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乙酸烯丙酯
1)  2-Propenyl ethanoate
乙酸烯丙酯
2)  ethylacrylate
丙烯酸乙酯
1.
The microstructure of methyl methacrylate(MMA) and ethylacrylate(EA) copolymer prepared by radiation polymerization was studied by 1H NMR,13CNMR,DEPT,gHMBC and gHSQC NMR spectroscopy.
用1H NMR,13C NMR,DEPT,gHMBC和gHSQC等一维、二维谱研究了γ射线辐射引发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乙酯(EA)共聚物的微观化学结构并作了归属。
2.
Irradiation of ethylacrylate(EA) in air by 60Co at dose rate>15 Gy/s gave three peroxide compenents in different contents depending on the dose rate used.
丙烯酸乙酯经在空气下60Coγ辐照后,剂量率在15Gy/s以上时可形成3种过氧化物组份,各组份的分布随剂量率的不同而异;当剂量率为10Gy/s时,只形成单一的相当于第2组份的过氧化物。
3)  ethyl acrylate
丙烯酸乙酯
1.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poly(methylsiloxane) modified by ethyl acrylate;
丙烯酸乙酯改性硅油的合成和性能研究
2.
Study o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vinyl acetate and ethyl acrylate;
淀粉与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乙酯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3.
Study of kinetic of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ethyl acrylate;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乳液共聚动力学研究
4)  acrylic ester-vinylphenyl acetate
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
5)  vinyl acrylate
丙烯酸乙烯酯
6)  Acrylate-styrene bipolymer
丙烯酸酯-苯乙烯
补充资料:乙酸烯丙酯

国标编号 32133
CAS号 591-87-7
分子式 C5H6O2;CH3COOCH2CHCH2
分子量 100.12

无色液体;闪点 -18~23℃;沸 点 103.5℃;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93;相对密度(空气=1)3.4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40(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于树脂及粘合剂的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蒸气对眼、鼻、喉、支气管有刺激性,吸入后引起鼻出血、声嘶、咳嗽和胸部紧束感。高浓度吸入可发生肺水肿,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对皮肤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中等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0mg/kg(大鼠经口),1021mg/kg(兔经皮);LC501000ppm 1小时(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高热,可能发生聚合反应,出现大量放热现象,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2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口罩。必要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