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tratigraphic seismic
地层地震的
2) seismic stratigraphy
地震地层
1.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 stratigraphy by generalized S-transform;
基于广义S变换研究地震地层特征
2.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Xujiahe Formation and the Xiangxi Group is performed by using various methods, such as petrostratigraphy, seismic stratigraphy, event stratification and high resolution cyclic stratigraphy, and the Upper Triassic in the whole basin is correlated.
通过岩石地层、地震地层、事件地层及高分辨率旋回地层等多种方法讨论了须家河组与香溪群各岩性段的对比关系,得出了全盆地上三叠统的对比关系;指出须四段底可近似看成等时界面;须家河组下部地层自西向东、向南逐层超覆在雷口坡组之上,上部地层在盆地西北部自东南向西北方向剥蚀层位渐次变老。
3.
The seismic stratigraphy can be divided into 11 seismic units: early Pleistocene U1, mid-Pleistocene U2, U3, U4, U5 and U6, late Pleistocene U7, U8, U9, U10 and U11.
本文主要利用在南黄海西部陆架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和已有的QC2孔资料,依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对研究区内的浅地层剖面进行综合解释和对比,标定了地层年代,将南黄海地震地层由上到下划分为11个地震单元,分别是早更新世的U1,中更新世的U2、U3、U4、U5、U6,晚更新世的U7、U8、U9、U10和全新世的U11。
3) seismic stratigraphy
地震地层学
1.
Research on Seismic Stratigraphy and Petroleum Geology of the Permian in Mahu Depression of Junggar Basin;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地震地层学及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2.
Sequence stratigraphy has gone through 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 early stage, seismic stratigraphy and modern sequence stratigraphy.
简要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 ,将层序地层学划分为初期阶段、地震地层学和现代层序地层学三个阶段。
3.
Seismic sedimentology appears after seismic stratigraphy and sequence stratigrphy.
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之后出现的一门现代地震技术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4) seismic tomography
地震层析
1.
For the purpose of solving the above problems, the tentative application of surface seismic tomography to metallic ore exp.
为提高地震记录的横向分辨率,探测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隐伏岩体等,需研究相应的地震方法技术,地面地震层析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试验研究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开展的。
2.
The recent advances of seismic tomography(ST)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介绍了地震层析成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野外地震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成象原理和方法、模型的地质解释,并用实例分析了其在盆地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5) seismic sequence
地震层序
1.
At first,started from the seismic sequence classification,a large-scale stratigraphic cycle mode is established;secondly,the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is applied to carry out isochron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and correlation,t.
针对黄珏油田戴南组油藏构造、沉积复杂,特别是次一级小断层发育,地层超覆明显,标志层发育不全或不明显,储层对比困难的特点,利用层序划分技术,先从地震层序划分入手,建立大规模地层旋回模式,再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等时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了该区的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再以短期旋回内砂体的叠加样式为依据,实现了储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2.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truncation and onlap,Es2 is divided into two seismic sequences.
依据削截、上超等不整合标志将沙二段划分为两个地震层序,并选择了可靠性较高的外部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为主要特征参数,辅助以振幅、连续性,总结出工区内主要发育7种地震相类型。
3.
Method for seismic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is was used for seismic sequence stratigraphic recognition in Suibin Depression.
应用地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对绥滨坳陷进行了层序地层识别,在绥滨坳陷选择了7条主干地震测线(剖面)来进行层序地层解释。
6)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浅层地震
1.
Combining the result of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the occurring locations of ore bodies,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
结合浅层地震勘探与坑探、钻探显示的角砾岩体结构特征、矿体赋存部位以及地表构造现象 ,讨论了金矿品位分维值D的大小与品位的关系 ,提出了矿体可能的空间赋存规
2.
Furthermore, by applying the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combine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primary halo, soil halo and partial extraction), the deep prospecting targets have been delineated and the accordant result between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 has been achieved, which supplies reliable evidence f.
采用浅层地震勘探解析深部储矿构造,用综合地球化学勘探(原生晕剖面、次生晕剖面、土壤地球化学偏提取)方法寻找深部矿化集中部位,取得了地质与物化探异常一致的结果,为圈定找矿靶区、实施钻探验证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补充资料:地震地层学
以反射地震资料(剖面、数据、曲线)为基础,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判断沉积环境、预测岩相岩性的学科。地层??的分支学科。主要用于各种沉积矿产,特别是油气资源的调查勘探。
地震地层学是介于勘探地震学和沉积地层学的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也来自这两门学科。应用沉积地层学的知识,可以了解不同环境下形成的沉积体的三维外形轮廓、内部不同岩层的成分和分布以及与其他沉积体的边界邻接关系等。从而可以根据沉积体的外形轮廓与邻接关系反推其形成环境及岩性分布。而勘探地震学中的波长和分辨率的理论、薄层干涉理论、以及地震处理过程中波形和振幅等畸变的知识,则规定了用地震资料来了解沉积体形态与邻接关系的可靠性、局限性和多解性。由于这两方面理论的发展与结合,在70年代形成了地震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中最基本的原理是:地震反射同相轴基本上是沉积等时面而非宏观岩性界面的反映。由此基本原理出发,可以推演出本学科的主要内容:
各反射同相轴的系统中断面表示它们反映的沉积过程的间断,这种间断面也具有相对等时性,即此面之上的所有沉积均比此面以下的任何沉积为新,而在上下两间断面之间不被间断面隔开的地层,可视为大体上连续沉积的一个地层单元,称为地震层序,层序的上下边界均被间断面或与其相当的整合面完全封闭。
间断面可分为4种类型(见图):①上超,平行的反射同相轴沿一上倾斜面逐层中断,越在上层的反射延续越远,说明古海面不断扩张,向陆进侵。②下超,倾斜的反射同相轴沿下倾或水平底面中断。层位越高,中断点离岸越远。代表陆源碎屑在海盆中沉积范围在扩大,但一般是细淤泥相。③侵蚀削截,倾斜的反射面向上倾方向被水平或不规则界面从上中断,代表沉积岩层在构造变动后被剥蚀,形成角度不整合的环境。④顶超,剖面上局部反射面被上面的水平界面中断,而此界面最后也向下倾方向弯曲并与这些反射平行的现象。水平面代表古水面,斜的反射则为迫使岸线向海撤退的三角洲沉积物。
层序内不同地点的沉积虽属近同时生成,但其生成环境与岩相成分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的平行性、连续性、强度(振幅)、波形及显示频率等特性的变化上。故可从这些显示特征(称为地震相)预测生成环境和岩相成分。
地震地层学的研究方法有两大趋向。①着重考虑沉积体的外形、侧向接触关系及其岩相环境等方面的对应关系,将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视为接近于理想的地质体的反映而较少考虑畸变。这种方法常用于区域地震资料的地层解释,称为区域地震地层解释。②利用物探的理论分析以及改变参数处理和模拟方法,详细地研究地震剖面中局部反射产生变化的地质原因。由于这种研究涉及具体岩性的解释,常称为岩性地震研究。又因此种研究常牵涉复杂的计算过程,往往只能限于局部地区的分析,也被称为局部地震地层研究。
地震地层学近年来迅速发展,并衍生出层序地层学和油藏描述(或油藏钻前预测)两个分支。它们代表了地震地层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书目
C.E.佩顿主编,牛毓荃等译:《地震地层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C.E.Payton ed., Seismic Stratigraphy Application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merican Asso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Tulsa,Oklahoma,1977.)
地震地层学是介于勘探地震学和沉积地层学的边缘学科。其理论基础也来自这两门学科。应用沉积地层学的知识,可以了解不同环境下形成的沉积体的三维外形轮廓、内部不同岩层的成分和分布以及与其他沉积体的边界邻接关系等。从而可以根据沉积体的外形轮廓与邻接关系反推其形成环境及岩性分布。而勘探地震学中的波长和分辨率的理论、薄层干涉理论、以及地震处理过程中波形和振幅等畸变的知识,则规定了用地震资料来了解沉积体形态与邻接关系的可靠性、局限性和多解性。由于这两方面理论的发展与结合,在70年代形成了地震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中最基本的原理是:地震反射同相轴基本上是沉积等时面而非宏观岩性界面的反映。由此基本原理出发,可以推演出本学科的主要内容:
各反射同相轴的系统中断面表示它们反映的沉积过程的间断,这种间断面也具有相对等时性,即此面之上的所有沉积均比此面以下的任何沉积为新,而在上下两间断面之间不被间断面隔开的地层,可视为大体上连续沉积的一个地层单元,称为地震层序,层序的上下边界均被间断面或与其相当的整合面完全封闭。
间断面可分为4种类型(见图):①上超,平行的反射同相轴沿一上倾斜面逐层中断,越在上层的反射延续越远,说明古海面不断扩张,向陆进侵。②下超,倾斜的反射同相轴沿下倾或水平底面中断。层位越高,中断点离岸越远。代表陆源碎屑在海盆中沉积范围在扩大,但一般是细淤泥相。③侵蚀削截,倾斜的反射面向上倾方向被水平或不规则界面从上中断,代表沉积岩层在构造变动后被剥蚀,形成角度不整合的环境。④顶超,剖面上局部反射面被上面的水平界面中断,而此界面最后也向下倾方向弯曲并与这些反射平行的现象。水平面代表古水面,斜的反射则为迫使岸线向海撤退的三角洲沉积物。
层序内不同地点的沉积虽属近同时生成,但其生成环境与岩相成分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的平行性、连续性、强度(振幅)、波形及显示频率等特性的变化上。故可从这些显示特征(称为地震相)预测生成环境和岩相成分。
地震地层学的研究方法有两大趋向。①着重考虑沉积体的外形、侧向接触关系及其岩相环境等方面的对应关系,将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同相轴视为接近于理想的地质体的反映而较少考虑畸变。这种方法常用于区域地震资料的地层解释,称为区域地震地层解释。②利用物探的理论分析以及改变参数处理和模拟方法,详细地研究地震剖面中局部反射产生变化的地质原因。由于这种研究涉及具体岩性的解释,常称为岩性地震研究。又因此种研究常牵涉复杂的计算过程,往往只能限于局部地区的分析,也被称为局部地震地层研究。
地震地层学近年来迅速发展,并衍生出层序地层学和油藏描述(或油藏钻前预测)两个分支。它们代表了地震地层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书目
C.E.佩顿主编,牛毓荃等译:《地震地层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北京,1980。(C.E.Payton ed., Seismic Stratigraphy Application to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merican Asso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Tulsa,Oklahoma,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