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西缅之颂
1)  Nunc Dimittis
西缅之颂
2)  the sound of"ya"and"song"
雅颂之声
3)  praise from the author
颂扬之笔
4)  eulogy songs
颂功之歌
1.
As soon as the eulogy songs shook o.
在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指出:与周初乐歌天命佑周的主题不同,祖先、时王实实在在的武功成为穆王时代仪式乐歌最基本的内容;在颂功之歌摆脱祭祀目的的束缚成为独立的乐歌类型时,燕享乐歌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仪式乐歌由娱神向娱人的转变。
5)  Ode on the Spring
春之颂
6)  Bless the name of the Lord!
颂主之名!
补充资料:《颂》
《颂》

    《诗经》的组成部分。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合称三颂。
   对于“颂”的解释,《诗·大序》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颂》诗是周王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或其他重大典礼的舞曲乐歌。
   《周颂》31篇,产生在中国西周初年。作者不可考。其中有26篇是周王朝祭祖乐章,内容是颂扬周部族祖先的功德,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
   《鲁颂》4篇,作于春秋时期。《诗·小序》认为这4篇都是歌颂鲁僖公勤俭治国,以农牧业为本的功业的,并认为《鲁颂·駉》的作者为鲁太史克。朱熹《诗集传》认为《鲁颂·閟宫》是鲁僖公自作。也有人根据诗中“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句认为是鲁公子奚斯作。作者究竟何人,迄无定论。
   《商颂》原有12篇,现存5篇,其余7篇何时散失,已不可考。《商颂》作于春秋时期,是宋国人追述祖业(殷商)的颂歌。关于作者,前人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史记·宋世家》认为,宋襄公时,大夫正考父为赞美他,于是追述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裴駰《史记集解》也引《韩诗章句》同此说。另一种说法是《诗·小序》称:“微子至于戴公,其间礼乐废坏,有正考甫者,得《商颂》12篇于周之太师,以《那》为首。”《国语·鲁语》亦称:“正考父(与甫字通)校商之名颂12篇于周之太师,以《那》为首。”此说不认正考父为作者,至多认定他做过校正讹误的工作。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均主《诗集》与《国语》之说。近代学者王国维等则主《史记》之说,迄今莫衷一是。
   
   

南宋马和之绘《周颂·清庙之什》

南宋马和之绘《周颂·清庙之什》


   
   《颂》诗的内容比较单纯,以宣扬天命、歌颂祖先功德为主。也有一些反映农、牧、渔业生产的。如《周颂·臣工》、《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载芟》、《周颂·良耜》等,多为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答谢神佑)的祭歌,对西周初期的生产规模及其情况均有具体生动的描述。《鲁颂·駉》赞美了鲁僖公时的牧马之盛,反映了鲁国畜牧业的发展。其他如《商颂·长发》、《商颂·玄鸟》等还保留了不少关于商部族始祖的神话传说,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神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颂》诗属庙堂文学,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故语言典雅庄重而欠清新活泼,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氛,缺少《风》诗那种民歌格调;多采用生动具体的描述,很少有《风》诗中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鲁颂》、《商颂》的时代较《周颂》略晚,故其中的诗歌也一定程度地受到《风》、《雅》的影响,风格与《雅》相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