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洋板块
1)  oceanic slab
大洋板块
2)  Atlantic connection
大西洋板块接合;大西洋板块接合带
3)  oceanic plate
海洋板块
4)  oceanic plate subduction
大洋板块消减作用
5)  Pacific plate
太平洋板块
1.
Based on distribution of Mesozoic in East China Sea and magmatic-tectonic events in the eastern Fujian and Zhejiang provinces, Kula-Pacific plate would have relatively strong subduction toward China s mainland during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thus East China Sea and the area to the south should be of fore-arc basin.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
2.
Northeastern Asia is geologically composed by North China Block in south, Siberian Block in north and the orogenic belt between them, it was intensively influenced by the Pacific plate in Mesozoic-Cenozoic.
东北亚地区由南部的华北地块、北部的西伯利亚地块和其间的造山带组成,古生代期间基本完成块体拼贴的造山作用过程,中新生代期间受到东部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
6)  Indian Ocean plate
印度洋板块
补充资料:大洋板块

6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全球大地构造学说——板块构造的组成部分。该学说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及太平洋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基本上是由洋底岩石圈构成外,其它板块均包括部分海洋和大陆地壳。如印度洋板块包括印度洋的北部、中东和东南部、印度半岛、大洋洲的大陆、岛屿及邻近的海洋。由于大洋中脊轴部或裂谷带多为各大板块之间的边界,这里浅源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根据海底扩张学说,地幔岩浆在大洋中脊处上升并固结,生成大洋地壳,较老的地壳被推向两侧,使洋盆面积不断扩张。据推算,宽达1.5万公里的太平洋仅需1.5亿年左右即可形成。当移动的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击时,其前缘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因地幔岩浆的上升作用不仅发生于海洋,也在大陆深处进行,导致大陆发生破裂,形成地沟,处于两侧地壳向外扩张和产生新洋壳的前夕,可视为胚胎型大洋。进而发展,即会产生海水灌入,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这就是洋壳形成的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湾。新洋壳的不断生成必须伴有老洋壳的破坏与消亡,如地中海则代表大洋发展的终结期,这个在中生代即存在的海盆,由于非洲和欧亚板块的相对运动,曾一度被封闭,成为内陆大沙漠,后因直布罗陀海峡被冲破,大西洋水复灌入地中海,但其面积远小于古地中海。太平洋则因洋盆边缘收缩速率大于海隆的扩张速率,也使其处于整体收缩过程中。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