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犹太基督教
1)  Jewish Christian
犹太基督教
2)  Judaism-Christianity
犹太教-基督教
3)  Judaism and Christianity
犹太-基督教神学传统
4)  Judaism [英]['dʒu:deɪɪzəm]  [美]['dʒudə'ɪzəm]
犹太教
1.
Study o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under the cultural clash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Judaism;
基督教与犹太教文化冲突下的《威尼斯商人》研究
2.
On the Ceremonial Music in Judaism Altar Fete From The Books of the Old Testament of Holy Bible;
《圣经·旧约》中的犹太教圣殿祭祀音乐解析——兼涉与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音乐的几点比较
5)  Jewish education
犹太教育
1.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world nations, Jewish education has its own striking characteristic, which shows itself outstandingly in three ways, namely, intensifying national education,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being practicable with education.
犹太教育在世界民族教育中有其鲜明的特色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强化民族教育、对教育高度重视和教育的务实性。
6)  Jewish church
犹太教堂
1.
At present the biggest Jewish church in East Asia is still remained in Harbin.
目前在哈尔滨仍保存着东亚犹太人最大的犹太教堂。
补充资料:基督教哲学
      罗马基督教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以神为核心、信仰为前提、《圣经》为基础的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基督教哲学在近2000年的历史中,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出现过三种不同的形态:第一种形态是 2~5世纪的教父哲学,5世纪为其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有查士丁、克莱门、奥里根、Q.S.F.德尔图良、杰罗姆、安布罗斯、A.奥古斯丁、格雷高里等。第二种形态是 9~15世纪的经院哲学,13世纪为其繁荣时期。在13世纪前是以奥古斯丁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经院哲学,13世纪后是以托马斯主义为主导思想的经院哲学。第三种形态是19世纪末出现的新经院哲学,即新托马斯主义。代表人物有利奥十三世、曼尔西埃、格拉布曼、J.马里旦、┵.H.吉尔松、Y.西蒙、G.A.韦特尔、J.M.波亨斯基等。
  
  教父哲学  早期基督教的护教者,根据《圣经》,利用古希腊罗马哲学,特别是新柏拉图主义和新斯多阿主义,制订和论证基督教的创世论、原罪论、救赎论、三位一体论和来世赏罚论等一整套教义。这是哲学和神学混为一体的辩护基督教教义的宗教理论。
  
  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认为,基督教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神和灵魂,论证的课题是认识神和认识自我。他借助柏拉图哲学的理念论和斯多阿学派的伦理学,断言神是超越的存在,永恒不变,绝对统一。神是唯一的精神实体,充满智慧和意志。神的意愿和作为是一回事。神根据自己的意愿从无中创造具体世界,创造体现神的真和善。人是物质世界中最高的创造物,是由灵魂和肉体两种实体组成的。灵魂近似于神,是单纯的非物质的精神实体。灵魂是指导和形成肉体的基质,是肉体的生命。本质上,灵魂是追求至真至善的神。但是,由于人背离神,无视精神生活,贪图物质享受,败坏本性,从此人不能不犯罪。然而,由于灵魂的本性,人依然逃避不了回归于神的最终目的。由于神的至善,人依靠神的神恩帮助,通过基督降生代人赎罪,能够恢复本性。奥古斯丁蔑视人的自由意志,主张神的预定论。他宣称神和自我不是理性所能全部理解的。有些事物,非信仰不可理解。归根到底,信仰在先,理解在后,信仰才能理解。所以,教父哲学的基本原则是信仰至上。
  
  教父哲学最初以东方亚历山大里亚、小亚细亚、安提阿等地作为宣传基地。后来逐渐发展到西罗马帝国北非、罗马、米兰等地。
  
  中世纪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在西欧中世纪是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13世纪前的经院哲学,奥古斯丁主义占绝对优势。13世纪后,托马斯·阿奎那摈弃柏拉图的哲学理论,改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以现实存在的形而上学为第一哲学,从理论上改造基督教哲学,更新经院哲学。托马斯针对当时逐渐注重理性知识和要求哲学独立的思想倾向,在对知识进行分类时,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潜能与现实、可能与必然等范畴,力图消除"超越"与经验、无限与有限、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脱节现象,调和理性与信仰、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关于神存在的五种证明,是托马斯理论的典型表现。托马斯认为,任何有限事物的存在都可以被理解为渊源于神的无限存在,神是万事万物的真正根源。神学是一门最高的学问,其他任何学问都是它的奴婢。托马斯通过调和理性与信仰、哲学与神学的矛盾,论证基督教思想。他的这一理论,取代了以信仰为原则的奥古斯丁主义,不久被罗马教会规定为基督教的正统哲学。托马斯·阿奎那被称为"经院哲学家的最高领袖和导师"。
  
  关于上帝是否作为万物的最高和最普遍的存在、教会及其教义是否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性等等问题,引起了关于共相和个别问题的争论。这一争论在经院哲学中一直占据突出的位置。从11世纪持续到14世纪。以罗瑟林、R.培根、P.阿贝拉尔、J.邓斯·司各特和奥康的威廉等为代表的唯名论者,强调感性知识和实验科学,认定存在的只是单个的、个别的、感性的事物,个别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共相不能离开个别的事物而独立存在,它没有客观实在性,它后于事物,它只是名词、声息、记号等。以安瑟尔谟、大阿尔伯特和托马斯等为代表的实在论者,断言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共相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共相先于事物,共相是个别事物的原始形式。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是错综复杂的。唯名论属于教会内部非正统派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愿望。实在论是基督教基本教义的一种理论根据,反映教会内部正统派势力的要求。所以,唯名论同实在论的斗争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
  
  中世纪经院哲学主要以欧洲一些著名学府如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等为基地进行辩论和宣传。13世纪是它的黄金时代,15世纪时,经院哲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此后,基督教哲学内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派别。
  
  新托马斯主义或新经院哲学  它渊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特别是托马斯主义。1879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颁发《永恒之父》的通谕,宣布按照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重建基督教哲学。罗马天主教会规定,这种重建起来的哲学为唯一的正统哲学。这一哲学除了系统地重申托马斯的一些形而上学基本理论外,还迎合社会思潮和科学发展,强调认识论和自然哲学,肯定哲学的重要性。同时,它进一步论述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的一致,维护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1945年后,它一度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颇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在西欧和美洲等地传播。
  
  20世纪50年代前后,新托马斯主义借无神论与有神论的对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主要批判对象,攻击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诬蔑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学说。
  
  60年代,在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通过关于整顿教会内部的决议之后,根据基督教宣传现代化的方针,新托马斯主义不再作为唯一的正统哲学。80年代,基督教哲学探讨各种社会问题,对于现象学、人格主义、存在主义乃至进化论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和自然科学理论都有兴趣,企图通过对它们的综合,建立一个适应时代潮流的新的基督教哲学形态。
  
  

参考书目
   ┵.Gilson, La Philosophie au Moyen Age, Paris,192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