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sychology of influence on prisoners
罪犯感化心理学
2) Criminal psychology
犯罪心理学
1.
On the meanings of Modularity of Mind theoryfor the Research of Criminal Psychology;
心理模块理论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2.
On Teachings of Case Studies in Criminal Psychology;
犯罪心理学案例教学探讨
3.
Purpose of reform of criminal psychology courses content the method: to train necessary law science basic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first;second,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consciousness of anti-crime and self-protection ability;third,to improve student s mentality capability and mentality health,become society s useful talented person.
改革犯罪心理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学生必要的法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二是要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三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3) psychology of prisoner
罪犯心理学
4) criminal psychology teaching
犯罪心理学教学
5) criminal psychology research
犯罪心理学研究
1.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and causes for the crisis of crimi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basic theoretical research needs to be conducted and the returns of researches on other subjects should be absorbed in order to get rid of the crisis.
近年来,犯罪心理学研究出现了危机犯罪心理学研究要摆脱危机就必须要突出基础理论研究取向,大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加强研究队伍正规化建设。
6) the course of crime psychology
犯罪心理学课程
补充资料:犯罪心理学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犯罪者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广义的犯罪心理学又称司法心理学,它不仅研究犯罪者,而且研究对犯罪案件的侦破、审判、处罚等环节。
历史与理论 1872年,R.von克拉夫特-埃宾的《犯罪心理学》是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在犯罪心理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人类学家C.龙勃罗梭的《犯罪者论》。犯罪心理学发展初期的明显特征是犯罪的实证研究。此后,出现了各种学派和理论。
犯罪生物学理论 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他最早将犯罪原因归为人的体征和心理素质,认为犯罪者有与普通人生来就不同的因素。这一理论后来虽把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但重点仍在人的生物学因素上。
精神分析理论 这一理论立足于两点:一是从"里比多"(性力)这一假说出发,研究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等心理发展阶段,从里比多的巩固阶段的整体性行为倾向来研究犯罪者犯罪的原因;二是研究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精神结构,认为作为违法行为因素最重要的反社会人格,是由于本我、自我、超我的发展不健全所形成的,并且以此为基础对犯罪行为分类。
情绪障碍理论 代表人物是W.希利,他认为违法行为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人之所以产生违法行为,是由于:①幼儿、少年期中有亲子关系的情绪障碍,由于爱的抑制而产生的消极情感;②自我表现的欲望及自我满足受到抑制的情感;③幼儿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异常的欲望,青春期的不稳定冲动及其欲望;④人际关系中的自卑感和不适应感;⑤基于幼儿期体验的罪恶感,从而产生的无意识受惩罚的欲望等等。
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E.H.埃里克森。他认为,人的自我的形成,是在人生各个时期中,借助每个发展阶段的完成而逐渐进行的;违法行为是由于青年期中角色混乱,使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不全的情况下产生的。
犯罪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他认为,犯罪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和神经症相同,都是学习得来的,犯罪行为的获得、维持、变化及其消失的基本作用原理,都是以经验为媒介,通过学习而得到的。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有:①研究犯罪者犯罪行为形成的心理"内化"机制。揭示犯罪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怎样影响并反映到犯罪人的头脑,又怎样通过"内化过程"镶入人的意识之中,形成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又是怎样支配犯罪行为。②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点、人格结构和类型。③研究犯罪者犯罪以后直至受到惩处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④研究犯罪者的"转化"即矫正问题,科学地阐明对犯罪者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所产生的心理效果。此外,还要研究犯罪者再社会化中的心理学问题。⑤研究犯罪者犯罪行为的预测和预防问题。
历史与理论 1872年,R.von克拉夫特-埃宾的《犯罪心理学》是这门学科形成的标志。在犯罪心理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人类学家C.龙勃罗梭的《犯罪者论》。犯罪心理学发展初期的明显特征是犯罪的实证研究。此后,出现了各种学派和理论。
犯罪生物学理论 代表人物是龙勃罗梭,他最早将犯罪原因归为人的体征和心理素质,认为犯罪者有与普通人生来就不同的因素。这一理论后来虽把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但重点仍在人的生物学因素上。
精神分析理论 这一理论立足于两点:一是从"里比多"(性力)这一假说出发,研究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等心理发展阶段,从里比多的巩固阶段的整体性行为倾向来研究犯罪者犯罪的原因;二是研究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精神结构,认为作为违法行为因素最重要的反社会人格,是由于本我、自我、超我的发展不健全所形成的,并且以此为基础对犯罪行为分类。
情绪障碍理论 代表人物是W.希利,他认为违法行为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人之所以产生违法行为,是由于:①幼儿、少年期中有亲子关系的情绪障碍,由于爱的抑制而产生的消极情感;②自我表现的欲望及自我满足受到抑制的情感;③幼儿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异常的欲望,青春期的不稳定冲动及其欲望;④人际关系中的自卑感和不适应感;⑤基于幼儿期体验的罪恶感,从而产生的无意识受惩罚的欲望等等。
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E.H.埃里克森。他认为,人的自我的形成,是在人生各个时期中,借助每个发展阶段的完成而逐渐进行的;违法行为是由于青年期中角色混乱,使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不全的情况下产生的。
犯罪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心理学家H.J.艾森克。他认为,犯罪行为与亲社会行为和神经症相同,都是学习得来的,犯罪行为的获得、维持、变化及其消失的基本作用原理,都是以经验为媒介,通过学习而得到的。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有:①研究犯罪者犯罪行为形成的心理"内化"机制。揭示犯罪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怎样影响并反映到犯罪人的头脑,又怎样通过"内化过程"镶入人的意识之中,形成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又是怎样支配犯罪行为。②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点、人格结构和类型。③研究犯罪者犯罪以后直至受到惩处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④研究犯罪者的"转化"即矫正问题,科学地阐明对犯罪者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所产生的心理效果。此外,还要研究犯罪者再社会化中的心理学问题。⑤研究犯罪者犯罪行为的预测和预防问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