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院
1.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to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国际法院对国际人权法的贡献
2.
On Counter-claim in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院司法实践中的反诉问题研究
3.
Challenges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Advisory Jurisdic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To Commemorate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全球化时代的挑战与国际法院的咨询管辖权——纪念国际法院成立60周年
4)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院
1.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hould Appear as Party to Contentious Proceedings before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政府间组织应该成为国际法院诉讼当事方
2.
Special Chambers: a realistic torte c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国际法院特别分庭──加强国际法院作用的现实途径
3.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Studies o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保护的责任”:国际法院相关司法实践研究
5) ICJ
国际法院
1.
An Exploration of the Enforcement of the ICJ Judgment on Contentious Cases
国际法院诉讼案件判决的执行问题探析
2.
The Role of ICJ in Solving Territory Dispute and Its Predicament Evaluation
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中的作用及困境评析
3.
The case concerning oil platforms(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V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a judgment made by ICJ in recent years,and mainly deals with the use of force in international law.
伊朗诉美国石油平台案是国际法院近年的一项判决,主要涉及国际法上的武力使用问题。
6) International Court
国际法院
1.
It s widely held in the academic circle that the judicial func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are to resolve the country conflict and to provide counseling for the United Nations agencies.
学界普遍认为 ,国际法院的司法职能仅包括解决国家间争端和为联合国机构提供咨询意见两个方面。
补充资料:捕获法
捕获法 prize law 战争中在海上拿捕敌国船只和货物,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拿捕中立国船只或货物的规则和规章制度。海战中为阻止敌国贸易,消弱敌国作战能力,对敌国商船也可以进行攻击和拿捕;中立国商船如载运战时禁制品或破坏封锁也可以被拿捕。 早在中世纪的欧洲就产生了捕获制度 。当时的惯例是,装运中立国货物的中立国船只原则上不得拿捕;敌国船只或货物,一律拿捕和没收。15世纪时由私人编纂的《海事法汇编》中规定:对于运载敌国货物的中立国船只,应没收货物、释放船只;对于运载中立国货物的敌国船只,则应没收船只、发放货物。17世纪时,欧洲的主要海运国家荷兰提出所谓的“敌船敌货、自由船自由货”原则,即中立国船装载的货物,不论是敌国货物还是中立国货物都免予拿捕和没收;敌国船内装载的货物 ,则一律没收 。此后,这两种原则并存使用,没有统一的制度。到 19 世纪中叶,才广泛采用另一种原则,即中立国船内的敌货和敌国船内的中立国货物,除战时禁制品外,都不拿捕和没收。1856年《巴黎海战宣言》编纂了这方面的惯例。但是,对破坏战时封锁的船只和船上所载货物一律可以拿捕和没收。 战时禁制品可分为:①绝对禁制品,或称无条件禁制品,即完全属于军用的物品;②相对禁制品,或称有条件禁制品,即可供军用也可供民用的物品;③自由物品,即不得作为禁制品的物品。构成战时禁制品的条件,除可供作战目的的性质外,还有敌性目的地,即最终系运往敌国领土或敌占领区。按照国际惯例和《伦敦宣言》草案的规定,凡运往敌国领土或敌占区的绝对禁制品一律没收;相对禁制品,如果是供敌国军队或其政府使用的,也要没收。载运禁制品的船只,如果所载的禁制品按价值或重量、体积、运费计算超过船上所载货物的一半,船只也要没收;战时禁制品不论是直接还是间接运往敌国,都要没收。为了判断船只属于敌国还是中立国、出发港口和到达港口、航行路线、所载货物的货主和买主以及是否战时禁制品等,有关捕获制度承认交战国的军舰、军用飞机、带有明显标志的政府船只和飞机有权对所有海上船只(包括中立国船只)进行临检、搜查和拿捕。船只抗拒临检、搜查和拿捕,将冒被拿捕、没收或击沉的危险。 按照国际惯例有几类船舶免受拿捕。1907年海牙第11公约编纂了这些惯例,规定专供沿岸渔业用的小船,从事地方贸易的小船,以及执行宗教、科学、人道等任务的船只,免受拿捕。另外,海牙第10公约规定:开战前或开战中,军用医院船,包括国家、个人和救济团体所有或所装备的,专为救助伤者、病者的船只,如在未使用以前,将船名通知交战国,也免受拿捕。但这类船只不得从事军事或妨碍战斗的动作。1949年日内瓦第2公约和1977年对1949年日内瓦第 4 公约的附加议定书重申并发展了医院船、医疗飞机不受侵犯的原则。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