术”的所谓“革新派”,以其一鳞半爪的音响实验使音乐艺术陷于危机乃至崩溃边缘的现象,无非是一种艺术技术异化的表现而已。当代音乐的健康发展应该是沿着古典音乐开辟的轨道,体现“把工业文明推向成熟”这一新的审美理想。
    音乐的物质材料和形式要素 各种样态的声波振动,是音乐赖以存在的物质材料。人类之所以会造成某种样态的声波,一方面取决于物质条件(生理或生产条件)所提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受听觉审美需求的引导。在自然界的天籁中,具有纯净、协和这类性质的音响和这种声音的泛音列,使人感到悦耳动听,人们才会去追寻、探求,创造各种器具将其模仿、再现出来。人类对声波样态(作为物质材料)的审美追求  ,推动了歌唱技术  、乐器制作技术(作为物质手段)的发展;反过来,新的发音器具(新乐器、电子合成器等)的创制,又提供了获得新的音响材料的可能性;材料与手段的交互作用,模仿与创造的辩证结合,使音乐所运用的物质材料不断丰富提高。
   乐器是人类所创造的发音器具,当代的乐器学已经根据声学原理把乐器分为5类(体鸣、膜鸣、弦鸣  、气鸣、电鸣),形成科学的系统。但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从人类运用发音手段以支配音响材料的方式这一更广的角度看,可把发音手段区分为如下3类:①由人类天生的器官、肢体构成。其中主要的是人声歌唱所用的整套器官,由于它的复杂的生理结构和丰富的性能,使运用人声的歌唱艺术(声乐)成为音乐表演艺术的一大重要门类。②由人类运用天生器官、肢体直接激发与控制乐器构成。其中由呼吸器官用气息激发声源的是吹奏乐器(管乐器、气鸣类乐器);由手的动作激发声源的则有以摩擦发音的弓弦乐器,以弹拨发音的拨弦乐器,以敲击发音的击弦乐器和体鸣类、膜鸣类乐器。③是在人类天生肢体与发音体之间介入一系列部件而构成的复合系统。其中首先应当提到的是带有键盘装置的乐器,如管风琴、钢琴、手风琴、电琴等。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人类可以进一步利用机械和电声手段自动化地演奏音乐,八音盒、音乐自鸣钟、唱片唱机、磁带录音放音机等,仅仅是这个等级里的历史前奏,当电子乐器开创了用电子技术模仿乐器音色和探寻新鲜音色的先例之后,真正成熟的自动化电鸣演奏是通过电脑(计算机)控制电子合成器进行音乐表演,甚至进行音乐创作的实验。
   当人们把任何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像分解化合物那样拆成各种元素时,会发现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十分简单的,不外乎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音色的差异而已。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一些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句法、音程进行、和弦、调式等;由这些形式要素进一步构成一些形态侧面,例如曲调、织体、和声、曲式等。音乐艺术品就是由这样一些侧面综合而成的。
   节奏是音乐最重要的形式要素,与节奏节拍密切联系的是速度和力度。从音乐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内容这个角度来看,速度和力度具有特殊的作用。这是因为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都有助于表达音乐作品中某种性格和表情。速度的准确和力度的恰如其分,是音乐表演艺术中头等重要的问题。由节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乐音,在高低方面呈现出有秩序的起伏呼应,就形成了曲调(旋律)。曲调是音乐的各种形态侧面中最重要的,被誉为音乐的灵魂。曲调有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吟诵性的,一类是歌唱性的,还有一类是器乐化的。曲调在音高方面的横向组织,可以区别为浅层和深层两个层次:浅层就是音程的进行,从深层来看,不同音高的音在音乐艺术品中,有支柱音与非支柱音的区别,有静与动的区别,在动的性格中还有支持性与对比性的区别,又有阳刚与阴柔的区别……。由音高与节奏两方面的横向(继时性)组织综合在一起构成曲调以后,音乐的形态就呈现出一定的乐节、乐句和曲式逻辑。相同或大同小异的音调材料的重复,显示肯定;相异或大异小同的音调材料的并置,显示否定;处于这类逻辑关系中的各个音调材料可以按某种格式加以布置,这样的布局格式就是曲式。
   和声是音乐的又一重要形态侧面,它的素材是音高之间的纵向(同时性)组织,在纵向组织基础上形成更高等级的横向组织(和声进行)。几条旋律线按某种音程关系作纵向的结合,形成和声效果。但是朴素的民间合唱仅仅凭习惯选择了和声手段中的一小部分;至于把和声手段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侧面来开发它的表情力量,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自如,则是到近代才发展起来的。当音乐形态从单声部发展到多声部以后,在形成和声手段的同时,也形成了织体手段。如果同时演唱演奏的是几条各有自己独立个性的曲调,就形成复调性织体;如果几个声部中只有一个具有独立个性,其余的都是为烘托它而结合成各种和弦的,就形成主调性织体。主调织体下面,还可以由于陪伴声部的厚薄、节奏、音型的不同,以及它们与主旋律声部在音区与节奏上的不同关系而形成许多织体小类。各种织体都有自己的表情性能。
   音色,是音乐形态中直接作用于人类听觉器官的、最为感性的要素。人类只是到了近代才学会从物理学的角度,用声谱分析的方法来描述每一种音色的构成。除了男高音、女高音、男低音、女低音等不同的声型分类外,每一个歌唱家的发声都具有各自不同的音色特质,在中国的戏曲和欧美的歌剧中,不同类型的角色使用不同的音色和表演风格,更促使声乐艺术呈现极为绚丽多姿的面貌。自从人类学会运用电子振荡器发出声波以来,人们除了用它模拟各种喜爱的音色外,还致力于开发闻所未闻的崭新音色,以扩大音乐的表现力,音色的创造和运用,也是作曲技法中的一个方面。
    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所唤起的人类理性并不停留在语言符号的、抽象的、精神性层次(如知识领域里的概念体系,道德领域里的律令训条)上,而已经落实到调动一整套生理活动的、实践的、物质性的层次上,是一种充满热血激情的实践理性。原始氏族用于图腾祭祀、庆功禳灾的乐舞,就具有这类组织交流功能;在社会发展早期阶段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各种歌曲都有这类实用功能。在漫长的手工业时代,各种劳动号子都以自己特有的节奏、音调、句法协调集体的劳动动作,并起着消除疲劳、鼓舞意志的作用。进行曲和军歌统一步伐、鼓舞士气的功能是人所共知的。各类抒情性的歌曲则以音乐表达与交流情感,使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互相引起共鸣,达到一致。各种严肃的颂歌、赞歌和仪典音乐表达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庆祝、歌颂、祝愿、憧憬;葬礼上的哀乐和悼歌则表达共同的悲痛哀思。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它在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不仅对智力开发给予有力的促进(提高联想、幻想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提高抽象思维  、敏慧推理的智能,提高对于外来信息的记忆、反馈能力),而且对各种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专注、适度)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在欧洲,自从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审美教育主张以来,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因素更广泛开展。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和音乐学家王光祈也都提出过美育和乐教的主张。在当代生活中,高尚音乐的演出和传播,是以社会教育形式出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它可以对社会成员发生道德伦理的陶冶和教化作用;如果这些演出和传播不按照健康的审美理想加以规范,音乐对社会成员行为的塑造将发生反面的效果。萎靡、粗野、丑陋的音乐,只可能导致社会精神生活的贫乏、低级以至于混乱。
   音乐还可以提供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通过松弛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神的素养和活力。从原始氏族的集体歌舞,后来的儿童唱游,到各民族现存的集体歌舞,群众聚会上表演的歌舞节目,都发挥这样的功能。通俗轻松的娱乐音乐,在古代社会中常作为宴饮音乐;在后工业文明的条件下,则常作为餐厅、茶座、商场、候车室等及其他休息场所的背景音乐,以增强日常生活中的某种情趣。从这种社会功能的反面表现来讲,娱乐音乐中格调低下、趣味庸俗的部分可能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消级影响和腐蚀作用,这是有必要抵制和克服的。
   音乐的另一种实用功能是用作保健和治疗的手段。无论在古中国或古希腊,还是在中世纪的阿拉伯,都曾有学者医师用音乐治病,提倡音乐治疗。有些民族长期保持着用舞蹈、歌唱和演奏打击乐治疗精神抑郁症的风俗。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在一些噪声很大或过于寂静的劳动环境中,劳动者特别需要佩戴附有耳机的耳罩,边劳动边欣赏音乐,这种文明保健设施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颇有裨益。随着工业文明走向成熟,音乐治疗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相互结合 用人声歌唱的音乐(即声乐)与语言艺术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联系,两者都以人类的嗓音为物质手段。语言艺术中讲究格律和声韵的韵文对语音本身的选择和排列是有审美要求的,这种审美要求所遵循的美学规律与音乐所遵循的是一致的,因此韵文就带有音乐性。随着韵文的文学体裁特征不同,所形成的音乐体裁也就不同,与抒情性的韵文(抒情诗)相结合形成歌曲,与叙事性的韵文相结合形成长歌、叙事歌或说唱音乐  ,与戏剧性的韵文(歌剧或戏曲脚本)相结合形成戏剧性的唱段。到了近代,器乐获得高度发展以后出现了一种新的音乐与语言艺术的结合方式:戏剧开场之前演奏的序曲,标题音乐中的音诗、音画等,这类体裁的音乐演奏并不伴有文字内容的歌唱或朗诵,而是用丰富的管弦乐队技术手段来表现某一部文学作品所描述的内容。
   音乐与舞蹈艺术也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联系。舞蹈离不开节奏,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民间舞曲通常有周期性的重音与舞蹈动作的周期性重踏合拍;舞曲的曲调则按特定的速度,以其富有变化的音调与节奏,对舞蹈的情绪、气质予以概括的表现。从集体舞蹈发展到独舞、双人舞,从单纯的性格舞蹈发展到舞剧,舞蹈艺术的逐步提高,同音乐的结合就越加紧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舞蹈艺术将在吸取观赏性(他娱性)舞蹈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复兴体验性(自娱性)舞蹈,其艺术容量将越来越宽,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人体运动和各种姿态、动作的再现,而且也将把人类对世界万象审美观照时的内模仿活动外化为体态的律动,综合多种成分形成“优律动”艺术;音乐作品则不仅是这种艺术表演的陪伴者,而且是这种艺术创造的启导者。
   音乐与戏剧都是在时间中展开的表演艺术,这是两者容易结合的天然条件。中国戏曲和西方歌剧的许多不同点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歌剧中,音乐与歌剧的结合主要通过音乐与语言艺术相结合的那个侧面;而在戏曲中,音乐不仅通过唱词,而且还同角色的舞蹈动作相配合,并直接支配整个舞台节奏。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另一种较为自由的方式是戏剧配乐。戏剧配乐既不是歌唱的伴奏,也不同舞台动作和对话作节奏性的配合,而是烘托舞台的情绪、气氛,增强戏剧高潮的感染力。这种结合方式在现代的电影、电视剧和广播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音乐与造型艺术的结合,在原始图腾祭祀中,人们化装成鸟兽参加乐舞,就带有这种因素。假面戏、傀儡戏、木偶戏、皮影戏等,是诞生于中古时代的这类艺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给这样的同步欣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物质条件,从伴随音乐欣赏的幻灯  、投影  ,发展到动画影视艺术(美术片)。
    音乐的体裁样式 对音乐体裁的分类,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从下述5个角度分类:①按照社会生活中使用音乐的不同场合,或者是从音乐的社会功能来分类。如和劳动相联系的夯歌、渔歌、牧歌、田歌;和青年男女交往相联系的情歌、恋歌;和风俗习惯相联系的酒歌、婚嫁歌、丧歌;用于国家仪典的国歌;用于行军队列的军乐;用于体操、滑冰的运动音乐;用于娱乐休息的舞曲;用于宗教的经文歌、弥撒曲、众赞歌等等。②按照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的运用方式来分类。如和语言相结合的歌曲类;和戏剧表演相结合的歌剧、戏曲类;和舞蹈表演结合在一起的舞剧;和电影结合在一起的电影音乐等等。③按照音乐表演时所采用的不同物质手段来分类。首先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在声乐体裁中,有独唱、重唱、齐唱、合唱。大型的声乐体裁,如大合唱、康塔塔、清唱剧等,都由上述4种声乐样式按不同方式组合而成  。器乐体裁的类别纷繁庞杂,归纳起来,不外独奏、齐奏、重奏与合奏。④按照乐曲的结构规模、织体类型、节拍速度、表情性格来分类。如组曲、变奏曲、回旋曲等,都和一定的曲式结构相联系;赋格曲、创意曲、轮唱曲都属于复调织体类型;夜曲、谐谑曲、幻想曲、狂想曲等和乐曲的情绪、情调相联系。欧洲许多器乐体裁起源于民间舞蹈音乐,如波尔卡、波洛奈兹、萨拉班德、加伏特等。⑤按照乐曲的民族特点、地区特点来分类。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乐种,它们的名称带有自己的民族和地方特色。例如,同是高亢、辽阔的山歌,一说到信天游就想起陕北黄土高原的风格,一说到长调就想起内蒙草原的风格,一说到花儿就想起黄河上游湟水流域的风格。在欧洲,指称民谣风格的歌曲有一些语义相仿的名称,有的指法国北部的,有的指法国南部的。
    音乐艺术生产的发展历程 音乐艺术的生产过程,在古代并无一度创造(作曲)与二度创造(演唱、演奏)之分,在记谱法未曾发明之前,音乐作品的生产过程是离不开表演过程的。在古代,从事音乐表演艺术的人分成了两支队伍,一支是从事声乐表演的歌唱家,另一支是从事器乐表演的演奏家。随着乐器的多样化发展,演奏家的队伍中自然形成了细密的分工。专业分工促进了器乐演奏艺术的提高,各种乐器的高超演奏技艺有力地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
   在音乐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借助愈来愈多的符号来进行音乐艺术的生产。在人类发明记谱法之前很久,弦乐器上的音位和管乐器上的孔数已经起着符号的作用。当人们进一步要求用一套统一的名称来称呼不同乐器的各个音高时,就出现了音名、律名体系。古希腊和中世纪的罗马都用本民族文字的字母来称呼音乐里的各个音,这个传统为近现代的整个欧洲所继承,并流传到世界各国。中国古代,早在周代就有了一套律名(黄钟、大吕等十二个律名,相当于现代的音名),这些名称多半源于打击乐器及其颜色、大小、方位、特性等,同时,在论述音阶各音级和调式时还有一套阶名(宫、商等五个阶名)。古人通过计量管或弦的长短已懂得可以借助数学手段。这样,数字这种符号手段就不仅仅在编号的意义上,而且在严格的数学计算和逻辑推导的意义上,成为人类借以掌握音高、音程的符号。律学就是用这种符号手段来从事研究而形成的一门音乐科学。
   乐谱是音乐艺术生产过程中最显眼的符号手段,它对于音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与文字对文学发展的重要性相比。中国最古的乐谱可以上溯到汉魏的“声曲折”,唐宋时代已经有系统化的记谱法。13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有量记谱法显示出独到的优越性,并得到后世的继承。各种文字谱仅有音律音位的明确性,缺乏旋律线条起中国北京音乐厅伏的图像直观性,已通行于世界各国的五线谱则把这两种性质结合起来,是记谱法的重大进步。
   随着记谱法的发明,作曲者通过写谱来完成音乐创作,作曲就从演唱演奏者那里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创作活动。当人们根据乐谱来进行排练与演出成为制度,当作曲家所写的不仅是一些独奏、重奏的乐谱,而且有乐队参加演奏的总谱,那末对排练和演出的组织方式就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指挥这一专业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乐谱除了作为作曲劳动的产品出现,还用来记录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流传于民间的歌曲、乐曲。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虽然可以用录音的方法采集民间音乐,但也必须进一步予以记谱,才能成为研究对象和教学材料。因此,采集记录民间音乐,已形成音乐事业中的一个独立的专业。
   在音乐家中还有教育家和教师。音乐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有两种:一种是用音乐手段从事教育,一种是教育人从事音乐活动,两种工作不可偏废。良好的国民普及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与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善,而且为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雄厚的基础。
   随着社会音乐生活和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一部分音乐家对大量的音乐作品及音乐现象、音乐史料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工作培育了音乐学家。在音乐学家的队伍中,也随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差异而自然形成细密的分工。
   音乐艺术与工业技术相交叠而形成的专业,除了在乐器制造方面不断延续以外,还在别的领域里继续发展。音乐厅与歌剧场的建筑事业是一个领域,为了使音乐演出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必须具备合乎科学规格的室内音响条件与对外隔音条件,因此,既有音乐素养又有声学技术的建筑师队伍是音乐事业所不可缺少的。唱片与录音磁带制作业是又一领域,这方面的技术更新很快,从20世纪初的蜡筒、手摇唱机的快转唱片,经过20世纪中叶的电声技术的唱片与磁带,发展到当代激光电声技术的信息存储盘……。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人类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性音乐思维,以探索创作音乐作品的新技法,则是又一新领域。通过这些领域的开拓,将形成一种新型的音乐艺术生产方式,一度创造与二度创造的分工在此又归于消失。当然,由人亲自演唱演奏音乐的生产方式还将继续存在,不同的生产方式将互相启迪,互相吸取,在更高水平上互相综合,并通过新的技术手段与姊妹艺术形成新的结合,使音乐艺术生产达到空前广泛、全面的繁荣,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和提高的审美需求。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