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urface current
表层海流
1.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extracting surface current by a single station, a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 to HF surface wave radar was applied.
以高频地波雷达单站提取表层海流为应用背景,将合成孔径技术用于高频地波雷达,提出了高频地波合成孔径雷达(HF-SAR)的新概念,并探讨将其用于提取表层海流的可行性。
2.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extracting surface current by a single station of HF surface wave radar,we present a novel algorithm by synthetic aperture technique in this paper.
为满足高频地波雷达单站提取表层海流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利用合成孔径技术提取表层海流的新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其可行性。
3) surface current speed
表层流速
1.
From the results,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urface current speed of the NEC reaches its maximum in winter and minimum in summer, and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other two seasons.
确定太平洋北赤道流表层流速及分叉点位置的变化是海洋环境研究中的1个重要问题。
4) eastward surface jet
表层射流
5) surface current field
表层流场
1.
The multi-year averaged surface current field and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Kuroshio and adjacent regions are studied.
分析认为:对于全年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流路主要表现了对大洋西边界地形的适应,并呈现出6个较大的弯曲,其中在反气旋型弯曲处都发生分支或入侵现象、气旋型弯曲处这种现象却不明显。
6) surface flow layer
表面流层
1.
The paper presents pre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such as ferrous separator and oil- water separator in degreasing process,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slag- off system and surface flow layer in parkerizing process.
简要介绍在涂装前处理脱脂工序中使用的铁分离器、油水分离器,化成工序的热交换系统、排渣系统、表面流层等工艺及设备。
补充资料:表层流
土壤表层或不连续界面上形成的一种水流。又称壤中流。是径流的组成部分。与地下径流不同,它具有较高的汇流速度;与地面径流也不同,因为它是一种多孔介质中的水流,比地面径流的汇流速度要低。表层流主要发生在不同层次土壤的或有机质的不连续界面上。界面以下土层是透水性较差的相对不透水层。下渗水流在不连续界面上受阻积蓄,形成临时饱和带,从而产生表层流。在天然情况下,土壤中的非毛细管孔隙、岩土裂隙、植物根洞和动物孔穴所构成的连续或不连续通道,可促成壤中流的发展。表层流的实际发生条件和表现形式比较复杂,由于观测条件的限制,对它还研究不够,难以作出更确切的描述和定量分析。
影响表层流形成的因素是土壤的物理特性、层次和厚度。薄而易透水的土层,容易产生壤中流。土层构造、裂隙、孔穴和植被对壤中流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枯死根系形成的孔道,增大下渗率,促进表层流的发生。
大量表层流在饱和土壤层中形成;在非饱和土壤中也可形成表层流,尽管其流量不大,但却是维持湿润地区溪沟长期低水流量的主要来源。
表层流能否构成径流的主要成分,与下垫面(土壤、植被)条件和河槽切割深度、流域面积有关。在地表易透水的小流域,表层流比较容易构成。在中国浙江省姜湾高坞村(实验)小流域的29次洪水中,表层流占总径流量85%以上者有13次。其中最大达99.4%,最小也有47.8%。在黄土高原的干旱地区没有表层流或表层流极少,它不可能构成径流的主要成分。此外,表层流在组成一次洪水总径流中的比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土壤前期湿润条件和降雨强度有关。如土壤易透水,降雨强度小,在土层未达到整层饱和以前,全部径流以表层流形式出现,只有在整层饱和后才有少量地面径流发生。
20世纪80年代,壤中流的研究仍限于小区上的观测分析。R.A.弗里兹1972年建立了饱和壤中流和非饱和壤中流同河槽水流连接的确定性模型,并为一些观测资料所验证。
参考书目
M.J.Kirkby,ed.,Hillslope Hydrology,John Wiley & Sons,Chichester,1978.
影响表层流形成的因素是土壤的物理特性、层次和厚度。薄而易透水的土层,容易产生壤中流。土层构造、裂隙、孔穴和植被对壤中流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枯死根系形成的孔道,增大下渗率,促进表层流的发生。
大量表层流在饱和土壤层中形成;在非饱和土壤中也可形成表层流,尽管其流量不大,但却是维持湿润地区溪沟长期低水流量的主要来源。
表层流能否构成径流的主要成分,与下垫面(土壤、植被)条件和河槽切割深度、流域面积有关。在地表易透水的小流域,表层流比较容易构成。在中国浙江省姜湾高坞村(实验)小流域的29次洪水中,表层流占总径流量85%以上者有13次。其中最大达99.4%,最小也有47.8%。在黄土高原的干旱地区没有表层流或表层流极少,它不可能构成径流的主要成分。此外,表层流在组成一次洪水总径流中的比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土壤前期湿润条件和降雨强度有关。如土壤易透水,降雨强度小,在土层未达到整层饱和以前,全部径流以表层流形式出现,只有在整层饱和后才有少量地面径流发生。
20世纪80年代,壤中流的研究仍限于小区上的观测分析。R.A.弗里兹1972年建立了饱和壤中流和非饱和壤中流同河槽水流连接的确定性模型,并为一些观测资料所验证。
参考书目
M.J.Kirkby,ed.,Hillslope Hydrology,John Wiley & Sons,Chichester,197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