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阿魏乳浊液
1)  milk of asafoetida
阿魏乳浊液
2)  emulsion [英][ɪ'mʌlʃn]  [美][ɪ'mʌlʃən]
乳浊液
1.
Preparation of ZrO_2(Y_2O_3) spherical nanometer powders via coupling route of water-oil emulsion with homogenous precipitation;
乳浊液和均匀沉淀结合法制备球形纳米ZrO_2(Y_2O_3)粉末
2.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Emulsion in 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乳浊液的增敏效应
3.
The comparision of drug effect and irritation of miconazolen itrate emulsion and its inclusion compound;
硝酸咪康唑乳浊液和环包物的药效及刺激性比较
3)  Levitation [英][,levi'teiʃən]  [美][,lɛvə'teʃən]
悬乳浊液
1.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Lean in Meat by L'vov Platform GFAA——Application The technique of Preparation Levitation by Low Temperature and Matrix Modifier;
平台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肉类中铅——应用超低温制悬乳浊液与基体改进剂技术
2.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Cadmium in Solid Drinks by Graphite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with Levitation;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悬乳浊液直接进样测定固体饮料中的镉
4)  emulsium liquid membrane
乳浊液膜
5)  emulsion method
乳浊液法
1.
7H_2O by the emulsion method.
FeSo_4·7H_2O为原料,用乳浊液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在12-18nm的超细球形Fe_2o)_3粉体,运用X射线衍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
2.
Ultrafine Y2O3 stabilized ZrO2 powder with average crystalline size of 13~14um and irregular oreven spherical secondary particle shape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emulsion method.
用乳浊液法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为13~14nm,二次颗粒呈多边形或球形的3mol%Y2O3-ZrO2粉体。
6)  inverse emulsion
逆乳浊液
补充资料: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
(AlfredLotharWegener)


阿尔弗雷德·魏格纳1880年11月1日,柏林~1930年11月2日,格陵兰,其他汉语译名主要有“艾尔弗雷德·魏格纳”、“阿尔弗里德·威格纳”、“阿鲁夫雷多·魏格纳”,简称“魏格纳”,德国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大陆漂移说创立者。

魏格纳起初研究天文学及气象学,喜爱冒险,曾乘坐热气球参加耐空比赛,并曾经以52小时的成绩打破当时最长的耐空纪录(35小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参军并两度负伤。他留意到非洲大陆西岸和南美洲东岸的海岸线很相似,因此推测大陆原本是相连的,1912年出版《大陆与大洋的起源》一书。曾三次前往格陵兰进行极地上层大气及冰河学的研究探险活动,并曾在北纬77度的冰上连续渡过两个冬天。1930年11月,在一次前往格陵兰的探险中死亡,享年50岁。后人為纪念他,月球及火星上有以他命名的陨石坑,小行星29227也是以他為名的。

主要经历

1905~1906年在林登堡航空气象台工作,1906~1908年参加丹麦探险队,1912~1917年参加科赫-格林贝格探险队,去格陵兰考察。1919年任汉堡海洋气象台理论气象学部主任兼汉堡大学教授,1924年任格拉茨大学教授。1929年率探险队第三次去格陵兰考察,并在该岛三千米高地上建立了考察站,1930年11月在归途中于格陵兰遇难身亡。

主要成就

主要研究大气热力学和古气象学。1912年提出关于地壳运动和大洋大洲分布的假说——“大陆漂移说”。他根据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和南美洲海岸轮郭非常相似等资料,认为地壳的硅铝层是漂浮于硅镁层之上的,并设想全世界的大陆在古生代石炭纪以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盘古大陆),在它的周围是辽阔的海洋。后来,特别是在中生代末期,盘古大陆在天体引潮力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破裂成若干块,在硅镁层上分离漂移,逐渐形成了今日世界上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但这一假说却难以解释某些大问题,如大陆移动的原动力、深源地震、造山构造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