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ang Dynasty Durihuang frescoes
唐代敦煌壁画
2) Dunhuang frescoes
敦煌壁画
1.
Craftsmanship of Dunhuang frescoes;
从敦煌壁画的传神写照中看匠心
2.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Dunhuang frescoes s change writer, compare the mural paiting styles in various times, analyse their inheritance and creativeness from modelling, establish the subject matter and so on.
本文从研究敦煌壁画艺术的演变入手,对其不同时代的壁画风格进行了比较,从造型、设色、题材等诸方面分析他们的继承性和创造性。
3.
The clothing cultures contained in Dunhuang frescoes are rich and varied,among which the costumes of the Tang Dynasty are the most gorgeous and graceful.
敦煌壁画所蕴含的服饰文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其中唐朝服饰最是绚丽多姿,雍容大度。
3) Dunhuang mural paintings
敦煌壁画
1.
The processes to restore 3D information of the Dunhuang mural paintings by means of digital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and computer-based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expound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digitally preserve the Dunhuang mural paintings in their original style.
详细阐述了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来恢复敦煌壁画三维信息的过程,以达到原样数字保存敦煌壁画的目的。
2.
The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are valuable remains of world humankind, it s very important to storage really and manage the Dunhuang mural paintings and painted sculpture.
该研究以045号窟为例,应用近景摄影测量、数字图象处理、色度学利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方法,以现有的仪器设备为基础,对洞窟内壁画、塑象等进行近景摄影测量、图象几何纠正和彩色失真矫正,建立了可操作的"敦煌壁画计算机存贮与管理信息系统"。
3.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nage and apply efficiently the Dunhuang mural paintings and painted sculpture,as valuable cultural remains of the humankind,us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computer technique.
敦煌莫高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利用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管理和应用敦煌壁画有着重要意义。
4) Dunhuang mural
敦煌壁画
1.
The Value of Dunhuang Mural in Art Education;
敦煌壁画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2.
On the Stage Creation of Male Music-Dance in Dunhuang Mural
试论敦煌壁画男性乐舞的舞台创作
5) Dunhuang fresco
敦煌壁画
1.
The Mogao Grottoes of Dunhuang frescoes formed its own complicated evolution during the development.
透过敦煌壁画衍变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色彩风格,我们能领略其复杂多姿的色彩结构。
2.
Dunhuang fresco, which gradually became popular as the Buddhism culture being introduced into China, is probably the most valuable art in ancient China.
作为中国古时的登封之作——敦煌壁画,它是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而兴盛起来的。
3.
The Dunhuang fresco by its magnificent scale, counts one by one several dynasty the changes,and has unfolded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tradition drawing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to common people.
敦煌壁画以它辉煌的规模,历数十几个朝代的更替,向世人展现了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杰出成就。
6) Dunhuang Murals
敦煌壁画
1.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Modeling and Furnishings of Dunhuang Murals’Beauty;
敦煌壁画仕女的造型与服饰初探
2.
The clothing culture in Dunhuang murals is rich in type,and the Tang-dynasty costumes are the most gorgeous and graceful.
敦煌壁画所蕴含的服饰文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其中唐朝服饰最是绚丽多姿,雍容大度。
3.
A picture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Dunhuang murals in light of the beauty rules of form in modern plane construction theories indicates that Dunhuang murals conform to the modern aesthetic principles.
运用现代平面构成理论中的形式美原则分析敦煌壁画的构图形式,阐明敦煌壁画的构图形式符合现代平面构成的审美原则。
补充资料:唐代敦煌通俗文学
指敦煌遗书中的唐五代通俗文学作品。是唐五代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一批已湮没近千年的敦煌遗书,主要是唐五代时期的各种写本和木刻书籍,总数达 4万多件,这是20世纪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在不长的时间内(1907~1914),英、法、俄、日、美等国的探险者纷纷前往敦煌,大肆劫掠。许多有价值的敦煌遗书,现分别藏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以及日本大谷大学、龙谷大学图书馆等处。国内北京图书馆收藏敦煌遗书近万卷,多属佛道经典。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国内已获得英、法两国所藏敦煌遗书的原卷缩微片。苏联也曾于60年代开始出版所藏敦煌遗书的解说目录和一些变文的影印解说本,但大部分内容尚未公之于世。
敦煌遗书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宝藏,它们为研究中古时期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思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当时的中西交往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而随之产生了专门研究敦煌文物的敦煌学,敦煌通俗文学是敦煌学研?康闹匾韵蟆?
在已发现的敦煌遗书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除去少数文人作品及某些专集、选集残卷外,大多是唐五代时期流传于民间的通俗文学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敦煌歌辞。指托于曲调、能发声歌唱的辞,包括曲子辞和大曲辞。曲子辞,一称曲子调,除少数为诗人文士所作外,多数是民间作品。虽然从文学技巧上看,它们还比较粗糙,但所反映的民间现实生活和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则往往真切动人。它们为宋词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②敦煌诗歌。其中有古代选本《玉台新咏》、《文选》和唐代诗歌选集、诗集残卷如《唐人选唐诗》、《诗总集》、《白香山集》、《高適诗集》等,还有一些唐代诗人的诗篇、诗句如韦庄的《秦妇吟》等。这些虽不属通俗文学范围,但可弥补《全唐诗》之不足,也可供校勘之用。唐初民间诗人王梵志的五言通俗诗长期失传,在敦煌遗书中却保存下来,为研究唐诗增添了重要的资料。
③敦煌变文。敦煌遗书保存了许多民间说唱文学的变文作品,如《汉将王陵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等。变文是唐代佛寺禅门讲经同民间说唱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生长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秉承汉魏六朝乐府、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并在演绎佛理经义的宗教文学影响和启迪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体。它的特点是有说有唱、韵白结合、语言通俗、意旨浅显。题材或取自佛经神变故事,或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或直接表现现实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大都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因而受到僧俗人等的欢迎,成为当时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
④敦煌话本小说。是唐代民间"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其特点是以散文叙述为主,间有少数诗词,并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其中如《庐山远公话》、《叶净能诗》、《韩擒虎话本》、《唐太宗入冥记》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理想和愿望。这类话本小说为研究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和宋元话本小说的渊源,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探索途径。
⑤敦煌赋。包括两类作品:一是文人赋作,如《文选》中的《西京赋》、《啸赋》,和王绩《元正赋》、刘瑕《驾行温汤赋》、刘长卿《酒赋》、白行简《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等。二是通俗故事赋,如《韩朋赋》、《晏子赋》、《燕子赋》等以"赋"为名的作品,和汉魏六朝以来文人赋不同,它们已初步摆脱骈词俪句的形式,语言通俗畅达、明白如话,故事性强,同小说比较接近。由于是流传民间的作品,故称为"俗赋"。
此外,敦煌遗书内还有以唱词形式出现的《季布骂阵词文》,驳诘议论性的杂文《茶酒论》、《孔子项托相问书》,以及属于宗教文学的“押座文”和一部分"佛赞"、"偈颂"等。
敦煌通俗文学的表现手法虽然比较稚拙,但在艺术上仍有可取之处:①题材多样化。它们在广阔的社会领域展现了佛寺禅门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有佛国天堂的虚幻描绘,冥界地狱的恐怖场景,也有现实社会的真实记录和人情世态的生动表现。它们或揭露矛盾、抨击现实,或感慨悲怀、触景兴叹,或劝世警俗、讥讽嘲弄,或多或少地触及当时社会的某些弊端,从而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②语言通俗化。作为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作品,敦煌文学保存了大量的口语俚词,并具有文学语言的准确精炼性。它所创造的散韵结合、诗文并用的语言体式,尽管还不够完善,但已显示了后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方向。③创作方法理想化。敦煌文学既注重对现实的客观描绘,又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来表达人们的意愿,如《韩朋赋》、《叶净能诗》等还能巧妙地把两者糅合在一起,力求塑造出理想同现实相结合的人物形象。这些对后代的诗、词、小说、戏剧和民间说唱文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敦煌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显示了诗歌、词曲、辞赋、小说、讲唱文学等多种文学样式的来踪去迹,证明了通俗文学同音乐、戏曲、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关系,解释了文学发展史上长期模糊不清的某些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郑振铎所著《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均谈到敦煌通俗文学,实为提倡敦煌文学之先河。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学者开始采集和整理敦煌遗书内的通俗文学作品,罗振玉的《敦煌零拾》(1924)、刘复的《敦煌掇琐》(1925)、许国霖的《敦煌杂录》(1935),分别辑录了曲子、变文、诗词、俚曲、佛曲、词文等多种敦煌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通俗文学的研究进入新的时期,先后出版了周绍良的《敦煌变文汇录》、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任二北的《敦煌曲校录》、王重民等编的《敦煌变文集》等专集,发表在报刊杂志的论文、札记亦为数不少,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敦煌遗书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宝藏,它们为研究中古时期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宗教思想、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当时的中西交往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而随之产生了专门研究敦煌文物的敦煌学,敦煌通俗文学是敦煌学研?康闹匾韵蟆?
在已发现的敦煌遗书中,有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除去少数文人作品及某些专集、选集残卷外,大多是唐五代时期流传于民间的通俗文学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敦煌歌辞。指托于曲调、能发声歌唱的辞,包括曲子辞和大曲辞。曲子辞,一称曲子调,除少数为诗人文士所作外,多数是民间作品。虽然从文学技巧上看,它们还比较粗糙,但所反映的民间现实生活和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则往往真切动人。它们为宋词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②敦煌诗歌。其中有古代选本《玉台新咏》、《文选》和唐代诗歌选集、诗集残卷如《唐人选唐诗》、《诗总集》、《白香山集》、《高適诗集》等,还有一些唐代诗人的诗篇、诗句如韦庄的《秦妇吟》等。这些虽不属通俗文学范围,但可弥补《全唐诗》之不足,也可供校勘之用。唐初民间诗人王梵志的五言通俗诗长期失传,在敦煌遗书中却保存下来,为研究唐诗增添了重要的资料。
③敦煌变文。敦煌遗书保存了许多民间说唱文学的变文作品,如《汉将王陵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等。变文是唐代佛寺禅门讲经同民间说唱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生长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秉承汉魏六朝乐府、志怪小说、杂赋等文学传统,并在演绎佛理经义的宗教文学影响和启迪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体。它的特点是有说有唱、韵白结合、语言通俗、意旨浅显。题材或取自佛经神变故事,或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或直接表现现实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大都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因而受到僧俗人等的欢迎,成为当时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
④敦煌话本小说。是唐代民间"说话"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其特点是以散文叙述为主,间有少数诗词,并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其中如《庐山远公话》、《叶净能诗》、《韩擒虎话本》、《唐太宗入冥记》等,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理想和愿望。这类话本小说为研究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和宋元话本小说的渊源,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探索途径。
⑤敦煌赋。包括两类作品:一是文人赋作,如《文选》中的《西京赋》、《啸赋》,和王绩《元正赋》、刘瑕《驾行温汤赋》、刘长卿《酒赋》、白行简《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等。二是通俗故事赋,如《韩朋赋》、《晏子赋》、《燕子赋》等以"赋"为名的作品,和汉魏六朝以来文人赋不同,它们已初步摆脱骈词俪句的形式,语言通俗畅达、明白如话,故事性强,同小说比较接近。由于是流传民间的作品,故称为"俗赋"。
此外,敦煌遗书内还有以唱词形式出现的《季布骂阵词文》,驳诘议论性的杂文《茶酒论》、《孔子项托相问书》,以及属于宗教文学的“押座文”和一部分"佛赞"、"偈颂"等。
敦煌通俗文学的表现手法虽然比较稚拙,但在艺术上仍有可取之处:①题材多样化。它们在广阔的社会领域展现了佛寺禅门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有佛国天堂的虚幻描绘,冥界地狱的恐怖场景,也有现实社会的真实记录和人情世态的生动表现。它们或揭露矛盾、抨击现实,或感慨悲怀、触景兴叹,或劝世警俗、讥讽嘲弄,或多或少地触及当时社会的某些弊端,从而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容。②语言通俗化。作为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作品,敦煌文学保存了大量的口语俚词,并具有文学语言的准确精炼性。它所创造的散韵结合、诗文并用的语言体式,尽管还不够完善,但已显示了后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方向。③创作方法理想化。敦煌文学既注重对现实的客观描绘,又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来表达人们的意愿,如《韩朋赋》、《叶净能诗》等还能巧妙地把两者糅合在一起,力求塑造出理想同现实相结合的人物形象。这些对后代的诗、词、小说、戏剧和民间说唱文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敦煌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显示了诗歌、词曲、辞赋、小说、讲唱文学等多种文学样式的来踪去迹,证明了通俗文学同音乐、戏曲、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关系,解释了文学发展史上长期模糊不清的某些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郑振铎所著《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中均谈到敦煌通俗文学,实为提倡敦煌文学之先河。
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学者开始采集和整理敦煌遗书内的通俗文学作品,罗振玉的《敦煌零拾》(1924)、刘复的《敦煌掇琐》(1925)、许国霖的《敦煌杂录》(1935),分别辑录了曲子、变文、诗词、俚曲、佛曲、词文等多种敦煌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敦煌通俗文学的研究进入新的时期,先后出版了周绍良的《敦煌变文汇录》、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任二北的《敦煌曲校录》、王重民等编的《敦煌变文集》等专集,发表在报刊杂志的论文、札记亦为数不少,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