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5米切尔(mitchell)
1938年3月,美国空军提出了对双发中型轰炸机的最低要求:载弹1200磅、航程1200英里、速度大于200英里/时。波音、麦道、贝尔以及北美公司出标,最后北美中标,b-25随后亮相。二战结束前最好的战斗机p-51也是北美的产品。
b-25是二战全球战场中最为优秀的中轻型轰炸机之一,它以“米切尔”命名,以纪念一战中美国指挥官威廉.米切尔(william mitchell),在空军从陆军分离的过程中,米切尔作出了重要的贡献。b-25也是美国空军为数不多的以名字命名的飞机。
b-25主要由美国空军配备,美海军也配备相当数量的b-25,以对付太平洋上的日本帝国。通过租借法案,英国皇家空军、苏联空军、澳大利亚、荷兰等地也有为数不少的b-25。
b-25综合性能良好、出勤率高而且用途广泛,广泛的程度从空袭东京的任务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任务要求飞机携带2000磅的炸弹飞行2400英里。当时还有b-26可以与b-25竞争,但b-25因优良的起飞性能而被选中完成这一使命。1942年2月3日,改装后的两架b-25b在大黄蜂号上起飞成功,证明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此后二十四个机组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跑道上标出的模拟飞行甲板上演练短距起飞滑跑。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在适当的逆风情况下,b-25在450英尺就可以离地。
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b-25b在距离日本海岸700英里处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每架飞机携带4枚500磅的炸弹,轰炸了东京等城市,而后飞机飞往中国。16架飞机由于跳伞和迫降全部损失,但绝大部分飞行员在中国获救。尽管轰炸造成的实际损失微不足道,但这次行动对美日双方以及战争进程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即使b-25只制造出这16架,完成东京之行就足以使其名垂青史。但实际上b-25在太平洋中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战争中期,b-25参与使用了类似鱼雷攻击的“跳跃”投弹技术。飞机在低高度将炸弹投放到水面上,而后炸弹在水面上跳跃着飞向敌舰,这提高了投弹的命中率,并且经常炸弹在敌舰吃水线以下爆炸,杀伤力增大。
另外,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为适应战事的需要,b-25进行着不断的改装。例如,1943年,在两栖支援任务中,美军发现飞机的扫射比投弹能够更有效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所以对b-25的机炮进行了加强和改装,改装的最终结果竟然在b-25g型机头上加装了77mm的m4加农炮,这是二战实战中飞机上的最大口径的火炮。在1943年的新不列颠和俾斯麦海等的战役中,这种77mm火炮对付运输船和登陆艇等移动迅速的小型船只非常有效。实际上直至战后ac130上的105mm榴弹炮的出现才超过了b-25g的记录。但1944年时,m4火炮已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目标,北美就拆掉了可移动的机头而改装成二战结束时的最终型号b-25j,主要用于完成其轰炸任务,但其各个方向上仍装有18挺0.5英寸的机枪。从b-25改装的情况就可以对其广泛的用途窥见一斑。
在美国强大的战争机器下,停产前各型b-25共生产了9800余架,这一数量超过任何美国的双发飞机。
型 号 b-25j
制 造 商 北美公司
发 动 机 2发,莱特r-2600活塞发动机,每发1700马力
航 程 1350英里(2173 公里)
巡航速度 230英里(370公里)/小时
最大速度 272英里(438公里)/小时
升 限 25000英尺(7619米)
总 重 28460磅
载 弹 3000磅+18挺0.5英寸机枪
长 度 52.1英尺(16.13米)
翼 展 67.7英尺(20.6米)
机组人员 5人:机长、副驾驶、投弹员兼领航员、通讯员兼机枪手、机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