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日常生活机器人
1)  everyday robot
日常生活机器人
2)  daily life humanization
日常生活人道化
3)  daily life
日常生活
1.
The affection of behavior therapy to the daily life of chronic schizophrenic inpatients;
行为治疗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日常生活作用的影响
2.
Rewriting of Ideal and Affirmation of Daily Life Experience——On Wangmeng s Series of Novels on Seasons and Else;
理想的重写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肯定——论王蒙的“季节”系列小说及其他
3.
Beauty is life and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daily life——to begin with Cheruyshevski′s aesthetic theory;
“美是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由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理论想起
4)  everyday life
日常生活
1.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and thinking of the subject of literature and art;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2.
Modern Design in Everyday Life;
现代设计的日常生活批判
3.
The Seek and Loss of Aesthetic Ideal——Urban everyday life and the change of aesthetic orientations in women writing of China in 1990s
审美理想的寻找与迷失——城市日常生活与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审美取向
5)  ordinary life
日常生活
1.
The Ordinary Life Base of Institutional Justice;
制度公正的日常生活基础
2.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thinking,the concept of ordinary life is opposite to the definition of job(whether in the time or in the space).
按照一般思维,日常生活与工作是两个相对对立的概念(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所形成的观念和衍生的人际关系,使得两者看似对立,实则紧密相联。
3.
Almond and Sidney Verba investigated the conditions of civil virtue in five Western countries,and the social survey of "Analysis of moral ordinary life of citizens" could provide concrete evidence of civil virtue in China.
两次调查各有侧重,前者着重于公民文化,后者则立足于公民的日常生活,但就调查的主体、对象及公民美德的层次而言,二者的比较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6)  daily life circle
日常生活圈
补充资料:日常生活社会学
      研究日常生活领域中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产生和发展  最早用唯物史观研究无产阶级日常生活的著作是F.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英国统计学家、社会学家C.布思在19世纪末对伦敦市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写出了《伦敦居民的生活和劳动》(1891~1903)一书。美国社会学家R.E.帕克等人在20世纪20年代对芝加哥城市社区生活作了广泛的调查、分析。美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W.G.萨姆纳的《民俗论》(1907)一书,从理论上阐述了在群体日常生活中风俗习惯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同这一进程相伴而生的是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为人们提供的日常生活设施日益完善以及日常生活服务的日益社会化。这些对人们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意义越加重要。日常生活社会学的研究更加科学化。苏联自恢复社会学研究以来,比较重视日常生活的研究,确认了日常生活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地位。它主要研究在日常生活领域内,影响各阶级、阶层、职业、劳动、地域共同体中人们现实行为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机制和社会心理机制,并分别从物质的、精神的以及家庭的等日常生活不同领域的角度,研究满足劳动者物质和精神需求的途径。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对日常生活的研究发展较快。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社会批判理论,强调研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官僚制和大众文化控制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异化现象;美国现象学社会学派从M.韦伯的"主观理解"出发,认为个人赋予日常生活各种情境的意义具有首要作用,他们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过程,重视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的语言来揭示其社会意义;民俗学方法论则把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作为自己研究的中心课题,着重通过各种调查方法来发现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发现人们是怎样理解和解释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美国社会学家A.韦格特在《日常生活社会学》(1982)一书中,根据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实际,归纳出计算机、自动化、官僚组织、火箭、电视、人口增长和人口向城市集中为现代日常生活的七大特征,并对日常生活与科学、宗教、巫术、广告、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作了详尽分析。
  
  中国自1979年以来,一直重视对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研究。研究的课题主要涉及:物质生活的需求及合理消费模式的确立问题;家庭日常生活方式;城市居民家务劳动及日常生活的社会服务;闲暇时间的利用及精神需求的满足途径;日常生活交往及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等等。
  
  基本内容  日常生活社会学以人们在日常生活领域的相互关系、活动和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日常生活指在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领域以外,对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消费性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用、医疗保健、文化学习、体育锻炼、休息娱乐、亲友交往、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广泛的活动领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一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征,受物质生产水平、社会关系、道德风尚、文化教育、历史传统、社会心理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般说来,日常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保留着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在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方面的特有形式,其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表现出稳定的特点。一定社会的日常生活变异同社会经济变迁相比,往往具有滞后性。而某种日常生活范式一旦形成,则对人们的个性和行为修养产生重要影响。
  
  各国学者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对日常生活作了多种分类:①从主体角度分为社会日常生活、家庭日常生活、个人日常生活;②从社区角度分为城市日常生活和农村日常生活;③从日常生活宏观结构角度,分为日常物质生活和日常精神生活;④从日常生活微观结构角度,分为满足生理需要日常生活、社交生活、文娱体育生活、个人创造活动、家务劳动生活和家庭道德生活,等等。
  
  日常生活社会学主要研究:①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诸因素对日常生活的制约作用,不同阶级、阶层、职业群体之间以及社会群体内部日常生活各种差别的形成因素;②日常生活中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途径、方式和特点,以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合理结构;③日常生活的时间预算、闲暇时间的利用,不同职业、人口群体和个人的生活活动结构;④家务劳动的自我服务和社会服务;⑤日常生活的时尚、风俗、情绪等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特点及其形成条件;⑥家庭及各种非正式组织中的人际关系、行为规范和准则;⑦日常生活的社会化对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个人对于最适合本人特点的日常生活方式的选择等问题。
  
  研究方法  除采用社会学的一般方法外,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法:①对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如物质消费、精神文化、家庭生活和交往)进行分类统计的研究方法。②累积研究方法,如通过时间支配状况这一特定尺度,测定不同群体和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结构、各种现象和过程存在的原因和内部联系;通过家庭用具拥有量及使用特点等资料,判断人们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需求满足状况和个人或群体的文化水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