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ittgenstein's philosophical view
维特根斯坦哲学观
4) Wittgenstein
维特根斯坦
1.
A Review of Comparisons between Heidegger and Wittgenstein;
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比较研究述评
2.
A Critique of Gdel’s Incompleteness Theore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tuitionism and Wittgenstein;
基于直觉主义对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评论——从维特根斯坦的评论开始
3.
The Postmodern Germination of Brouwer s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and Its Impact On Wittgenstein;
布劳威尔数学哲学思想中的后现代萌芽及其对维特根斯坦的影响
5) Ludwig Wittgenstein
维特根斯坦
1.
On Ludwig Wittgenstein s Analytic Aesthetics;
维特根斯坦的分析美学概观
2.
Study on Ludwig Wittgenstein s theory of“no thinking, but looking”;
维特根斯坦“不要去想,而是要去看”思想研究
3.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discussion of private language proposed by Ludwig Wittgenstein,this paper offers some philosophical thinking about the possibility and difficulty of translation(interpretation especially).
本文在对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论题进行了回顾和讨论的基础上,对语言翻译(特别是口译)的可能性及困难进行了哲学思考,并认为语言本身或者文化上"私人性"过强的部分往往会产生"可译性"问题。
6) Wittgenstein and Esthetics
维特根斯坦与美学
补充资料:维特根斯坦,L.
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生平和著作 维特根斯坦1889年 4月26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人家庭,后入英国籍。1908~191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航空工程。1912~1913年在剑桥从学于B.A.W.罗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奥军中服役并被俘。1920~1926年曾在维也纳附近从事乡村小学教师等职业。1926~1928年在维也纳期间,与M.石里克、F.韦斯曼等维也纳小组(见逻辑经验主义)成员有私人交往。1929年回到剑桥大学,同年 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并在G.E.摩尔的赞助下任该校哲学讲师,1939年继承摩尔在剑桥大学的教授职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离开讲坛到医院服务。1944年第四次回到剑桥。1947年末到退休年龄就辞去教授职务。此后,在爱尔兰乡村专门从事哲学研究。1951年 4月29日在剑桥去世。
主要著作有:《逻辑 -哲学论》(1922)、《哲学研究》(1953)、《关于数理基础的意见》(1956)、《蓝皮书和褐皮书》(1958)、《 1914-1916年的笔记》(1961)、《论确定性》(1969)、《哲学语法》(1974)、《关于颜色的意见》(1977)、《心理哲学评述》(第1卷,1980)等。
前期哲学 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他是逻辑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其前期哲学思想属逻辑分析哲学,《逻辑-哲学论》一书,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维特根斯坦逻辑原子论的真正起点是意义理论,他的思想从逻辑的基础扩展到世界的性质。他指出,命题与非命题的分界在于有无意义,有意义的命题才真正可称为命题。认为从命题具有意义和命题为真为假上看世界是怎样的,就是从语言推论世界。
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理论的核心是图式说。他用这个理论回答语句为何能表述实在世界中的事实,并回答关于命题的性质问题。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图式反映命题与事实、语言与实在之间关系的本质,同时也反映命题的本质。他所说的图式,指实在的模型,或者指它所代表的事实。构成图式的是能以一定方式相结合的成分,这些成分在图式中与对象相对应并代替对象。图式本身之所以有可能被创造出来,依赖于它与被描绘的东西所具有的共同点或二者间的某种共同性。他认为,图式能正确地或错误地描绘实在,因而它也必定与实在具有共同的表现形式。各种不同图式不管有什么样的形式,其中任何一种图式一般地描绘实在所必须的并与实在共同的东西,就是逻辑形式,即实在的形式。维特根斯坦指出,如果表现形式也就是逻辑形式,那么,图式就称为逻辑图式。每一种图式都是一种逻辑图式,但并不都是空间图式或颜色图式。他认为,图式与实在相联系,它通过表示原子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描绘实在。但图式所表示的只是它的意见,其真假在于它的意思与实在是否符合。维特根斯坦强调,事实的逻辑图式就是思想,思考原子事实意味着创造它的图式,真实思想的总和就是世界的图式。
图式说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和命题理论密切相关。他主张,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而命题是实在的图式。在他看来,命题只有作为实在的图式才能是真的或假的。因为命题显示:如果它是真的,事情是怎样的;它并且说出事情是这样的。命题之所以只表述什么,也因为它是图式。把一个命题看作一个图式,这是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维特根斯坦基于图式说,制造出了语言与实在世界之间的一一对应。即:①命题中的简单记号与事实中的简单成分相对应;②原子命题与原子事实相对应;③复合命题与复合的事实相对应;④命题的总和与事实的总和相对应。这些对应的实质在于结构特性的一致。维特根斯坦指出,一方面,名称的结合构成原子命题,原子命题的结合又构成复合命题;另一方面,对象的结合构成原子事实,原子事实的结合又构成复杂事实。从这两个方面的构成就可推论出它们的对应关系。维特根斯坦所建立的图式说的基本点就在于:语言与实在、命题与事实都处于形式关系之中,而且它们在结构上相似。按照他的观点,从语言推论世界这种思考方式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图式以一定方式彼此结合起来,显示出事物也如此结合起来。他指出,图式诸成分的这种联系叫做图式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可能性叫做这一图式的表现形式。在他看来,思想在命题中可以表现为:命题性记号的要素与思想的对象相对应,这就是说如果理解了一个命题,就知道它所代表的事态。维特根斯坦正是从命题的原子性达到事实的原子性,从语言的最简单成分达到对象构成世界的实体。由此描绘出一幅逻辑原子论的世界图画。
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要求有与世界同构的语言。他认为,名称并非它所代表的对象的图式,因为名称虽有意义,但无结构,无真假;命题在逻辑上可分,它有结构,有意义并且有真假。所以只有命题才成为它所表示的事实的图式。逻辑原子论要求有一种理想语言,即罗素和A.N.怀特海的《数学原理》中的语言。图式说从逻辑上决定了在语言中可思考的东西。因为思考原子事实就是创造它的图式。凡可思考的,就是可能的,就是可说的。维特根斯坦声称,我们不能思考非逻辑的东西,不可思考的也是不可说的。不可用语言说的,却可由命题自身显示出来。他认为大多数哲学问题出自于对语言逻辑的误解。在他看来,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活动,它并不导致所谓哲学命题,只是对命题加以阐明,澄清它的意义。他把哲学的目的归结为逻辑地显现思想。
图式说要求一个正确的命题必须重现有关的事实结构。维特根斯坦把这个要求当作一种奇怪的逻辑神秘主义的基础。他主张逻辑形式只能显示而不可说出来。对于维特根斯坦公然主张神秘主义,不仅罗素,甚至连石里克也表示难以接受。维特根斯坦公开承认并要求唯我论,使得许多追随者也不敢苟同。图式说所要求的语言与实在世界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名称与它所指对象的一一对应,造成了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根本困难,并由此引起了他在哲学思想上的大改变。
后期哲学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的哲学思想中,抛弃了图式说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逻辑原子论,以语言游戏说代替了图式说,以语言分析代替了逻辑分析,以日常语言代替了理想语言。此外,他还引进了"生活形式"概念。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仍然以语言理论为基础,同时也关心并探讨语言的性质和界限、词的意义以及有意义与无意义的分界等问题。不过,他对这些问题采用了经验的考察。结果以语言的杂乱性观念代替了语言与实在之间结构上的一一对应的观念。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着眼于语言的使用,把语言看作一种活动,并把语言和游戏加以对比,产生了语言游戏理论。这个理论是通过游戏了解语言,说明语言,其主要论点包括:①语言象游戏一样,是一种没有共同本质的复杂的现实活动;②语言的用法、词的功能和语境等也象棋子的走法、棋式一样,都是无穷多的;③一个棋子的走动有其目的,同样,一个词的使用也有目的;④象网球游戏有规则而打网球时并不处处受规则限制,词或语言的使用也是如此;并且,游戏和语言的规则在一定意义上都是随意的。语言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首先把语言看作活动。一方面,它认为语言游戏本身意味着语言的活动,好比棋戏意味着棋子的走动;另一方面,则把语言看作是人的活动的一部分。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游戏注重词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词的用法包括命题、语言都没有本质,而只有"家族相似"。"家族相似"指在一个家族中,总有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成员相似,但其相似之处未必也是他与第三个成员的相似之处,并且没有一种相似之处是所有家族成员共有的。维特根斯坦认为,用"家族相似"说明游戏家族、语言家族、意义家族是最好不过的了。他认为,象一种普通游戏是一种社会活动形式那样,语言游戏也属于社会活动。维特根斯坦还把语言与"生活形式"概念联系起来,并借助于生活形式概念重新解释语言。他看到了语言的社会性、私人语言的困难,并强调采用日常语言。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意义说的直接基础,是把词看作语言游戏的工具。这种意义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这就需要强调特定语境,强调语言游戏整体对其中角色的制约。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病症主要来源于没有看清楚词的用法,哲学不是说明而只能描述语言的用法。所以,他提倡"请不要想,而要看"。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对逻辑实证主义有决定性影响。他的后期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有较大影响。
生平和著作 维特根斯坦1889年 4月26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犹太人家庭,后入英国籍。1908~1911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航空工程。1912~1913年在剑桥从学于B.A.W.罗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奥军中服役并被俘。1920~1926年曾在维也纳附近从事乡村小学教师等职业。1926~1928年在维也纳期间,与M.石里克、F.韦斯曼等维也纳小组(见逻辑经验主义)成员有私人交往。1929年回到剑桥大学,同年 6月获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成为三一学院研究员,并在G.E.摩尔的赞助下任该校哲学讲师,1939年继承摩尔在剑桥大学的教授职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离开讲坛到医院服务。1944年第四次回到剑桥。1947年末到退休年龄就辞去教授职务。此后,在爱尔兰乡村专门从事哲学研究。1951年 4月29日在剑桥去世。
主要著作有:《逻辑 -哲学论》(1922)、《哲学研究》(1953)、《关于数理基础的意见》(1956)、《蓝皮书和褐皮书》(1958)、《 1914-1916年的笔记》(1961)、《论确定性》(1969)、《哲学语法》(1974)、《关于颜色的意见》(1977)、《心理哲学评述》(第1卷,1980)等。
前期哲学 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他是逻辑原子论的创始人之一,其前期哲学思想属逻辑分析哲学,《逻辑-哲学论》一书,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维特根斯坦逻辑原子论的真正起点是意义理论,他的思想从逻辑的基础扩展到世界的性质。他指出,命题与非命题的分界在于有无意义,有意义的命题才真正可称为命题。认为从命题具有意义和命题为真为假上看世界是怎样的,就是从语言推论世界。
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理论的核心是图式说。他用这个理论回答语句为何能表述实在世界中的事实,并回答关于命题的性质问题。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图式反映命题与事实、语言与实在之间关系的本质,同时也反映命题的本质。他所说的图式,指实在的模型,或者指它所代表的事实。构成图式的是能以一定方式相结合的成分,这些成分在图式中与对象相对应并代替对象。图式本身之所以有可能被创造出来,依赖于它与被描绘的东西所具有的共同点或二者间的某种共同性。他认为,图式能正确地或错误地描绘实在,因而它也必定与实在具有共同的表现形式。各种不同图式不管有什么样的形式,其中任何一种图式一般地描绘实在所必须的并与实在共同的东西,就是逻辑形式,即实在的形式。维特根斯坦指出,如果表现形式也就是逻辑形式,那么,图式就称为逻辑图式。每一种图式都是一种逻辑图式,但并不都是空间图式或颜色图式。他认为,图式与实在相联系,它通过表示原子事实存在或不存在的可能性描绘实在。但图式所表示的只是它的意见,其真假在于它的意思与实在是否符合。维特根斯坦强调,事实的逻辑图式就是思想,思考原子事实意味着创造它的图式,真实思想的总和就是世界的图式。
图式说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和命题理论密切相关。他主张,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而命题是实在的图式。在他看来,命题只有作为实在的图式才能是真的或假的。因为命题显示:如果它是真的,事情是怎样的;它并且说出事情是这样的。命题之所以只表述什么,也因为它是图式。把一个命题看作一个图式,这是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维特根斯坦基于图式说,制造出了语言与实在世界之间的一一对应。即:①命题中的简单记号与事实中的简单成分相对应;②原子命题与原子事实相对应;③复合命题与复合的事实相对应;④命题的总和与事实的总和相对应。这些对应的实质在于结构特性的一致。维特根斯坦指出,一方面,名称的结合构成原子命题,原子命题的结合又构成复合命题;另一方面,对象的结合构成原子事实,原子事实的结合又构成复杂事实。从这两个方面的构成就可推论出它们的对应关系。维特根斯坦所建立的图式说的基本点就在于:语言与实在、命题与事实都处于形式关系之中,而且它们在结构上相似。按照他的观点,从语言推论世界这种思考方式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图式以一定方式彼此结合起来,显示出事物也如此结合起来。他指出,图式诸成分的这种联系叫做图式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可能性叫做这一图式的表现形式。在他看来,思想在命题中可以表现为:命题性记号的要素与思想的对象相对应,这就是说如果理解了一个命题,就知道它所代表的事态。维特根斯坦正是从命题的原子性达到事实的原子性,从语言的最简单成分达到对象构成世界的实体。由此描绘出一幅逻辑原子论的世界图画。
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要求有与世界同构的语言。他认为,名称并非它所代表的对象的图式,因为名称虽有意义,但无结构,无真假;命题在逻辑上可分,它有结构,有意义并且有真假。所以只有命题才成为它所表示的事实的图式。逻辑原子论要求有一种理想语言,即罗素和A.N.怀特海的《数学原理》中的语言。图式说从逻辑上决定了在语言中可思考的东西。因为思考原子事实就是创造它的图式。凡可思考的,就是可能的,就是可说的。维特根斯坦声称,我们不能思考非逻辑的东西,不可思考的也是不可说的。不可用语言说的,却可由命题自身显示出来。他认为大多数哲学问题出自于对语言逻辑的误解。在他看来,哲学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活动,它并不导致所谓哲学命题,只是对命题加以阐明,澄清它的意义。他把哲学的目的归结为逻辑地显现思想。
图式说要求一个正确的命题必须重现有关的事实结构。维特根斯坦把这个要求当作一种奇怪的逻辑神秘主义的基础。他主张逻辑形式只能显示而不可说出来。对于维特根斯坦公然主张神秘主义,不仅罗素,甚至连石里克也表示难以接受。维特根斯坦公开承认并要求唯我论,使得许多追随者也不敢苟同。图式说所要求的语言与实在世界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名称与它所指对象的一一对应,造成了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根本困难,并由此引起了他在哲学思想上的大改变。
后期哲学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的哲学思想中,抛弃了图式说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逻辑原子论,以语言游戏说代替了图式说,以语言分析代替了逻辑分析,以日常语言代替了理想语言。此外,他还引进了"生活形式"概念。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仍然以语言理论为基础,同时也关心并探讨语言的性质和界限、词的意义以及有意义与无意义的分界等问题。不过,他对这些问题采用了经验的考察。结果以语言的杂乱性观念代替了语言与实在之间结构上的一一对应的观念。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着眼于语言的使用,把语言看作一种活动,并把语言和游戏加以对比,产生了语言游戏理论。这个理论是通过游戏了解语言,说明语言,其主要论点包括:①语言象游戏一样,是一种没有共同本质的复杂的现实活动;②语言的用法、词的功能和语境等也象棋子的走法、棋式一样,都是无穷多的;③一个棋子的走动有其目的,同样,一个词的使用也有目的;④象网球游戏有规则而打网球时并不处处受规则限制,词或语言的使用也是如此;并且,游戏和语言的规则在一定意义上都是随意的。语言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首先把语言看作活动。一方面,它认为语言游戏本身意味着语言的活动,好比棋戏意味着棋子的走动;另一方面,则把语言看作是人的活动的一部分。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游戏注重词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词的用法包括命题、语言都没有本质,而只有"家族相似"。"家族相似"指在一个家族中,总有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成员相似,但其相似之处未必也是他与第三个成员的相似之处,并且没有一种相似之处是所有家族成员共有的。维特根斯坦认为,用"家族相似"说明游戏家族、语言家族、意义家族是最好不过的了。他认为,象一种普通游戏是一种社会活动形式那样,语言游戏也属于社会活动。维特根斯坦还把语言与"生活形式"概念联系起来,并借助于生活形式概念重新解释语言。他看到了语言的社会性、私人语言的困难,并强调采用日常语言。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意义说的直接基础,是把词看作语言游戏的工具。这种意义理论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这就需要强调特定语境,强调语言游戏整体对其中角色的制约。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病症主要来源于没有看清楚词的用法,哲学不是说明而只能描述语言的用法。所以,他提倡"请不要想,而要看"。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哲学对逻辑实证主义有决定性影响。他的后期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和科学哲学中的历史主义有较大影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