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列岛
(一)地理位置
洞头县是全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位于浙南沿海,瓯江口外。列岛散布于东海大陆架上;西北距温州市区约53公里;南与瑞安市的北麂、北龙乡(大北列岛)隔海相望;西与瓯海区的永强、灵昆隔海相对;北望乐清、玉环两县。离大陆最近点为5.7公里。中心座标为北纬27o51′,东经121o08′;全境为北纬27o41′~28o01′,东经120o56′~121o15′。
洞头列岛周围洞头洋(洞头渔场),北通大陈、披山洋;南连北麂、南麂渔场;西南接崎头洋;水深在80米等深线以内。即北纬27o40′~28o02′东经120o56′~122o17′。南北宽约37公里,东西长约130公里,总面积约4810平方公里。
(二)地理位置特征
洞头列岛群山环抱,形势险要,地理位置特殊。史称"外载海洋,内资三江"(瓯江、鳌江、飞云江),外控温州湾,内扼瓯江口,是进出温州港的咽喉;处于我国沿海的中段,是海上南北交通的要津。它又是浙南的天然屏障,海上的军事要地。"盗得之可以为巢,我得之可以堵守"。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就于大门、鹿西等岛建烽火台;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方国珍曾一度以大三盘等岛为根据地,拦载朝廷的漕运。明朝,洞头成为温州沿海11个巡检司之一,曾派参将领兵船屯守,往来南北督哨。清朝,洞头列岛又成为浙南海防四段之一。解放以后,洞头军民建设海岛保卫国防,使洞头列岛成了海上长城。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先进集体--"军民联防模范连"和"先锋女子民兵连"。1960年10月,国防部为洞头军民荣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并授于一面上书"把海岛建成战时攻不破摧不毁的海上堡垒,平时丰衣足食的社会主义乐园"的锦旗。
由于洞头列岛依傍洞头洋,丰富的海洋水资源为洞头的衣食之源,渔业是洞头传统的基础产业。也是全国10个重点渔业县之一。1992年还荣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七·五"期间"渔业生产先进奖"。
二、分幅
洞头行政区域地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编绘的1971年出版1:50000地形图共3幅。总为东经121o00′~121o15′;北纬27o40′~28o10′。其中图号8-51-135-丙1幅,区域范围东经121o00′~121o15′,北纬28o00′~28o10′;图号7-51-3-甲1幅、区域范围东经121o00′~121o15′,北纬27o50′~28o00′;图号7-51-3-丙1幅,区域范围东经121o00′~121o15′,北纬27o40′~27o50′。
三、岛礁分布状况
洞头列岛的分布排列受构造带控制,以东北向张性、张扭性断裂为主构造线;其次是受北东南压性断裂控制。岛屿为大陆丘陵侵没海中的延续部分,列岛分布成东北--西南向,与海岸线方向一致。分布范围长约37公里,宽约30公里,自北而南大致有3群。
(一)北群
以大门岛为中心,共有39个岛屿和41个礁。主要的是大门、鹿西、小门3个住人岛,其余为无人岛。大门岛1992年6月前为区公所所在地、共乡岛;1992年6月后扩并为乡级岛。鹿西岛为乡级岛。小门岛为村级岛。大门岛为洞头列岛第一大岛,面积约28.6平方公里。大门的主峰烟墩山海拔391.8米,居洞头列岛之首。北水道将北群岛屿和中群岛明显分隔。北群岛屿的陆域面积约占全县陆域面积的44%。
(二)中群
以霓屿岛和状元岙岛为主,共有37个岛屿和31礁组成,从西至东,大致呈斜向"一"字型排列。洞头峡与三盘门将其与 南群岛屿分开。主要有霓屿岛、状元岙岛、花岗岛和青山岛4个住人岛,其余为无人岛。霓屿岛为共乡岛;状元岙岛是乡级岛;花岗岛为村级岛;青山岛是自然村岛。霓屿岛海拔最高是山尖山,331.6米;状元岙岛的烟墩炮山海拔最高,231.9米。中群岛屿的陆域面积约占全县陆域面积20%左右。
(三)南群
以洞头岛为中心,共110个岛屿和104个礁组成。洞头岛是洞头列岛的第二大岛,面积24.6平方公里。南群岛屿有洞头、半屏、大三盘、大瞿、南策、胜利岙、屿仔7个住人岛,其余为无人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