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甲撑二甲醚
1)  dimethoxymethane [,daime,θɔksi'meθein]
甲撑二甲醚
2)  Methylal [英][,meθə'læl]  [美][,mɛθə'læl]
甲撑二甲醚
3)  PTMG
聚四甲撑醚二醇
1.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of Polyurethane Elastomer Based on PTMG;
聚四甲撑醚二醇聚氨酯弹性体性能和应用
4)  Poly(phenylene oxide)/PPO
聚苯醚(聚2,6-二甲基苯醚),聚苯撑氧
5)  dimethyl ether(DME)
二甲醚
1.
Investigation of Direct Injection Diesel Engine Fuelled with both Low Proportion Dimethyl Ether(DME) and High Proportion Diesel;
直喷柴油机掺烧低比例二甲醚(DME)和高比例柴油的试验研究
2.
In dimethyl ether(DME)/air premixed flat-flame,the influences of fuel/air flow rate and fuel equivalence ratio on forming formaldehyde and its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针对二甲醚平面预混火焰,实验研究了燃料当量比和燃料流量对燃烧过程中甲醛产生和排放特性的影响。
3.
Lubricity evaluation method of dimethyl ether(DME) fuel was investigated by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s.
在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车用二甲醚(DME)燃料润滑性能的评定方法。
6)  dimethyl ether (DME)
二甲醚
1.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on Development of Dimethyl Ether (DME);
关于发展二甲醚(DME)燃料的探讨
2.
To evaluate the fuel production and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several production systems of dimethyl ether (DME) and hydrogen manufactured by reactions of syngas made from coal and natural ga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equivalent energy consumption for cogeneration of the systems compared.
为了考查其中的制燃料和制氢两项技术,选取了由煤和天然气生产合成气进而生产二甲醚和氢能的几种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了系统分析。
3.
engine was modified to a dimethyl ether (DME) homogen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HCCI) combustion.
在一台2-135柴油机上实现了纯二甲醚(DME)的均质充量压燃(HCCI)的燃烧方式。
补充资料:甲撑二甲醚

国标编号 31031
CAS号 109-87-5
分子式 C3H8O2;CH3OCH2OCH3
分子量 76.10

无色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蒸汽压 43.99kPa/20℃;闪点-17℃;熔点104.8℃;沸点42.3℃;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相对密度(水=1)0.86;相对密度(空气=1)2.63;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低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分析试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粘膜有刺激性,有麻醉作用。吸入蒸气可引起鼻和喉刺激;高浓度吸入出现头晕等。对眼有损害,损害可持续数天。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对粘膜有明显刺激。对豚鼠眼有中等刺激作用。
急性毒性:LD505708mg/kg(兔经口);LC5046650mg/m3(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58g/m3×2小时/日×2次,80%死亡;小鼠吸入34100g/m3×7小时×15次,6/50死亡。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及强氧化剂易引起燃烧。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接触空气或在光照条件下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用活性碳吸附、已烷脱附)

5.环境标准:
美国 车间卫生标准 3110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