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农村居住区规划
1)  country planning
农村居住区规划
2)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居住区规划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4C market-ing theory into the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将“4C”营销理论引入居住区规划设计,认为在居住区规划时要从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的成本、消费者的方便和沟通四个方面出发,才能规划出合理和人性化的居住空间。
2.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at the essential of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is building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of peop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level of environment.
从分析环境的层次入手,指出居住区规划的实质是基于人们心理需求的居住环境的营造。
3)  Residential Planning
居住区规划
1.
I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idential planning and the variety othe multi-profession and mulit-consideration.
文章论证了城市设计与居住区规划间的关系、评价方法、标准及所结合的形式,由此推动大型居住区规划的设计深度与广度,强调了居住区规划的发展和多学科、多思维动态变化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工程加以论证。
4)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居住区规划
1.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design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城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
2.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arden design idea 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浅谈园林设计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3.
The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essential factors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such as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lanning, spatial composition and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discusses how to give play to the planning idea, i.
文章从小区规划的定位、空间构成及景观环境几方面来阐述居住区规划的要素,并以实例加以论述,来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
5)  planning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
农村居民点规划
6)  residential quarter planning
居住小区规划
1.
On residential quarter planning from the viewpoint of urban design;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居住小区规划
补充资料: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居住区规划是指对居住区的布局结构、住宅群体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各种绿地和游憩场地、市政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各个系统等进行综合的具体的安排。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组成部分。
  
  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形式,在唐代以前主要采用封闭性的里坊制。如唐长安城的棋盘式道路系统把全城划分为110个大小面积不等的坊,坊四周建围墙,每边一门,晚上关闭,管理制度严格。大体从北宋始,里坊取消了坊墙,住户直接面向街巷,商店沿主要街道布置,使街与坊结合起来(见开封城)。这种布局形式,街巷明确,易于辨认,居住安静,商业网点分布均匀。直至今天,中国一些城市仍保持这种布局。19世纪末叶以来,中国一些通商口岸,如上海、天津、汉口等,因人口增加,地价昂贵,出现了以二三层联排式住宅为基本类型的里弄式居住区。一般格局是住宅面向里弄,里弄通向街道。较大的里弄分总弄、支弄,总弄通向街道。街道两侧布置商店,居民生活比较方便。1949年以后,中国个别大城市应用西方邻里单位的概念规划和建设了一些居住区,如上海的曹杨新村。50年代,受苏联城市规划模式的影响,采用以居住街坊为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当时采用的街坊面积一般较小,为4~5公顷,生活服务设施不够齐全。50年代后期,许多城市开始以居住小区取代街坊,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居住区。80年代又提出在一个或若干个居住区范围内,配备就业岗位,使居住和工作尽可能就地平衡,形成综合区,以减少市内交通流量。
  
  各国现代城市居住区的布局形式,都是用交通干道把生活居住用地分隔成若干居住区。各居住区有合理的规模和较好的居住环境,便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居住区的具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以邻里单位或居住小区为基本构成单元。在发达国家,居住区规模趋向于扩大化,住宅类型趋向于多样化,布置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绿地和休息娱乐场地,强调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位置选择  居住区在城市中心的位置,宜选择在地势较高,卫生条件较好,不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地段(见城市用地选择);要尽量接近景观较好的地方。居住区要接近居民的主要工作地点或同工作地点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应尽可能少受噪声的干扰和有害气体、烟尘的污染。居住区要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构成和规模  居住区的构成和规模同城市的规模和总体布局有关。一般按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或居住街坊)分级划分。城市生活居住用地划分成若干个居住区,居住区包含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街坊;有些中小城市直接划分为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街坊。一般情况下,确定居住区构成和规模的因素有:①居住区用地应是城市干道、天然或人工障碍物(如河流、铁路等)所包围的完整地段。一般大城市的干道间距为 800~1000米左右,因此比较合理的居住区用地大致为60~100公顷。②居住区要有一定的人口规模,以便合理地配置各项生活服务设施。根据中国城市的实际情况,一般为5~6万人左右,至少为 3.5万人。配置居住区级的生活服务设施,主要有电影院、文化馆、邮电所、银行机构、门诊所(或医院)、各类专业商店、综合百货商店、大型副食品商店,各类服务设施以及综合修理设施等。③要和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就当前中国城市而言,一个居住区大体上同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规模相适应。
  
  中国从50年代起建设的城市居住区,如始建于1952年的上海曹杨新村,至1953年用地面积为90多公顷,居住人口 4.6万人。1973~1975年建设的上海金山卫居住区,用地面积70多公顷,居住人口6万人;1976年以后开始建设的北京劲松居住区用地面积53.9公顷,居住人口4.8万人;北京团结湖居住区用地面积39.8公顷,居住人口3万人。
  
  世界各国的居住区规模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而异,目前以人口3~5万人,用地150~200公顷为多。
  
  类型  居住区按性质可分为新建居住区、改建居住区两大类。新建居住区较易于按照合理的要求进行规划;改建居住区要在现状基础上进行规划,任务比较复杂(见城市改建)。居住区按所处位置,可分为市内居住区、近郊居住区、远郊工矿区居住区等。它们在住宅标准、市政公用设施水平、生活服务设施的项目和数量等方面都有差别。离市区愈远或独立性愈强的居住区,对市区大型公共设施的利用程度愈低,因而需要有较为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居住区按布局形式,可分为集中型的(规则地划分成小区或街坊)、分散组团型的(由组团或邻里单位较为自由地组合)等。居住区按住宅层数和人口密度可分为高层高密度的 (一般住宅层数在15~20层以上,人口密度在每公顷2000人以上),低层低密度的(一般住宅层数为1~2层,人口密度在每公顷200人以下),低层高密度的等。中国当前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层数以 5~6层为主,人口密度在每公顷1000人左右。国外的居住区还有按居民的收入水平分类的,例如低收入的、中收入的、高收入的等。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近十几年来建设了一批以大型、高层住宅综合体为主的居住区。综合体的地下设置车库等,地面上的下面几层为商店和公共设施,上面是住宅。这是一种在人口、用地、设施各方面集约式发展的居住区。
  
  规划要点  ①要为居民创造卫生、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选择合适的住宅类型;住宅布置上要满足当地日照、通风,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不受污染等要求;要为不同年龄的居民提供休息、活动的场地;要考虑防火、防震、防空、防盗等安全上的要求。②设置一套齐全、方便的生活服务设施。一些大型文化、商业服务设施一般采取集中布置,形成居住区中心;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副食、早点等服务网点要分散布置;占地较大的中小学、锅炉房等布置在居住区内的独立地段。③要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公共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热、供燃气、垃圾清除、路灯、汽车及自行车停车场地等。私人汽车拥有量较大的居住区,采取车行道和步行道分离的设计原则,有的还设计专用的自行车道。居住区内市政工程管线要布置合理,便于维修。④要形成丰富、优美的建筑空间,外观上注意完整、统一并富于变化。居住区的内部空间应给人以亲切感,并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要特别重视绿化,改善卫生条件。低密度的居住区还可提供宅园用地。⑤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在规划上采取适当的标准,布局紧凑,以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
  
  
  规划方法  居住区规划基本上包括社会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方面。社会规划主要是对居民结构的调查、分析和预测,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职业、收入、年龄、民族以及对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休息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建设规划要为居民创造物质环境条件。
  
  一个完整居住区的建设周期往往需要几年,完善各种设施所需时间更长。因此全面的规划应充分考虑阶段性。每个阶段的发展建设要尽量紧凑,并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在建设上,采用综合开发的办法。
  
  70年代末,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以提高规划质量。主要是对居住区在卫生、教育、服务、环境等方面列出具体项目,进行调查评定,以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并综合评价。中国也已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