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潮流海流
1)  tidal current
潮流海流
2)  current associated with tsunami
海啸潮流
3)  Bohai Sea tide
渤海潮流
1.
The paper presents the application in the POM model with GIS pre-processing and post-processing, carries out to expand the functionality of GIS programming in the form of Document Exchange, forms POM model and GIS combined with the distributed, and we used this method in the Bohai Sea tide which has been tested in simulation.
将GIS在POM潮流模型前处理和后处理中应用,进行了GIS的功能性扩展编程,以文件交换形式,形成GIS和POM模型的分散式结合,并用此方法在渤海潮流模拟中进行了测试,其中在前处理中自动剖分网格和数据的自动提取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建模、调试和后处理的效率,而后处理显示等技术的使用为以后的集成一体化开辟了途径。
4)  nontidal current
非潮汐海流
5)  acker ['eikə]
涡流海啸怒潮
6)  tidal current survey
潮汐与海流测量
补充资料:海啸
海啸
tsunami
    涌向海湾和海港的破坏性巨浪。自然原因有 4个:①水下地震。如1498年9月20日日本北海道海啸。②火山爆发。如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引起的大海啸。③水下塌陷。如1792年5月21日日本温泉岳的前山和主峰崩入有明海引起的大海啸。④海底大面积运动。如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湾由于正断层错动,使海岸线变动和大面积海底运动引起的海啸。
    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波长可达几百千米,周期2~200分,最常见的为2~40分。深海传播时,因波高和波长之比甚小、周期较长,难以觉察到反常现象。主要发生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岛,中南美洲和北美洲。中国多地震,但海啸不多见。
   海啸传播达大陆架后,因深度急速变浅,能量集中,使振幅增大并诱发边缘波一类的长波。进入海湾后,波高骤然增大,在V型湾口更甚,湾顶的波高通常为海湾口的3~4倍;在U型海湾约为2倍;而在袋形湾口,湾顶波高可低于平均波高。海啸波在湾口和湾内反复反射时,会诱发巨波,有时可出现波高10~15米的大波和造成波峰倒卷,水珠有时可溅到50米高度以上。从海面到海底,海啸波流速几乎一致,在近岸处骤然形成水墙,伴着隆隆巨响,汹涌地冲向海岸。灾害几乎都由最初二三个波造成,在第一个波到达岸边后几小时内,破坏力很大,可使堤岸决口。
   1966年成立了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国际协调组(ITSU),加强通讯网,建立联合的海啸预警和警报系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