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carbyne纽结
1)  Carbyne knots
carbyne纽结
2)  knot [英][nɔt]  [美][nɑt]
纽结
1.
An Algorithm for Knot Invariant Calculation;
纽结不变量的一种算法实现
3)  kink [英][kɪŋk]  [美][kɪŋk]
结纽
4)  complement of knot
纽结补
5)  knot theory
纽结理论
1.
The knot theory in topology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拓扑学中的纽结理论在化学和生物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纽结理论在化学中的应用发展,然后对三叶结分子合成方法的发展及其可能的反应机理进行了阐述。
2.
A Seifert surface of a knot or link is an oriented surface,schematic images of these surfaces are shown in every text book on knot theory,but from these it is hard to understand their shape and structure.
纽结或链环的Seifert曲面是可定向曲面,关于该曲面的原理图可以在纽结理论的教材上查阅到,但是仅知道这些,想要去了解它们的形状和结构,仍然是很困难的。
3.
In order to solve the matching problem of 3-D coupler-curves, the substructures of coupler-curves were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equivalence classes based on writhing numbers,which is borrowed from knot theory and can describe characters of spatial curves to some extent.
为了解决空间连杆曲线与预定轨迹的匹配问题,利用纽结理论中反映空间曲线几何形态的绞拧数作为指标,将曲线各子段对分成若干个等价类,对每个等价类中各曲线子段对进行刚体变换而近似匹配,通过对刚体变换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曲线的匹配关系,从而得到两者的相似度。
6)  molecular knot
分子纽结
补充资料:Carbyne

国标编号 61889
CAS号 101-27-9
分子式 (Cl)C6H4NHCOOCH2C≡CCH2Cl
分子量 258.1 
 
纯品为白色结晶,原药为棕色固体;蒸汽压0.499×10-7kPa(25℃);熔点75~76℃;溶解性:微溶于水、己烷,溶于苯、二氯乙烷;密度:;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15(有害品,远离食品);主要用途:用作农用除草剂及农药分析标准样品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低毒除草剂。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会中毒。资料报道有致突变作用。受热分解释出氯和氮氧化物烟雾。人接触后,能引起皮炎,皮肤红、肿、发痒。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人畜低毒。
急性毒性:LD50 600mg/kg(大鼠经口);322mg/kg(小鼠经口);23000mg/kg(兔经皮)
 人经口最小致死浓度MLD为500mg/kg。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色谱-质谱法(EPA方法 8270)
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卫生标准 0.5mg/m3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有机物的最大允许浓度 0.03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用砂土吸收,倒至空旷地方深埋。在污染区撒上石灰,并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小心扫起,装入备用袋中。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