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Nitrophenylhydrazine
间硝基苯肼
2)  m-Nitrophenylhydrazine
间硝基苯肼
3)  m-nitrophenol
间硝基酚
1.
Adsorption of m-nitrophenol on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resins;
间硝基酚在超高交联树脂上的吸附性能
2.
5,m-nitrophenol and p-nitrophenol were determined simultaneously with first-order derivative voltammetry at th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1 mol/L的HAc-NaAc体系中,采用一阶微分伏安法实现了间硝基酚、对硝基酚在玻碳电极上的同时检测。
4)  m nitrophenol
间硝基酚
1.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m nitrophenol and p nitrophenol in binary mixtures had been studied with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in the paper.
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同时测定了水样中含间硝基酚和对硝基酚的混合体系 ,在 0 1mol·l- 1 乙二胺 0 5mol·l- 1 氯化铵 (pH =8 5 0 )底液中于 - 0 5 0V和 - 0 69V (vsAg/AgCl)处出现两个灵敏度高且互不干扰的吸附波 。
5)  1-Methyl-3-mitrobenzene
间硝基
6)  Benzene,1-methyl-3-nitro-
间硝基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间硝基苯肼

国标编号 61815
CAS号
分子式 C6H7N3O2;O2NC6H4NHNH2
分子量 153.14

 
 黄色结晶;蒸汽压;熔点210℃(分解);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密度;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4(毒害品);主要用途: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粘膜、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经摩擦、震动或撞击可引起燃烧或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避免扬尘,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沙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置24小时,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必要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