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成冰核率
1)  nucleating effectiveness
成冰核率
2)  ice nucleus formation
冰核形成
1.
The effects of H_2O molecules dipole polarization on ice nucleus formation and ice crystal growing under electrostatic field was investigated.
采用去离子水为实验样品,在-30℃低温环境中冷冻,冷冻过程中施加不同强度的静电场干扰,研究静电场对去离子水冰核形成及冰晶生长过程的影响。
3)  ice nucleant
成冰核
4)  ice formation rate
成冰率
5)  nucleation rate
成核速率
1.
crystallization kinetics was studied for dipentaerythritol and pentaerythritol by analyzing the nexus of crystal size and crystal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nexus of crystal growth rate and nucleation rate.
从结晶粒径与晶核数密度关系,晶体生长速率与成核速率关系着手,研究了二季戊四醇和季戊四醇的结晶动力学特性。
2.
The nucleation rate indicated by inducement temporal hour was measured.
测定了以诱导时间表示的成核速率。
3.
The nucleation rates exceeding 10 35 m -3 s -1 were determined i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t 300K to 600K for the freezing of molten (RbCl) 108 clusters.
分子动力学模拟测得熔融 (RbCl) 10 8离子簇在 30 0K至 6 0 0K温度时凝固的成核速率大于 10 35m-3s-1。
6)  nucleation rate
成核率
1.
The nucleation rate equation and the crystal growth rate equation of polymer melts in a strong electrostatic field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classical thermodynamics and the classical dynamics.
根据经典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理论 ,推导出了聚合物熔体在强静电场作用下成核率和晶核长大率的表达式 ,从理论上解释了聚合物熔体在强静电场作用下的结晶行为 。
2.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ulse pressure and pulse current, and between the nucleation rate and pulse pressure.
实验表明:粗大的富Sn树枝状初晶细化成近球状结构,提出了一个脉冲电流对凝固组织影响的唯象机制,用经典的均匀形核理论和电动力学理论导出了脉冲压力与脉冲电流之间和成核率与脉冲压力之间的关系,脉冲电流产生的大小不同的脉冲压力对晶核的形成和长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是导致不同观测结果的基本原因。
3.
By means of surface energy correction fun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various temperature and supersaturation,the microscopic surface tension was studied and the main reason of difference between nucleation rates calculated from various models was also analyzed.
考虑单分子聚团间相互作用下,Dillmann-Meier模型冷凝成核率结果较为准确,然而该模型运算量较大,不能适应于含有凝结现象的流动过程分析中。
补充资料:大气冰核
      能使大气中的过冷水滴在其上冻结,或能使大气中的水汽在其上凝华而成冰晶的悬浮微粒。根据冰晶生长的方式不同,分别称为冻结核和凝华核。纯净的小水滴,甚至在-40℃条件下,仍然不能冻结。大气冰核的存在,可以大大提高成冰的温度,使云中成冰的机会增多(见云和降水微物理学)。
  
  冰核浓度  在给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所含的微粒中,能起成冰作用的冰核数目,称为冰核浓度,它随温度的降低而按指数规律增加。在-20℃时,每升空气中约有一个冰核。温度每下降 4℃,其浓度约增大10倍。这是因为原来不起冰核作用的许多微粒,在降温之后也能起冰核作用的缘故。这种现象,称为冰核活化。所化,冰核浓度又称为冰核活化浓度或成冰核浓度。大气中的冰核浓度,不仅有很大的日际变化,而且随气团性质不同或地域不同而异,但不随高度而显著减小。因为冰核的成冰作用有随机性,加上测量中存在的困难,所以冰核浓度的测定值,比较粗略。
  
  冰核的来源  利用电子显微镜,可直接辨别出雪晶中有含硅物质的固体核心。实验证明,土壤和砂子的微粒有较高的成冰能力。这说明大气冰核的主要成分是土壤和灰尘。由北半球冰核浓度高于南半球的事实及日本观测到大气中冰核浓度提高同中国北部的尘暴有联系的现象,都说明大气冰核的主要来源是大陆地面的尘土。在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也排出成冰能力较高的微粒,这些微粒造成局地大气中大量的冰核。此外,有人提出流星的灰烬,可能是大气冰核的另一种来源。
  
  20世纪70年代以来,还发现一些有机物质,例如植物的腐殖质、微生物以及海洋表面的一些浮游生物等,它们有较高的成冰能力,称为生物冰核。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