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earthquake fault
地震断层
1.
A method for analyzing response of buried pipeline due to earthquake fault movement;
地震断层作用下埋地管线的反应分析
3) Seismic fault
地震断层
1.
A detailed research on the types of the seismic faults,their behaviours,distribu-tion,the features and the relations with the existed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pre-existing faults in 19 large historical earthquakes and 10 fossil earthquakes.
调查资料表明,伴随每次大地震的发生,都将产生规模不等的地震断层。
4)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近断层地震
1.
Analysis of seismic response of high-rise building to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2.
In order to study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 method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30 earthquakes and 132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records were selected as statistical samples.
为研究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选择了30次地震,132组近断层地震记录作为统计样本,根据得到的平均弹性位移反应谱,给出了近断层地震设计弹性位移反应谱表达式,该表达式可以反映震源机制和场地土等因素的影响作用。
3.
Acceleration design response spectra of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are studied;and 30 earthquakes and 132 near-fault ground motion records are selected as statistical samples.
研究了近断层地震的加速度设计反应谱,选择了30次地震,132组近断层地震记录作为统计样本,根据得到的实际地震波的平均弹性加速度反应谱,给出了近断层地震设计弹性加速度反应谱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近断层地震设计非弹性加速度反应谱计算公式。
5)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近断层地震
1.
Safety of displacement-based seismic designs in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基于位移的震设计方法
2.
In this paper,the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 are simulated by combining recorded El-Centro ground motions with simple pulses that portray near-fault features.
本文以实际的地震波El-Centro波为底波,在此基础上叠加三角型脉冲运动模拟近断层地震地面的激励;以人工合成的近断层地震波作为输入,研究其对混合阻尼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绘制了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和基底最大滑移量的时程图,并讨论了混合阻尼隔震结构的摩擦系数、粘滞阻尼比及滞回阻尼等参数对隔震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
6) near-fault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近断层地震
1.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impact of base-friction-isolated structures and displacement-constraint devices under near-fault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are studied by using various impact models.
采用不同的碰撞模型,研究了摩擦型隔震结构(P-F、R-FBI和FPS)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与限位装置相碰撞的动态反应特性,给出了不同碰撞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各模型中参数的具体数值;研究发现,地震中隔震结构若发生碰撞将大大增加结构的层间剪力和加速度反应,且激起结构的高阶振型;不同碰撞模型的计算结果相差在10%以内,但非线性碰撞模型花费的计算时间长,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线性的Kelvin模型精度已足够;上部结构的非线性对碰撞反应有很大影响,碰撞时非线性结构的底层最大剪力较线性结构有很大减小,且层间存在很大的残余位移;同时还研究了基底预留宽度以及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对隔震结构碰撞反应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设高阻尼橡胶缓冲器减小隔震结构碰撞反应的防护措施。
2.
The near-fault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s are simulated by combining recorded far-field ground motion with simple pulses that portray near-fault features.
以实际地震波为底波,并叠加三角型脉冲运动模拟近断层地震;以此为输入,研究恢复力摩擦隔震结构 R-FBI 隔震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下的动力反应特性,绘制了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a_(max))反应谱和基底最大滑移量(S_(max))反应谱,并研究了不同脉冲类型以及脉冲周期对摩擦型隔震结构的 a_(max)和 S_(max)的影响。
补充资料:地震断层
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连续分布的地表破裂带。又称地震断裂。通常具有如下特点:①沿控制地震的先存断层上产生错动;②其展布、产状和位移性质与活动断裂带相一致,成为活动断裂带的直接表现;③一般7级以上地震都伴有明显的地震断层,个别6级以上(或震源较浅)的地震也出现有地震断层;④其长度与错动量(水平和垂直分量),除与震级大小有关外,并与震源深度、活动断裂带的规模和区域构造背景密切相关。
在纵向上,沿地震断层带分布的明显的地质地貌标志有地震断层陡坎(断层崖)、槽沟、鼓包、水塘、堰塞湖、山脊及水系(冲沟)错开、滑坡、崖崩、古树错开及倾斜,以及构筑物的错开等。如1739年宁夏平罗8级地震造成的明代石砌长城右旋错开,水平错距1.45米,垂直错距0.9米。
在垂向上,沿地震断层剖面或开挖的探槽,可揭示出多次地震断层活动的叠置现象,即古地震事件记录。最常见的现象是崩积楔,即当地震断层形成后,断层陡坎上部破碎岩块受重力作用快速堆积在断层陡坎之下,形成的楔形碎屑岩块堆积。再次或多次地震断层活动的结果,常造成一系列崩积楔叠压在断层面之下(逆断层),或沿断层一侧形成与沉积物交错叠置的崩积楔(正断层)。
根据对地震断层造成的陡坎、切割的地层、断层泥和崩积楔等的地貌和地质分析,以及采集样品,利用考古资料、碳-14法、热释光等年代测定方法,进一步确定古地震事件的年代,可以恢复和重建古地震年代表,进而对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或重复率作出判断。
中国最长的地震断层是1920年宁夏海原 8.5级大地震所形成的,长度达230公里,水平位移量达5米,垂直位移量为1米。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地震断层长 8公里,水平位移1.53米,垂直位移为0.7米。
在纵向上,沿地震断层带分布的明显的地质地貌标志有地震断层陡坎(断层崖)、槽沟、鼓包、水塘、堰塞湖、山脊及水系(冲沟)错开、滑坡、崖崩、古树错开及倾斜,以及构筑物的错开等。如1739年宁夏平罗8级地震造成的明代石砌长城右旋错开,水平错距1.45米,垂直错距0.9米。
在垂向上,沿地震断层剖面或开挖的探槽,可揭示出多次地震断层活动的叠置现象,即古地震事件记录。最常见的现象是崩积楔,即当地震断层形成后,断层陡坎上部破碎岩块受重力作用快速堆积在断层陡坎之下,形成的楔形碎屑岩块堆积。再次或多次地震断层活动的结果,常造成一系列崩积楔叠压在断层面之下(逆断层),或沿断层一侧形成与沉积物交错叠置的崩积楔(正断层)。
根据对地震断层造成的陡坎、切割的地层、断层泥和崩积楔等的地貌和地质分析,以及采集样品,利用考古资料、碳-14法、热释光等年代测定方法,进一步确定古地震事件的年代,可以恢复和重建古地震年代表,进而对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或重复率作出判断。
中国最长的地震断层是1920年宁夏海原 8.5级大地震所形成的,长度达230公里,水平位移量达5米,垂直位移量为1米。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地震断层长 8公里,水平位移1.53米,垂直位移为0.7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