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海洋环境道德教育
1)  Ocean environment moral education
海洋环境道德教育
2)  marine environmental moral
海洋环境道德
3)  marin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海洋环境教育
4)  environmental moral education
环境道德教育
1.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University in the Ethics Vision and Its Environmental Moral Education;
伦理学视野中的绿色大学构建及其环境道德教育
2.
The pedag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moral education which can be explored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concrete practice including the idea of methodologies,principles and stages of implementation etc.
教育学意义上的环境教育概念的解读,是环境道德教育理念问题提出的理论基础。
3.
As the training base of high-level talents,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hould become the main place of environmental moral education.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保护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5)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环境道德教育
1.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education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roaches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
在高校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6)  environmental morality education
环境道德教育
1.
This paper first expatiates on the conceptional relationships among environmental morality educ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morality education and environmental ethic, then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basic and further connot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rality education.
环境道德教育是从道德规范层面解决现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根本举措和便捷路径,是人性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最终旨归。
补充资料: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任不久,1931年即提出"海洋学、气象学,亦皆为其他大学所未办,我们……皆可渐次设立"。1932年即聘请教授开始讲授海洋知识课程,1934年发起组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并承办暑期讲习班等。这一系列的活动,为后来海洋类专业的设置和学校海洋特色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抗战胜利后,厦门大学于1946年成立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唐世凤教授为首任系主任和所长。同年山东大学也设立海洋研究所,1947年2月获教育部批准,规划设置海洋学系。1949年赫崇本博士回国受聘山东大学教授,1950年调入物理系气象组,1951年任海洋物理研究所所长。时任青岛观象台台长的王彬华(王华文),也兼任物理系气象组教授。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唐世凤教授等3名教师和18名学生调入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海洋学系,赫崇本任主任,与景振华等筹建物理海洋学专业,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童第周、曾呈奎教授也参加了筹建工作。1953-1954年文圣常、王彬华、牛振义教授调入山东大学海洋学系,1954-1957年毛汉礼、束星北教授曾受聘来系进行教学和科研。

1958年经高教部同意,物理海洋学专业改名为海洋水文学专业,海洋气象教研组扩充为海洋气象专业。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留青岛的部分于1959年成立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学系更名为海洋水文气象系,下设海洋水文学与海洋气象学两个专业。赫崇本升任山东海洋学院教务长,仍兼系主任;王彬华为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文革期间,曾将两个专业合并为海洋水文气象专业,1973年重新分为两个专业。1978年文圣常接任系主任。1980年海洋水文学专业恢复物理海洋学名称,系名改称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学系。1983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物理海洋研究所,文圣常副院长兼任所长,王景明任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系主任。同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河口海岸带研究所,赫崇本副院长兼任所长。1984年,应学科建设需要,由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大部分人员整合组建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赫崇本任名誉主任,奚盘根任主任;应工程建设需求,同年增设海岸工程专业,并建立了海洋工程动力学教研室和海洋工程动力实验室,侯国本任主任。

1985年学校决定将海岸工程专业、海洋工程动力学教研室和海洋工程动力实验室全部划归海洋工程系。海洋系为海洋工程系以及其后的工程学院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1988年学校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1991年物理海洋学专业改名为海洋学专业,海洋气象专业改名为天气动力学专业。1993年成立海洋环境学院,下设海洋学系、海洋气象学系、物理海洋研究所、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物理海洋实验室。文圣常任名誉院长,冯士筰任院长,1994年冯士筰升任副校长,俞光耀接任院长,1995年孙孚接任院长。 1998年海洋学专业更名为海洋科学专业,天气动力学更名为大气科学专业。同年,学校决定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挂靠海洋环境学院,下设海洋环境科学研究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工业水回用技术研究所(由化学化工学院划入)、资源与环境工程勘察设计检测中心、海洋生态动力学实验室等,李凤岐为院长。2001年学校决定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原研究院各单位不再挂靠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环境学院为又一个新学院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海洋环境学院现辖有海洋学系、海洋气象学系、物理海洋研究所和物理海洋实验室。

海洋学系现设有海洋科学、海洋管理、应用海洋学三个本科专业,并主持海洋学人才基地建设。该基地是1991年我国首批设置的15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于1999年经教育部验收挂牌,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地。海洋系拥有流体力学、海洋调查、卫星海洋学、海洋与大气数值模拟等教学实验室。海洋气象学系设有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二个本科专业。拥有气象实习台、海洋气象教学实验室、大气探测教学实验室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