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utomatic data editing and switching system
资料自动编辑中继系统
2) metadata
中继资料
4) Purchase Automated Sources System
采购自动化资料系统
5) automatic document retrieval system
自动资料检索系统
6) Systematic editing
系统编辑
补充资料:检索刊物自动编辑排版
用电子计算机编辑处理检索刊物的正文和索引,通过照相排版制成底板,然后提供胶印出版,是当今编辑出版检索刊物的现代化方式。国外图书馆情报机构已普遍采用,中国也正在普及。检索刊物主要指文摘或题录,它们对一次文献的特征进行著录, 制成一条条文献线索(在计算机专业中称为记录),根据选择的特征(作者、机构、分类号、主题等)编制索引,为人们随时检索所需文献线索提供检索手段。编辑检索刊物的特点,是一个记录可能在不同分册和类别下重复出现,需要编制各种索引,累积索引和提供不同形式(卡片、书本型、专题目录、计算机可读介质、缩微形式等)的产品,因此同一条记录需要进行反复编排和转换介质。显然,对人工方式来说,既费时又费力,甚至是难于胜任的,传统的图书馆情报机构往往只好降低刊物质量。检索刊物自动编辑排版的核心工作,是把文献记录整理加工为计算机可读形式的数据库,早期这类数据库大都存储在磁带上,所以又称文献磁带或书目型数据库。文献磁带只要实现文献记录的一次输入,即可同时完成编辑出版书本型文摘题录、年度索引、累积索引,建立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并可发行卡片、软盘、磁带和缩微形式的产品。最早将计算机用于编辑检索刊物的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NML)。1960年前后该馆把发行历史悠久的 Index Medicus改用计算机编辑处理,采用高速照相排版机进行照相排版,然后又以同一文献磁带进行情报检索,建立了有名的MEDLAS系统。60年代中期到末期,美国许多重要的文摘刊物先后实现数据库化并对外提供这种产品。大量市售文献磁带的出现,降低了情报检索系统的成本和维护费用,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联机情报检索系统的发展。检索刊物自动编辑排版是计算机在情报工作中最早的成功应用,对情报工作现代化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检索刊物自动编辑排版的计算机编辑处理部分,同一般文献数据库的创建过程大同小异,关键在于排版输出,要求字体、字号、分辨率、插图、公式和化学结构式的表达、版式设计等达到铅印质量,因此必须采用高质量打印机或照相排版系统。小型情报机构编辑出版检索刊物,如果发行份数不多,可采用小型激光打印机或其他高分辨打印机输出原稿,提供拷贝或胶印。大型专业情报机构,尤其原来大量发行检索刊物的情报机构,则通常需要采用照相排版系统,以保证检索刊物的印刷质量。照相排版,指利用光学照相方法进行印刷前的原稿准备工作,设备通常包括光源、字符(字体)存储器、透镜和光敏记录介质等部分。照相排版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好几代的发展。第一代照相排版是由传统加热金属铸字机改进而成。第二代照相排版采用磁盘和磁鼓存储各种字符和字体,但基本上是电子机械式的设备。第三代照相排版采用阴极射线管(CRT)发生器,字符以数字形式存储,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字符可显示在屏幕上或在光敏介质上曝光。第四代照相排版采用数字字符存储器,用激光扫描成像,可对图形和正文进行排版。照相排版的输入设备也同样有发展。初期的输入设备采用穿孔纸带,现在一般采用键盘直接输入照相排版,可输出在软盘和磁带上。正文在输入照相排版之前可以打印硬拷贝或在屏幕上显示,以便校对(见彩图)。照相排版的输入阶段,可用文字处理机来控制,从而节省键盘操作的费用。检索刊物自动编辑排版的应用系统,随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不同而异,但基本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环节:
数据输入和校对 按照检索刊物著录规则的有关标准,输入每期检索刊物的文献记录数据,打印出清样反复修改错误,建立数据库。这一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其过程与情报检索建库阶段基本相同。
增补项目 参照事先存储的字典和工具,对数据库的有关项目自动增补必要的信息,例如通过ISSN号码,增加期刊刊名、简称、发行国等;通过主题词典,增加主题词的上位词、英译名、拉丁拼音等。
自动给号 对每条文摘的记录自动给出规定的编号,作为以后加工处理的参照代码。
编辑处理 从数据库中抽出某一期检索刊物的文摘记录,按编别或大类别的顺序排列。按编别或大类别重复处理有关的文摘记录,加上标题,排列,编辑各种索引,版面设计,出排版毛条,出清样。
照相排版 对经过编辑处理的清样加插图并进行拼版,版样定稿,制成胶片,出阳图,胶版印刷。
年度索引编辑 年度索引通常包括主题索引、作者索引、收录期刊目录等部分。这些数据从数据库抽出累积而成,经过上述编辑和照相排版,制成胶片,胶版印刷。
制成文献磁带或软盘 从数据库中抽出所需的文摘记录,必要时进行代码转换或格式转换处理,并转贮为磁带、软盘或缩微形式。
中国从70年代开始研制汉字自动照相排版系统,8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上海等先后推出具有第四代照相排版技术特点的汉字自动照相排版系统,一些情报机构也相继采用了日本、英国制造的中文激光照相排版系统,因此汉字检索刊物的自动编辑和照相排版开始在一些单位进入实用阶段。中国最早实现计算机编辑和照相排版的中国情报检索刊物,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中国医药总局合编的《中国药学文摘》,利用日本TK70计算机和昭和汉字处理系统编制而成。近年来,原化工部科技情报研究所、邮电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原机械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原电子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原地矿部地质科技情报研究所、铁道部科技情报研究所等情报机构,都先后建立了情报检索刊物自动编辑和照相排版系统。这些单位的共同特点,同国外情况基本相同,在计算机管理主题词表、创建文献数据库、计算机检索和计算机编排检索刊物等方面,形成了功能配套的综合性情报系统。据统计,中国1985年科技文献加工为二次文献的总数为 140万条记录,出版检索刊物共219种,而采用计算机编辑和照相排版的检索刊物目前不及10种。实现检索刊物的自动编辑和照相排版,是当前科技情报工作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技术的普及应用,必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和情报管理的发展。
检索刊物自动编辑排版的计算机编辑处理部分,同一般文献数据库的创建过程大同小异,关键在于排版输出,要求字体、字号、分辨率、插图、公式和化学结构式的表达、版式设计等达到铅印质量,因此必须采用高质量打印机或照相排版系统。小型情报机构编辑出版检索刊物,如果发行份数不多,可采用小型激光打印机或其他高分辨打印机输出原稿,提供拷贝或胶印。大型专业情报机构,尤其原来大量发行检索刊物的情报机构,则通常需要采用照相排版系统,以保证检索刊物的印刷质量。照相排版,指利用光学照相方法进行印刷前的原稿准备工作,设备通常包括光源、字符(字体)存储器、透镜和光敏记录介质等部分。照相排版自问世以来经历了好几代的发展。第一代照相排版是由传统加热金属铸字机改进而成。第二代照相排版采用磁盘和磁鼓存储各种字符和字体,但基本上是电子机械式的设备。第三代照相排版采用阴极射线管(CRT)发生器,字符以数字形式存储,可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字符可显示在屏幕上或在光敏介质上曝光。第四代照相排版采用数字字符存储器,用激光扫描成像,可对图形和正文进行排版。照相排版的输入设备也同样有发展。初期的输入设备采用穿孔纸带,现在一般采用键盘直接输入照相排版,可输出在软盘和磁带上。正文在输入照相排版之前可以打印硬拷贝或在屏幕上显示,以便校对(见彩图)。照相排版的输入阶段,可用文字处理机来控制,从而节省键盘操作的费用。检索刊物自动编辑排版的应用系统,随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不同而异,但基本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环节:
数据输入和校对 按照检索刊物著录规则的有关标准,输入每期检索刊物的文献记录数据,打印出清样反复修改错误,建立数据库。这一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其过程与情报检索建库阶段基本相同。
增补项目 参照事先存储的字典和工具,对数据库的有关项目自动增补必要的信息,例如通过ISSN号码,增加期刊刊名、简称、发行国等;通过主题词典,增加主题词的上位词、英译名、拉丁拼音等。
自动给号 对每条文摘的记录自动给出规定的编号,作为以后加工处理的参照代码。
编辑处理 从数据库中抽出某一期检索刊物的文摘记录,按编别或大类别的顺序排列。按编别或大类别重复处理有关的文摘记录,加上标题,排列,编辑各种索引,版面设计,出排版毛条,出清样。
照相排版 对经过编辑处理的清样加插图并进行拼版,版样定稿,制成胶片,出阳图,胶版印刷。
年度索引编辑 年度索引通常包括主题索引、作者索引、收录期刊目录等部分。这些数据从数据库抽出累积而成,经过上述编辑和照相排版,制成胶片,胶版印刷。
制成文献磁带或软盘 从数据库中抽出所需的文摘记录,必要时进行代码转换或格式转换处理,并转贮为磁带、软盘或缩微形式。
中国从70年代开始研制汉字自动照相排版系统,8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上海等先后推出具有第四代照相排版技术特点的汉字自动照相排版系统,一些情报机构也相继采用了日本、英国制造的中文激光照相排版系统,因此汉字检索刊物的自动编辑和照相排版开始在一些单位进入实用阶段。中国最早实现计算机编辑和照相排版的中国情报检索刊物,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中国医药总局合编的《中国药学文摘》,利用日本TK70计算机和昭和汉字处理系统编制而成。近年来,原化工部科技情报研究所、邮电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原机械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原电子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原地矿部地质科技情报研究所、铁道部科技情报研究所等情报机构,都先后建立了情报检索刊物自动编辑和照相排版系统。这些单位的共同特点,同国外情况基本相同,在计算机管理主题词表、创建文献数据库、计算机检索和计算机编排检索刊物等方面,形成了功能配套的综合性情报系统。据统计,中国1985年科技文献加工为二次文献的总数为 140万条记录,出版检索刊物共219种,而采用计算机编辑和照相排版的检索刊物目前不及10种。实现检索刊物的自动编辑和照相排版,是当前科技情报工作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这项技术的普及应用,必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情报检索系统和情报管理的发展。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