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1)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符号相互作用理论
2)  semiotic interaction theory
符号相互作用论
3)  theory of symbolic interaction
符号交互作用论
4)  theory of strong interaction
强相互作用理论
5)  interaction theory
相互作用理论
6)  Interaction Theory
互相作用理论
补充资料:符号相互作用论
      来自社会学的一个社会心理学理论。它与一般相互作用论的不同点在于强调符号、意义的作用。它依据3个基本假设:①人们是依据事物对他们的意义处理事物的。事物指社会客体,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②社会客体的意义来自于社会相互作用,不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③意义可以被掌握,也可以通过解释而改变。
  
  符号相互作用论这一术语是H.布鲁莫于1937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来源于G.H.米德的著作《心智、自我及社会》(1934)。米德认为,社会心理学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是个别个体,而是群体和社会中被称为个体相互作用过程的社会过程,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主要是符号的相互作用。米德把能传达某种意义的动作称之为符号,布鲁莫指出,在非符号的相互作用中,人们彼此直接对姿式或动作起反应,在符号的相互作用中,他们解释这些姿式或动作,并根据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意义进行活动。
  
  人所面对的一个主要社会客体是自我。人既是自我的主体又是自我的客体。在符号相互作用论思想中不存在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的区别。世界在个人之中,正如个人在世界之中。二者通过自我回路联系起来。
  
  言语是相互作用的工具。符号相互作用论中的符号主要指的是人类生活的言语基础。语言作为符号、意义系统,可以使人进入自己和他人的活动,使这些活动成为意义的客体。在符号相互作用论看来,语言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语言应当是研究人的相互作用的出发点。
  
  按照符号相互作用论的观点,个体的行为主要决定于3个变量:个性结构、角色和参照群体。个性结构包括3个成分,即I、me和self。I是主动的我;me是规范的我,他人所见的我;self是自我。主动的我是冲动性的、创造性的,是变化的源泉。规范的我是社会的我。自我是主动的我和社会的我的相互作用。个性发展的源泉在于主动的创造性,社会变化的原因在于个性。在个性结构中有了主动的我,才会产生角色行为的变化和偏离。这些变化和偏离最终可导致新行为模式,从而导致社会变化。可见,社会变化具有偶然性,不服从任何规律,变化的原因在于个性。这显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三成分理论与S.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三成分理论有内在联系。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主动的我、规范的我和自我分别类似于弗洛伊德的本我、超我和自我。但二者也有区别。弗洛伊德的超我的作用在于压制本我,符号相互作用论的规范的我的作用不在于压制主动的我,而在于指导人的行为,以达到有效的社会相互作用。弗洛伊德的自我是本我和超我之间斗争的战场,符号相互作用论的自我是合作的领域,弗洛伊德学说主要研究的是个性的内部紧张性、冲突性,符号相互作用论则主要研究个人与他人顺利合作过程所特有的个性状态和行为。
  
  符号相互作用论认为,人们为了顺利地实现交往和沟通,必须有能力在想象中扮演他人角色,即所谓角色采择。这就是说,要能处于交往对方的地位上,像对待客体那样对待自己,要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和行动的意义,想象出他人如何感知这些言语和行动。(见角色理论)
  
  符号相互作用论还认为,为了顺利地实现群体内的相互作用,个人还必须了解群体多数成员对他的态度。米德认为,群体中个体的行为是该个体接受他人对他的态度的结果。他把这些他人的态度概括成统一的态度。这种统一的态度被称为概括化他人的态度。这种概括化他人的思想直接涉及到参照群体的思想。
  
  符号相互作用论后来分化为两个不同的学派。一个是以布鲁莫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另一个是以M.库恩为代表的艾奥瓦学派。两派在观点和方法上均有所不同。布鲁莫主张,由于相互作用,个性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之中,每次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所以很难采用实验、量表等方法进行研究,而且多数概念也无法给予操作主义定义,只能采用描述、观察和谈话等人文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个性不断变化的实质在于冲动的我和规范的我之间不重复的连续的相互作用,在于个人和自我的经常对话,也在于个人对他人态度和行为的解释和评价。库恩则认为,他的任务是以实验方法证明米德的理论,采用操作主义定义。他提出的自我理论实际上是修正了米德的概念。他没有强调冲动的我和规范的我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个人行为决定于个人如何感知和解释世界和自身。他强调规范的我的作用,认为行为是可以预测的。如果知道了个人的参照群体,就可以预测个人的自我评价,知道了个人的自我评价,就可以预测个人的行为。他认为,个性的实质可以从操作上定义为个人关于自己和关于他是什么人的反应。他的关于我是什么人的问卷研究表明,关于社会地位和角色的回答占主要地位,关于个人特点的回答很少。这说明角色是重要的。库恩认为,个人按照他在群体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形成自己的行动计划,他对自己的态度就表现在这个行动计划中。
  
  许多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不象布鲁莫和库恩那样各走一端,而是倾向于采取折衷的立场。他们认为既要采用人文科学的方法,也要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两种方法可以互相补充。
  
  符号相互作用论主张研究人所特有的东西,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学化观点。它认为个性是社会现象,试图找出个性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强调个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都受到重视。但是它在分析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上忽视了交往的具体内容,忽视了具体社会历史条件对交往、对个性形成的重大影响,甚至用个性变化去说明社会变化,同时它也忽视了情绪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这些都曾引起争论和批评。
  
  

参考书目
   G. H.Mead, Mind, Self and Socie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ɑ Social Behavioris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1934.
   H. Blumer,Symbolic Interactionism:Perspectiveand Method, 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1969.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