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imalayan pine
喜马拉雅松
2) Larix potaninii var.macrocarpa
喜马拉雅落叶松
3) Himalaya
喜马拉雅
1.
The Current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Himalaya Range Obtained from GPS Measurement;
由GPS测量得到的喜马拉雅的现今构造变形
2.
Shear wave splitting in Himalaya;
喜马拉雅地区S波分裂研究
3.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of Himalaya;
喜马拉雅超高压变质作用
4) Himalayas
[英][,himə'leiəz] [美][hɪ'mɑljəz]
喜马拉雅
1.
Tectonic relief of the Nepal Himalayas;
尼泊尔喜马拉雅地区的构造地势(英文)
2.
Specific gravity field and deep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Himalayas east structural knot ;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的特异重力场与深部地壳结构
3.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section and uplift of Himalayas a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高山栎组分布区的形成和喜马拉雅的隆起、横断山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5) Himalayan
[英][hi'məleiən] [美][hɪ'mɑljən]
喜马拉雅期
1.
The Himalayan Cu—Mo—Au Mineralization in the Eastern Indo—Asian Collision Zone: Constraints from Re-Os Dating of Molybdenite;
印度—亚洲碰撞带东段喜马拉雅期铜—钼—金矿床Re-Os年龄及成矿作用
2.
Gold mineralization system related to alkali-rich porphyries in Himalayan,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Yunnan;
滇西北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统
3.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ock Series of Himalayan Granitoids in Western Qinghai_Xizang Plateau;
青藏高原西部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特征及岩石系列
6) northern Himalayas
北喜马拉雅
1.
The Kuco-Gamba Basin in the southern Tibe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Himalayas structural zone,and is distributed in an east-west direction.
西藏古错—岗巴盆地呈东西向展布,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分区。
2.
The Lower Cretaceous in northern Himalayas mainly consists of clastic rocks.
北喜马拉雅地区早白垩世沉积以碎屑岩为主,海底扇沉积十分发育。
补充资料:喜马拉雅长叶松
喜马拉雅长叶松介绍 喜马拉雅长叶松 (Pinus roxburghii Sarg.) 科属:
松科
别名:
西藏长叶松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45米,胸径40-100厘米;幼树树皮深灰色,老树树皮暗红褐色,较厚,深纵裂,粗糙,呈片状脱落;冬芽卵圆形,小枝褐色,无树脂;大枝轮生,斜展;小枝粗壮,1年生枝灰色或淡褐色。针叶3针一束,细长,下垂,长20-35厘米。宽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背面光绿色,背面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横切面呈扇状三角形,有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长2-3厘米,宿存;鳞叶延下生长。雄球花单生幼枝基部的苞片腋部。有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雄蕊;雌球花近顶生,球鳞先端反曲。球果下垂,翌年成熟,长卵圆形,长10-20厘米,直径6-9厘米,梗较粗短;种鳞木质,近长方形,鳞质强隆起,具明显的横脊,鳞脐长三角状;种子长倒卵圆形,长8-12毫米,具结合而生的翅,种翅长约2.5厘米,中部宽约8毫米。
分布与习性:
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吉隆县冲色村至热索桥一带,海拔1800-2400米的山地。其分布中心是喜马拉雅山南坡,西藏南部为其分布区的北缘。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境内海拔500-1500米也有分布。喜马拉雅长叶松属暖温干燥型的阳性树种。能适应暖温干燥的气候环境。所在地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呈酸性反应。常形成较大面积的单层纯林,也有少数与乔松PinusgriffithiiMcClelland和高山栎QuercussemicarpifoliaSmith.等树种混生。生长较快。46年生植株高21.1米,胸径39.5厘米,年平均高生长量为46厘米,直径生长量为0.86厘米。果期10-11月。
繁殖与栽培:
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的山区,以建立苗圃,直接播种,为了防止苗得病,土壤必须消毒。出苗后移植。
应用:
稀有种。喜马拉雅长叶松在我国分布极窄,并为该种分布的北界,其球果甚大,针叶特长,对研究植物区系及松属分类、分布有一定的意义。木材有多种用途,树皮、枝、叶可提取栲胶、松节油和割取松脂。为有发展前途的经济、用材树种。
图片:
松科
别名:
西藏长叶松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30-45米,胸径40-100厘米;幼树树皮深灰色,老树树皮暗红褐色,较厚,深纵裂,粗糙,呈片状脱落;冬芽卵圆形,小枝褐色,无树脂;大枝轮生,斜展;小枝粗壮,1年生枝灰色或淡褐色。针叶3针一束,细长,下垂,长20-35厘米。宽约1.5毫米,边缘有细锯齿,背面光绿色,背面及腹面两侧均有气孔线;横切面呈扇状三角形,有2个中生树脂道;叶鞘长2-3厘米,宿存;鳞叶延下生长。雄球花单生幼枝基部的苞片腋部。有多数螺旋状排列的雄蕊;雌球花近顶生,球鳞先端反曲。球果下垂,翌年成熟,长卵圆形,长10-20厘米,直径6-9厘米,梗较粗短;种鳞木质,近长方形,鳞质强隆起,具明显的横脊,鳞脐长三角状;种子长倒卵圆形,长8-12毫米,具结合而生的翅,种翅长约2.5厘米,中部宽约8毫米。
分布与习性:
在我国仅分布于西藏吉隆县冲色村至热索桥一带,海拔1800-2400米的山地。其分布中心是喜马拉雅山南坡,西藏南部为其分布区的北缘。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境内海拔500-1500米也有分布。喜马拉雅长叶松属暖温干燥型的阳性树种。能适应暖温干燥的气候环境。所在地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呈酸性反应。常形成较大面积的单层纯林,也有少数与乔松PinusgriffithiiMcClelland和高山栎QuercussemicarpifoliaSmith.等树种混生。生长较快。46年生植株高21.1米,胸径39.5厘米,年平均高生长量为46厘米,直径生长量为0.86厘米。果期10-11月。
繁殖与栽培:
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的山区,以建立苗圃,直接播种,为了防止苗得病,土壤必须消毒。出苗后移植。
应用:
稀有种。喜马拉雅长叶松在我国分布极窄,并为该种分布的北界,其球果甚大,针叶特长,对研究植物区系及松属分类、分布有一定的意义。木材有多种用途,树皮、枝、叶可提取栲胶、松节油和割取松脂。为有发展前途的经济、用材树种。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